东哥绝世美颜也没看《我的前半生》的理由,故事的内核改了。
亦舒原著的前半部,中年失婚的全职主妇子君,大龄未婚的职业女性唐晶自嘲着把“惨淡”的现实摊于面前, 但却保留了可能性,核心还是女性的独立和选择。虽然是写在30年前,却恰如内地一二线城市近年来的情况。男女主名字子君、涓生(子君前夫、书里并没有贺涵这号人)出自鲁迅先生的名作《伤逝》,可见亦舒用心。
喜欢她的人多爱她的调调:在我看来,亦舒人情洞察, 犀利现实,但是底色还是乐观和豁达。鼓励女孩独立追求生活的乐观;对生活、自己和他人的豁达--现代社会适用,怪不得人称师太!不犀利现实何以求生,不乐观豁达何以活得久活得好,都在书里了。虽然是通俗流行小说,胜在有态度。
原著的结局趋于成人童话,大概是为了商业目的而迎合大众口味。还记得亦舒给玫瑰的故事设置的多重结局吗?重要的是子君仍有选择的可能性,这些依然有限但比之鲁迅时代已经大有扩展的可能性更值得关注。至于是否愿意相信子君最后真的归宿于一枚完美丈夫,全取决于你咯
《我的前半生》文摘你们体会一下
这一年来在外头混,悟得个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文不值,别人的气就平了,也不妒忌了,我也就可以委曲求全。
没想到平时来惯这一招,太过得心应手,在不必要使用的时候,也用将出来,一时间对自己的圆滑不知是悲是喜。一个人吃得亏来就会学乖,想到那时做史涓生太太,什么都不必动手,只在厅堂间踱来踱去,晚上陪他去应酬吃饭,也不觉有什么欢喜,现在想起来,那种少奶奶生活如神仙般。
张说:“唐晶?她自然应当结婚,人家懂得控制场面,你?你懂什么?你根本不会应付人际关系,而婚姻正是最复杂的一环关系。”
“水到渠成,”我不加思索,“一直向前走,碰到什么是什么。”我说。
“我们每人只能活一次,这也不算是消极的想法,我没有什么打算。”我说。
我小心翼翼地答:“谁能够理想地过生活?我?唐晶?只要你心中满足,不必与别人的标准比。
哎,千疮百孔的生活。幸而孩子们不知道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否则,哭都哭死
我觉得很享受,但不十分投入,有时很觉好笑,照说成年男女交往不是这样的,应该理智与肉欲并重,心意一决定就相拥上床
我并不觉得有第二个春天来临,但我会得到个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