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才是心理学》

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才是心理学》

作者: 诸葛秋慈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4:54 被阅读31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心理学的话题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社交网络。“如何才能不焦虑”、“用星座分析性格”、“在21天掌握英语”等等噱头十足的标题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然而,怎样屏蔽掉伪心理学,找到真正有科学价值的信息呢?这本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才是心理学》的作者斯坦诺维奇,目前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本书已经再版十次,被诸多国家高校选为心理学本科专业学习的指定书目,可见其内容的经典。

作者强调,心理学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那么就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必有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2. 验证的是可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玄学问题;

3. 具有可重复性,即有预测的作用,而不是事后诸葛;

4. 具有可证伪性。科学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定可证伪。

5. 经过同行评审,即在著名期刊上发表过观点,受到过心理学家的肯定。

而市面上大部分披着科学外衣的“伪心理学”著作,则是利用了大众对心理学认识的模糊。我们通常会认为心理学是通俗易懂的,但其实它和物理学、生物学并无二致,都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下面我将展开叙述几个伪心理学的伎俩。

1. 用不可证伪的的观点,将错误无限合理化

我们需要对行为做出解释时,往往搬出一箩筐关于人类行为的普遍真理、说教以及谚语。这些关于行为的常识存在一个问题:他们之中有不少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也是不可证伪的。

比如,我们听过“三思而后行”,但也会用“该出手时就出手”;有时说“欲速则不达”,有时又说“时不我待”。这些谚语是后见之明,不具有预测的意义。它们可以解释一切行为,而不必承担被驳倒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所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论断都不是科学的。“撒娇的女人最好命”,“认真你就输了”,什么是“撒娇的女人”?什么是“好命”?什么叫“输了”?对概念的界定如此模糊,留下的余地足够开一场辩论会了。

让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也属于这个范畴。精神分析理论的拥护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人类所有已知的活动。但是,他们在使这个理论成为“后见之明”的资源时,也剥夺了其所有的科学实用性。

可证伪性标准主张,一项理论如果有用,它所做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比如:童年遭遇过家庭暴力的人,成年后比正常成长的人有更大可能变成家庭暴力者。这是一个只要拿出足够调查数据,就可以证伪的问题。

2. 用鲜活的个案见证代替实验数据

伪心理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鲜活的个案见证掩盖内容的苍白。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想买一部手机,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各大网站调查,最终选定了一款购买量超过一百万,好评率在97%以上的手机。你无意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你的闺蜜,她却跟你说,她用过这款手机,一个月就报废了。于是,你忽视了一百万和97%这些数据,选择听你闺蜜一个人的话。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鲜活的个案见证往往比详实的数据看起来更有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电视购物广告总要挑几个老爷爷老奶奶,对着镜头笑呵呵地说:“吃了这个药,我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十六楼都不费劲儿!”一些爆款文章总要这样开头:“我有一个朋友,她…”。而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都是所谓的孤立事件,缺乏比较性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说是必要的。

但是,一些心理学家在作品中,也会用鲜活的个案来阐释观点。他们和伪心理学的不同在于,心理学家仅仅用个案来描述观点,而不是证明观点。伪心理学则依靠鲜活的个案来得出结论。

3. 打破自均衡

伪心理学号称可以打破自均衡。

众所周知,在投资领域,风险和回报密切相关;在减肥方面,长期的体重下降依靠的是卡路里摄入的长期改变;在教育干预上,持久的教育效果需要长期的高密度的干预程序。总之,高风险与高回报自均衡;体重下降与卡路里摄入自均衡;学习提高与干预强度自均衡。在这些方面,推崇伪科学的人宣称可以打破这些自均衡。他们告诉你,你不需要承担风险,也可以得到高收益;你随便吃也能减肥;每天五分钟,就能长久地地提高英文水平。可以基本确认这些违反基本自均衡的主张都是虚假的。

4. 泛化的个性总结:星座的套路

研究者发现,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认为泛化的个性总结是准确的,并且都是对自己的独特描述。这种描述经常出现在星座、塔罗牌等读物中,例如:

“你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人,但是也有一些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一点点自私。你善于思考,冷静理智。在陌生的环境中,你会非常小心,直到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才会充满信心地行动。你看起来总是乐观坚强,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有时很缺乏安全感。你面对世界表现得很有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艰难的体验而非书本学习。”

大多数人都发现,这个总结是对其个性非常准确的概括。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推测,很多鸡汤作品引起的所谓“共鸣”从何而来。

5. 对偶然发生的事情强加解释

我们的大脑在进化中,始终在寻求世界中的各种模式。而偶然性和随机性是对这种模式的破坏。因此,我们总是尝试在事后对偶然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性解释。例如“属羊的女孩命苦”、“著名音乐人的27岁死亡魔咒”、“耳朵大有福”等等。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统计表明这些事情的发生有规律可循。

尝试去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可能源于我们深切地渴望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事件的。心理学家引入一个与此相关的现象,名为“公平世界假设”,它指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在这里,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公平世界中存在“罪有应得”的信念,即人们会鄙视那些偶然遭到不幸的受害者,因为我们难以接受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会遭遇不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由此而来。这为偶然的不幸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好事坏事都是以相同的概率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的。

相对的,“盲人的听觉更敏锐”也是一个错误的理念,这种理念能体现“上天是公平的”,而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最后,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市面上流行的三类伪心理学读物:

1. 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弗洛伊德、斯金纳、荣格等):这些著作多半侧重老式的精神分析观点,已经完全不能代表当代心理学了;

2. 伪装成心理学的伪科学书籍:里面充斥着心灵感应、转世、生物节律等超自然现象;

3. 自助类读物:分为励志类(目的是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分析类(将一些关于人类行为的老生常谈重新包装)和实用类(可以满足人们赚钱、减肥和拥有更好性生活的需要)。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著书立说的时代,如何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提取有科学价值的言论显得尤为重要。《这才是心理学》用科学家严谨的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科学与伪科学。看了这本书,你就可以用火眼金睛屏蔽掉大部分朋友圈爆款文章,还能组织有逻辑的语言去“反套路”,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 书单分享

    心理学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 《正能量》(《rip it up》)-...

  • 17 对伪心理学说不

    对伪心理学说不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加]基思·斯坦诺...

  • 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才是心理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心理学的话题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社交网络。“如何才能不焦虑”、“用星座分...

  • 对伪心理学说不

    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练就火眼金睛,识破伪科学。 书名:《对“伪心理学”说不》 作者:[加] 基思·斯坦诺维奇 今日...

  • 对伪心理学说不

    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科普书 详情戳我,不足之处是有些章节的翻译太过生硬,像如下的句子随处可见: “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

  • 对伪心理学说不

    《对伪心理学说不》基思·斯坦诺维奇 个人评分:9.0 这是目前我读过的所有心理学著作中最为精彩的一本,虽然总共就没...

  • 对伪心理学说不

    看这本书是因为参加熊猫书院的读书计划,所以翻开并坚持看完,说实话这本书如果对于不想学心理学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

  • 对伪心理学说不

    科学心理学科普读物 证伪的科学本质与概率推论的思维习惯将会是本书、也是科学心理学甚至是所有社会科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

  • 对伪心理学说不

    科学心理学科普读物 证伪的科学本质与概率推论的思维习惯将会是本书、也是科学心理学甚至是所有社会科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

  • 对伪心理学说不

    科学心理学科普读物 证伪的科学本质与概率推论的思维习惯将会是本书、也是科学心理学甚至是所有社会科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才是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b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