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蕴”真的都尽在掌控中吗?彻底在掌控中,永远也不会带来苦难吗?如果它们不受控制,我们又怎么能将其看作“自我”的一部分呢?
关于这一点,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头脑中可能会冒出类似这样的问题:
“等等,佛陀的意思是说,‘自我’就是某种可以受控制的东西吗?我个人认为,‘自我’更应该是一种控制的角色,类似生命的首席执行官。”
当然,又或许你不会是其中一员,不会冒出这个疑问,也有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问。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自我”这个词的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本能认识。如果此时你心里真的冒出了如上所述问题,那么下面这段话或许可以作为答案:
把“自我”比作控制一切的首席执行官的想法,在其他的佛经中确实有更清晰的论述,这些佛经认为这种“自我”是不存在的。不过,从佛陀的这次开示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佛陀隐隐否定了这样一个“自我”的存在。
“控制”并非唯一与“自我”相联系的特质,也不是佛陀在这次开示中检视的唯一特质。当我想到“自我”的时候,我会想到某种“恒常”(persists through time)的东西。十岁之后我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某些内在的本质——我的身份,我的“自我”——在某种意义上是被保留下来的吧。这不正是沧海桑田中的不变之处吗?
佛陀自然会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因为他认为一切都在变化,任何事物都非永恒。在《无我相经》中,他分别针对“五蕴”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比丘们,你们觉得如何——色身恒常还是无常?”
众僧立即回答:
“无常,世尊。”
他继续问:
“辨识是恒常还是无常?”
如是问过“心所”、“色身”和“意识”,众僧人都赞同,“五蕴”都不是恒常的。
因此,“控制”和“恒常”这两种通常与“自我”相联系的特质,在构成人类的“五蕴”中都有缺失,找不到足够的存在依据。
上述内容就是佛陀第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关于“无我”论述的核心,也经常作为佛家关于“自我不存在”的核心论据来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