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说禅1/2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7:28 被阅读0次

    八戒说禅1/2

    文:Recycler

    101/311.9734

    20180612-20180823

    【许多佛经并不指导人们如何实践,而是把力气都花在讲道理上边,苦口婆心地论证世界为什么是空幻不实的,人生为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解脱之道为什么如此重要。】有些时候佛教的心理辅导,按时作用远胜于实践意义。

    【我们拿着一部充满着讹误、增窜、脱漏的佛经,义无反顾地拔脚就走,我们到底会被指引到哪里去呢?】书,一旦打着佛经的旗号,容易让人信服,也不管书的内容是真经还是假经。书有很多种,有好有坏,但是佛却被公认为是好的代名词,选择佛经就是选择一种好的结果。佛无完佛,书无完书。过分的信任一个事物,一个信仰,一个图腾,往往会被其牵制。不想相信绝对,包括人事物。

    【我们要想达到佛陀给我们指出的那个目的地,就得认真学习他老人家留下来的地图。】佛陀发现了觉悟之路。觉悟是佛陀岁追求的,也是很多人所追求。佛陀出于好意,将自己觉悟之路告诉大众,只要大众按照这一路线,也能觉悟。难道目的明确了,路程只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能曲不能折?个性、主见、自由让一些人不听从佛陀的教导,宁可在自己实践中失败,也不会盲从他人。佛陀已去数年,佛陀觉悟的过程,已被后来人误传,甚至成为敛财治人的工具。难怪说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这个扭曲的觉悟之路。

    【如果我们想到达共产主义,首先得好好研究《资本论》,还要小心辨明哪些人在搞修正主义,可千万别被他们带上歪路。当然,仍下《资本论》不看,供一个马克思像天天烧香磕头,恐怕永远也到不了共产主义。】想要达到某人的观点目标,就需要看某人看过的书,即包括某人写的书,也包括某人反对的书。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才能知道一个人所向往的。

    【佛法只有一个,但因为世人根器不同,所以佛法要因人施教。】逢人说人说。

    【现代持调和论的人往往把调和论的适用范围无限放大,他们不像古人那样爱较真了。】古人,不需要自由思想,本然的向往自由,所有矛盾多。而现在人受到文化影响,为了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反而不自由,需要考虑各方意见。

    【佛法是越辩越明的。】真正的观点是经得起各方辩论的。只有接受各方的挑战,观点思想才能经受过时间的磨练。

    【以前的和尚们主要是修行、学习、辩论、执着地探索最高真理,随着佛教的发展和越来越中国化,和尚们的宝贵时间就更多地被开光、做法事占去了。佛教徒从出世的、实践型的哲学家渐渐变成了入世的心理医师。】现在的佛教,像是吃老本。没有真才实学,只能走走过场,混口饭吃。

    【我就是正信,和我不同的都不是正信】自己所思所想所作,就是正确的。正确与否全在于个人的主观认识。从客观上分不出优劣。

    【所以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门、哪一派,都是正信,互相冰火不容的派别彼此都是正信】宗教在闹矛盾,争正信。国家也在闹矛盾,争第一。正信和第一有这么重要吗?有,只有第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一种思想发展下去,难免会越来越走型,越来越离谱。所以,总得有些核心理念作为支柱才好。怎样才能客观衡量什么才是正信呢?标准本来也有是的,就是所谓“三法印”或“四法印”。】话传话,话走样。真理传真理,真理走样。

    【“印”的本意就是印章、印玺,比喻着这些基本原理是被加盖了最权威的印玺的。这“四法印”分别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不懂,学习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是根本否定人有永恒的灵魂的】不懂,学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新的变成了旧的,许多人便会认为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如果有人拿出了最开始的那个旧的,反倒容易被认为离经叛道了。】新与旧,都在争正宗。

    【学术本无国界,时间一久就更没国界了。看看佛学,时间一久,不但没有水火不容,反倒水乳交融,经历了一连串的本土化的改造过程,结果呢,原有的一些冲突渐渐消弭了,原来的面貌也渐渐地看不清了。】时间消除障碍,时间让一些坚守旧知识的人离开。新人则不再在乎旧文化。

    【如果甲书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乙书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孙子,这可怎么调和呢?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两者只可能都错,却不可能都对。】有道理。并不是二选一就一定有一个对的。

    【我不会怨天尤人、哭天抢地,而是在心理上一切如常,既没怨恨,也没追求。】成佛不一定有什么法术,不一定能保佑什么,至少可以获得心理的平静。

    【佛陀当初的一个核心宗旨是:世间一切都是苦。所以佛教的许多义理和辨析都是要说明世界为什么全是苦的,是不值得留恋的,快乐则是短暂而虚幻的】了解一下。

    【就如同做梦的人需要在梦中参透自己是在做梦】还没上学,我已知道我在做梦了。举个例子,从高空坠落,每次惊吓。有这么两三次,也许更多几次,既然会产生一种念头,摔就摔吧,反正也是摔在床上。以后再也没做这个梦。

    【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它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辨证思维。”一言以蔽之,则是:“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略有同感,借壳上市。

    【俗谛是达到真谛的一个必要途径。按照逻辑语言来说,俗谛是达到真谛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所以龙树强调所谓“中道”,既不能偏重俗谛,也不能放弃俗谛直达真谛】大俗过后便是大雅,但是大俗要过去,要是不过去还是大俗,没有进步。

    【说俗谛是“假有”,真谛是“真有”,意思是:判断佛法的真假有一个好办法,凡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得出来的都是假的,反之则是真的。】能说清楚的是假的,说不清楚的反而使真的。

    【世人修佛、拜佛,主因多是对现实人生的很现实的不满】要么追求更好,要么追求避免不好。相对来说,避免不好是基础,然后才想追求更好。但这种追求是错误的。

    【佛法的很多论证都在证明此间世界都是苦,那些所谓的快乐其实也是苦,总而言之两句话:世界是苦的,人生是苦的。从“苦”再往前推进一步,结论就是:人生和世界都是不值得留恋的。】很恐怖的言论,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认为去另一个世界,就没有点苦。这种思想一旦被认可,人类就没有了。

    【佛法于是不惜篇幅地教育大家怎么剥去美好事物的外衣,看出它们丑陋的本质】佛法的目的是揭露美好事物的丑恶真相。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所以再美好的事物也能体会出丑陋的一面。既然世界这么苦,为什么那些认可这个道理的僧人不早早的去他们认可的那个世界呢?僧人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宁愿承受痛苦,也要把这么好的消息告诉各位。让更多的人找到这个美好世界。地藏王菩萨有句话,地狱不空何以成佛。地狱并不是指十八层地狱,而是指人间,人间即地狱,忍受痛苦,让人间没有了人,都去了极乐世界,佛的任务就完成了。想到着,我怎么感觉很邪恶。自己爱吃臭豆腐还要别人一起吃,自己爱自杀还劝别人一起自杀。大自然给与人类生命,难道就是为了让人类结束生命的吗?没有好感。如果有机会问高僧,佛法是不是劝人们向往彼岸?是不是彼岸比此岸更好?这是单程还是往返?如果感觉不好能回来吗?能立即回来吗?难道修佛一生终于达到彼岸发现彼岸不好,又要通过几世的轮回回来,物是人非,回来还有什么意思?这都是我的假设。隐约记得佛法说珍爱自身生命,并不是鼓励自杀。也就是说,现世一边承受着苦,一边学佛。正常死亡之后就会去到极乐世界。那些自杀的,那些不学佛的都去不了极乐世界,将会进入轮回之苦。直到学佛解脱轮回。极乐世界人满了吗?应该也有动物植物在学佛吧?怎么感觉总是不满的样子。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你说啥就是啥,我凭什么信你的。我还是不买我的皮带你就不幸福,不买我的钱包你就进不了极乐世界。吓唬人我也会。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也许某个财大气粗,只手遮天的人物被连哄带骗的吓住了。用通过权势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从小接受这种思想,无二思想,就坚信这一思想。佛教还好一些,没有从娃娃抓起啊。基督和清真,快成了世袭制的,在小孩还没有意识的时候,强行灌输思想。并使之牢记终身,一代一代把思想传下去。

    【苦行者往往是以残害身体作为付出,也许对身体残害得越严重,将来所会获得的东西也就越丰厚。这是一种朴素的信念,再者,人类社会很文明之后的“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类的感慨毕竟是令人不快的,而人们又总是容易相信那些自己愿意去相信的东西。】总以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看似有道理,但是要付出得法。

    【比如大家熟悉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行者要以无相来破除妄念、显示实相,也就是说,要使劲去搞清楚眼看的、耳听的、手摸的……一切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然后才有破有立,破除了所有虚幻的之后,去体悟那个真实。】

    【这个无相戒应该就是以无相思想为核心的戒律,让持戒者时刻牢记要心无执着。——但是,只要我们仔细一想,“时刻牢记要心无执着”这句话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时刻牢记”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可是,如果不执着于持戒,戒律岂不是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又何必搞这个授戒仪式呢】

    【“唯心”这个词也是佛教带给我们的,佛教有个基本命题叫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简而言之就是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客观世界即为实际可以触摸的世界,像是书电视电灯。但是这些名称却是人类意识想象出来的。这样说客观世界是意识产生的也没问题。

    【唯物一些来讲,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生灭,如果有轮回的话,就好比一个人死了,尸体分解成若干基本元素,有些变成了河里的水,有些变成土里的铁,有些又被虫子吃了,再随着食物链的踪迹辗转生到了猪的身上。】人生上的不同元素不断传递,如果恰巧人的所有元素都传递给了猪,那么人轮回为猪。如果恰巧所有元素没有传递,一直在空气中飘散,恰巧汇聚在一起,那就是鬼。

    【人的天性就是通过“蕴”来看待事物的。另外,善恶报应无论是真是假,至少是人心所向,是充满挫折感的人寻找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人的天性喜欢看整体,也就是看到绝大部分的情况。这和个人的视野有关,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少数派的意见往往被忽略。

    【思辩的力量敌不过世俗的心愿,这既是大势所趋,似乎也无可厚非的。如果仅仅在生活当中,当信仰的世俗化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新的风俗之后,是否一定还要纠缠着原始教义不放呢?】思辨即使一种追求真的过程,真既是现实的真,怎么说都没有错误。而世俗是民心,约定俗称的事,不分对错。人民虽然也想真理,更希望在乎自己的感受,哪怕是错了,也要维护自己认为对的风俗。人们认为对的事,随时在变化,当新风俗代替就风俗,并不一定是真理,但是一定是符合周围人群的习惯。个人可能难以接受,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习惯了。

    【善恶标准往往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你自己以为的行善也许在别人眼里却是作恶,那么,如果真有善恶报应的话,你到底会得善报还是会得恶报呢?】善与恶因为所处的群体不同,标准不同,也许个人同属两个群体,也就分不清对与错。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例子。

    【人虽然分南北,佛性却不分南北;我这个没文化的民工和您老这位佛门大师虽然差距很大,但我们各自的佛性却是没有差异的。”】佛性,努力,信仰等等词在这里都可以互换。

    【慧能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也就是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虽然在结果上并不见人人都成了佛,但至少在机会上大家是平等的。】

    【既然一阐提都可以成佛,那么,能不能由此更进一步,狗有没有佛性?如果再进一步:花花草草有没有佛性?如果再进一步:细菌有没有佛性】

    【正如几乎任何一种信仰,无论是无神论的还是有神论的,无论是一神论的还是多神论的,一旦走入大众,都只会变做同一个样子:仪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而他们所祈求的往往是为教义所禁止的);几乎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无论是德治的还是法治的,一旦走入专制权力,也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

    【仪式化的偶像崇拜自有深层的心理根源,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至少也算是寻求有效的人生慰藉的一种手段。正是靠着这些不自觉的“愚昧”和“非理性”,人们才在这个艰难的世界里还不算那么艰难地存续了下来。所以,为什么用科学、理性来反对所谓封建迷信的行为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过大于功,是因为千百万年来根深蒂固而又错综复杂的自发秩序大大超越了我们理性的能力,而且,虽然这种自发秩序往往得不到理性的正面评价,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诸多益处也常常是理性在短时间内所无法察觉的。】

    【世人修佛,大多现实得很,烧香呀、磕头呀、捐款呀、给佛像重塑金身呀,乃至放生行善呀,大多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我现在付出去的,总有一天要十倍、百倍地收回来!】付出为了回报,为了获得更多实用的价值。很少说,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宗教为了适应人们,为了让宗教流传下去,成了一个万金油,提出不同的观点,被解读出不同的意思。学佛有了不同的目的。写这段话之前,我是鄙视学佛目的不纯的。但是现在想来,不同的目的,不正是佛教存在的理由。佛教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存在而变得适应人们适应时代。如果以为的把佛教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有些片面,具体操作过程是不同的,佛教只是一个工具。使人们追求幸福的工具。类似于面粉,可以做成馒头也可以做成饼。做成什么无所谓,只要人们需要面粉就行。

    【“康德认为那种靠没有道德价值的行为,靠仪式即外在的崇拜来取悦神灵的,不是宗教而是迷信。我看不需要再引用站在相反立场上的观点了,即认为内心默祷的宗教,哪怕它在公众生活中是积极活动的宗教,如果没有外在的崇拜、没有僧侣、没有仪式,那就什么都不是。】仪式和祈祷同样重要。同时要做。

    【其实康德认为是迷信的恰恰才是宗教,而大家靠仪式所取悦的神灵实质上并不是什么神灵,而只是集体意识的投射而已】

    【哈耶克虽然不是宗教领域的专家,却在这个问题上给出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见解:“在过去两千年的宗教创始人中,有许多是反对财产和家庭的。但是,只有那些赞成财产和家庭的宗教延续了下来。”——顺便多引一句,哈耶克紧接着的推论是:“所以,既反对财产又反对家庭(当然也反对宗教)的gczy主张是没有前途的。”】

    【纯洁的信念可以维系一时,却绝不具有延续长久的力量。信徒们需要仪式化的生活,渴求福田,这实在是人性的大势所趋。】

    【佛教发展下来,早已经改头换面了,就算佛陀复生,恐怕也认不出这就是自己当初创立的那个教派了。】任何事物发展,遵循一个规则,适者生存。适应当下,才能存活下去。什么是当下,也就是潮流,什么事潮流,就是一种文化引领,群体营销,饥饿营销等等。

    【弘忍所谓的“迷失了自性”,这是禅宗的一个根本理念,自性是指一切事物的真实本性,对于人类来说,自性就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本性,也就是前边讲过的佛性,佛教的全部真理都在每个人的自性当中,只不过人已经在现实世界中迷失了自性,和佛越来越远了】

    【越是深邃的思想越难抵御现实主义的狂潮。追求真理还是迎合大众,这两者之间很难取得一个妥善的平衡。】

    【学术和大众永远是一对天敌。大众需要斩钉截铁的结论,不需要审慎的论证过程;需要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需要那些虽然真实却不为人所喜的东西;渴望速成的捷径,不喜

    欢下功夫、花力气;喜欢简单接受,不喜欢深入思考。】人既有惰性,又有追求。最希望的就是天上掉馅饼。

    【现实的考量也更使人们易于接受宗教的慰藉。把握当下还是追求永恒,或者由把握当下进而追求永恒,这是禅宗与原始佛教、与其他一些佛教宗派的一个根本分歧之所在】

    【卢梭的理论了:一切自然的欲望都自然是美德欲望,人只是因为生活在腐化的社会里,心里才被种下了不自然的欲望,亦即邪恶的欲望。】

    【人类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到底是些什么呢?按照现代心理学基本定论的说法,有食欲、性欲、逻辑能力、利己本能和利他本能等等】

    【近于儒的话,还可以用常理和逻辑来衡量与思考,一旦近于禅,那就只能去用心“体悟”了。而这种内心“体悟”的结果,自然很难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只能归之于后来的禅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儒讲礼仪,都有既定的规矩。禅讲心意,没有准确的做法。

    【刘禹锡曾经这样解释过这件袈裟的意义:“民不知官,望车而畏;俗不知佛,得衣为贵。”】身份的象征,因为推崇,所以得到稀有物品,因为稀有物品得知其地位。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

    【因为世俗人心再一次作了赢家,老百姓就是需要偶像崇拜,怎么禁止都禁止不了的,这实在是人类的天性,就连无神论的土地上也泛滥着一样狂热的偶像崇拜】

    【现实世界的这个梦并不是只属于我自己的,而是所有人都在做梦,这些梦境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了一个大梦。也就是说,现实世界只是所有人共同在做的一场大梦。】自己的梦是虚幻的,可有可无,别人梦是虚幻的, 别人有别人的认知。我虽然认可虚幻无所谓,但是不能破坏其他人的虚幻。这也许会虚惊一场。

    【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往往既不是深刻的,也不是浅薄的——深刻了就容易曲高和寡,浅薄了就容易遭人鄙夷,最合适的东西是貌似深刻而实则浅薄的,】

    【镜子被弄脏了,怎么办?只有把尘土擦掉,才能恢复镜子的本来面目。怎么擦呢?上座部的办法很传统,两个步骤:先要明白道理,然后再动手擦拭。——所谓明白道理,就是说要

    搞明白镜子是怎么回事、污染是怎么回事、擦拭的方法又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先要明白佛理;所谓动手擦拭,就是明白佛理之后付诸行动,用禅定的功夫刻苦修行(这是一套很复杂的技术活儿),等修行的火候到了,镜子也就被擦干净了,心又恢复了明晃晃、亮堂堂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达到解脱境界了】

    【神秀是说达到解脱境界需要按部就班(渐悟),解脱之后还要小心谨慎(镜子擦干净之后

    还要时时拂拭,免得再被弄脏),而慧能说的是解脱只在一瞬间 (顿悟),一朝解脱、即时成佛(你一直以为镜子是脏的,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它是干净的,而且从来都是干净的)。】

    一个认为是累积形成的,一个认为是顿悟形成的。到底是如何成佛的,不知道。我倒是觉得是顿悟。真因为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让人们觉得都可以立地成佛。不需要艰苦的磨练。就像是买彩票,信的时候就买几注,不信的时候,就不买,也许有中大奖的时候。而神秀的逐渐式的成佛方式,更像是白手起家做生意,需要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一般人把成佛的机会留给了买彩票。

    【世上的派别斗争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事从两来,莫怪一人;一是好比桌上放着一块蛋糕,有人切了一刀,拿起一块说“这是我的”,剩下的那一块蛋糕也

    就自然被划为“别人的”。】

    【从神会和神秀弟子们的斗争来看,公然造假、打击迫害,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当然,大家这样做也许都是为了各自的神圣的目的,既然大节无亏,小节自然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心态既是宗教史上屡见不鲜的,也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是的,为了一个神圣的目的,如来佛祖也好,玉皇大帝也好,某某主义也好,做出“必要的牺牲”总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确实容易使人对所谓信仰产生质疑:我们到底应该信仰一些诸如如来佛祖、玉皇大帝或某某主义之类的具像的东西,还是应该信仰一些诸如公正、诚实、互助这样一些抽象的东西?】有具象的东西,就会大打出手,有抽象的东西,则会也会大打出手,只是少一点。

    【般若一词是从梵文音译而来,如果意译的话就是智慧。这个智慧一般不是指世俗的智慧,而是超级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广告法规定,不能用最、第一,这些词,而般若{bore}是最高智慧,有点不谦虚了。

    【历史经常呈现为观念的历史,而不是事实的历史,】历史是后人根据结果想出来的。

    【这是我在《隐公元年》里着重表达的一个内容。别说这些佛门记载,就算正史也是一样。许多作为事实的历史其实都只是经由一时一地之观念所塑造出来的,或者,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塑造的痕迹。事实史是一种真相,观念史也是一种真相,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许多貌似事实的事实史过于当真,更不该忽略许多观念史中所谓的虚假成分——发生真实影响力的东西往往是假货】

    【如果在老百姓里做个调查,问问佛教里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大概有人会说西天净土,有人会说佛法神通】高人一等,

    【即“舍”是佛教修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印度几乎各个教门一致认为有四项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往生梵天乐土,这四项品质总名“四无量”,就是慈、悲、喜、舍。这个“舍”字反映了人类一种朴素的认识】

    【大乘佛教是讲普度众生的,不同于小乘佛教的修行目的只在于个人的解脱】

    【看看世界史,在宗教信仰的虔诚里展开的杀人放火屡见不鲜,中国的情况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大约是因为中国人比较现实,普遍缺乏对神圣教义的执着精神。其缺点是信仰普遍不够牢靠,猪八戒型的信徒居多,优点则是不大容易因为教义分歧之类的原因而引发大规模和经久不息的战争与屠杀。】

    【其实在佛理上,过去的死真的是死了,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并不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具有延续状态的你从昨天延续到了今天,而是昨天一个你,今天又一个你,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你】物不迁论,修斯之船,一回事。

    【慧能这是在借风动与幡动来阐释自己对佛法的见解,这里体现的是慧能禅法的两处核心思想,第一是超越二元对立观念 (动与不动就是一个二元对立观念)。换句话说,二元对立的观念属于妄心,也就是慧能说的妄想心,修禅是要破除妄心、体悟真心。说动,说不动,都不对,“无所谓动与不动”才是对的。】慧能大师,答非所问。只是一个物理方面的判断。而慧能说,动与不动管你什么事,别管这些,专心念佛。这句话可以用在任何地方。都和佛无关。

    【慧能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有情(有生命的东西)才能成佛,无情(没生命的东西)不能成佛。而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会不会动:人是会动的,是生命体;石头是不会动的,是无生命体。因为不会动的没生命的东西成不了佛,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效仿它们——这个理论的杀伤力是:坐禅入定就是要人一动不动的,也就是效仿不能成佛的无生命体,所以靠坐禅来求解脱成佛是根本行不通的】

    【“菩提般若的智慧是所有人先天具备的,只因为迷妄的念头遮盖了它,大家才无法自己证悟,需要有老师来领大家入门。各位请听我说,无论是愚人还是智者,他们的佛性是没有差别的,差别只在于迷妄还是觉悟:凡是处于迷妄状态的就是愚人,凡是觉悟了的就是智者】

    【何谓因缘?一切事物、一切现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纠缠在因果关系的链条里,受着因果规律的制约,此生而彼生,此灭而彼灭】

    【一个“有情”并非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种种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的聚合体,这些元素归纳来说就是“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之中,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意,风为呼吸,空为空隙,识为精神。“有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五蕴”的聚合,“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所谓“六道轮回”,其实并不是有一个“我”在其中轮回,不是有一个恒常不便的灵魂在其中轮回,而是“有情”的死亡导致了“六大”与“五蕴”分崩离析,而分离后的种种因素又在因果锁链的作用下发生了新的聚合,这并不是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理解的那样,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恒常的灵魂,在六道之中反反复复地投胎转世——“因”只会“促成”“果”,而不会“变成”“果”。】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个是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一个是否定主观自我的真实性。这里的“法”是说客观世界,“行”并不是行为的意思,而且早在佛陀之前就已经存在一套理论了。按汤用彤的定义:诸有情各因为过去生命中所作业而遗留于心,因有种种潜伏印象,所谓薰习是也。薰习非如习惯,习惯限于此一生,而薰习则有常住之力量,不随此生终止而毁灭。而在有情之此一生所作,均可留有下意识诸印象,随相当因缘而复起作用,此则所谓“行”。】

    【佛陀指给人们的“因果”之说,是在阐明宇宙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庸俗的道德投机。佛陀是在给大家讲道理,而不是带领大家做买卖;佛陀所关注的是解脱之道,而不是帮助世人求平安、求富贵】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名言其实一样是在说规律(善恶是否有别容后再论),但是,这个规律却不是像很多人僵化理解的那样:“我”做善事,所以“我”就得善报;“我”做恶事,所以“我”就得恶报——这是道德,而不是佛法,佛陀关注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和众生的解脱法门,而不是道德,当然就更不是道德投机。】

    【佛陀的“无我”理论又很难说得自洽——佛陀是承认轮回的,也是承认业报的,那么,是谁在轮回,谁在承受业报呢?这问题是避不开的,】

    【说中国人普遍关注今生今世的可得见、摸得着的结果,而“在印度佛教中几乎不存在这

    个‘功利性’问题”】

    ~~~~~~太长不看~~~~~~~~~

    简版:错误人人多有,理性的说出来,为什么不让说呢?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戒说禅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d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