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Tuned In - Uncover the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that lead to business breakthroughs
作者:Craig Stull, PhilMeyers, David Meerman Scott

创造与消费者共振的频率,是《Tuned In》一书的观点中,一个新的产品或一项新的服务要带来突破性成功的关键。书中提到了6个步骤,在上篇中,我已经分享了前三个步骤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心得:
1)找到未被解决的问题Findunresolved problems
2)了解消费者(处境、行为、观念等)Understandyour buyers’ persona
3)量化新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Quantify theimpact
下面,将分享步骤4)-6)
4)创造突破性的体验Createbreakthrough experience
5)为表达赋能Articulatepowerful ideas
6)用打动人心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联系Establishauthentic connections
第四步:创造突破性的体验
在1-3步当中,发现了待解决的问题、了解目标消费者、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了目标消费者会花钱购买解决方案。而第4步,就要进入到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
消费体验涉及以下5个环节:
1)发现:消费者如何获得信息
2)购买:方便、容易、舒适的体验
3)包装:产品如何呈现
4)使用:与消费者的互动
5)服务:客服如何处理问题和投诉
与其说是“创造突破性的体验”,不如说是建立竞争优势更为确切——因为购买者会选择“胜任”且“更优”的
所谓特别竞争力可能有如下方面:
- 某个重要的产品特征(例如汽车的安全性)
- 效能性(经济够用且好用,不堆砌无用功能)
- 商业模型(在生产、渠道或其他环节的优势)
- 对于人群的深度理解(心理、情感)
看到这里,就突显出步骤二的重要性。例如,找特征一定要找到“重要的”,消费者特别关心和在意的特征,而不要找无关紧要的特征。再例如,对于目标人群的深度理解。这都需要在步骤二的消费者画像当中去找到相关的信息——他们在乎什么?他们在想什么?
此外,由于产品和服务很可能会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如何捍卫竞争优势,让优势可持续呢?
1)对于已经确定的竞争优势,要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加强,让它深入人心。例如你的竞争优势是安全性,就要让人一说到安全性,就想到你
2)不断加强这个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标准,不断验证它,在安全性方面做到老大
第五步:为表达赋能
在第五步,要采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来描述第四步的突破性体验。
这里,需要结合1-4步的“待解决问题”、“消费者画像”、“解决方案”、“竞争优势”,将它们凝聚在一个短句中
作者提供了一系列方案,而我将它简化为3步走:
1)亲缘地图–列出所有的未解决问题的痛点,找到共同点
2)提炼升华–找到解决方案的最精华部分
3)验证和修改–多写几句,拿给路人看,然后反反复复修改打磨,目标是:让人看了就想下手买
在实际工作中,每当我在“多写几句”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不同的表达和语句,很可能会意味着这些不同的选项,不是完完全全在和同一群人产生共鸣。
所以这里不仅要运用第二步消费者画像的信息,还要考虑在第三步中我们通过客观数据得到的结论,在不同的人群中,我们要保谁,不能放弃谁。
第六步:用打动人心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这里的重点是:打动人心,所以又要回归到第二步去参考,我们的目标群体的购买路径如何,从哪里获取信息,如何作出购买决策?
对于喜欢搜索的购物者,SEM/SEO是必要的,而对于信奉专家的购物者,喜欢向身边人取经的购物者,喜欢阅读资讯的购物者……去哪里触达它们,也就自然而然有了答案。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彩蛋:如何在你所在的公司创造共振的文化?
原文作者总结了10点,我觉得有点难记,所以再次归纳为5个方面
1)找到难题和消费者——与潜在客户见面,找到他们未解决的难题,建立消费者画像,确保其真实。
2)找到公司的独特竞争力——让大家对于公司的独特竞争力达成共识
3)重视数据和客观性——在开会的时候,不要只展示观点,用客观数据作为支撑,同时要求其他人提供数据以证明他们提到的“事实”是真实客观的
4)重视消费者——不要从产品出发,从顾客的难题出发。在官方网页上,不要用第一人称叙述,用第二人称开头来叙述,将公司愿景等信息从对外的沟通中拿掉
5)提高共振影响力——将公司的整个产品线放入一个“共振影响力坐标”,有办法提高它们的影响力吗?如何成为市场和行业的心智领导者(提到品类就想到你,提到行业就想到你)
以上就是我读 Tuned In 一书的笔记和一点感想。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快速高效了解这本书。
六步创新法并没有讲到特别惊世骇俗的内容,相信大家多少也都知道里面的内容。但第三步量化影响力是很多人都不会去做的,大家往往在第一步的时候就同步去做第四步的解决方案,然后写ppt的时候匆忙去补第三步,但因为自己做解决方案花费了大量时间,所以想方设法也要让第三步的结果出来得漂亮,以致陷入误区。
总之,应用并不困难,做好不简单。与各位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