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良好功能,依赖于人与人之间合适的界限、合适的距离。
原生家庭对我们有影响。这些影响是理解现代家庭各种麻烦的观察点。从缘起的角度来讲,一个麻烦的形成肯定是有很多因素的。在这些所有的麻烦当中,一个比较显著或者突出的,就是角色紊乱。
夫妻之间其实应该存在着通透性比较好、弹性比较充足的界限。
当夫妻之间的界限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会被吸入到这个出了问题的系统当中。他可能会被父母双方的其中一方“捕获”。捕获就会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粘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或者是在亲密里头有很多冲突的关系。 而且这样的关系联盟也是排他性的。
这样的话,家庭当中就不是一个比较均衡的三角,可能最后会被压缩成一个线段,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系统可能会完全融合。
当界限一旦失去之后,就会形成很多的三角化。孩子跟父母之间就会形成三角化。本来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接触三角化之后,孩子就被吸入这个系统了。一旦吸入这个系统之后,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奉献给这个三角关系来稳定它。
儿童青少年能够正常成长,往往是因为家庭不会给他派遣稳定三角关系这种非常难的任务。家庭应该是孩子信心、支持的一个可靠来源。
如果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又有这么大的剂量。这么一正一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因为他被派遣了拯救家庭的任务。
孩子会忠于家庭,他既需要忠于他的母亲,又需要忠于他的父亲。
父母之间的冲突会让孩子的内心经常充满激烈冲突,他会如何展望自己的家庭呢?可能他对于组成一个家庭,已经有了三分恐惧。
他内心存在这样的冲突,所以他容易找到具有类似冲突的另外一方。两个人就各自携带了原生家庭里的冲突,所以当他们组建这种家庭的时候,可以想象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只是两个人在一起呢?可能有很多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能量,会在空中展开争斗。如果他们有孩子的话,孩子很自然地就会成为能量传递的下线。
怎么破局?对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怀有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我们从原生家庭里继承了怎样的使命和任务?原生家庭中各个角色的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3071/dc720e85f0d7c36a.jpg)
1. 如果我们把自己固着在一个儿童的位置,认为自己还没有当够孩子的话,在面临新家庭当中的角色需求的时候,比如当爸爸、当妈妈,其实是很难胜任的。
2. 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自己的角色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和分化,那么我们会更敢于放心大胆地接纳或者整合自己的新角色。
3. 角色紊乱往往会带来界限不清的问题。当夫妻之间的界限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也会被吸入到一个问题系统当中。孩子会被父母其中一方捕获,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可能非常粘着、也可能极其冲突的一种关系。
4. 孩子会忠于家庭,既忠于他的母亲,又忠于他的父亲。如果父母之间是激烈的冲突的话,他甚至会忠于激烈的冲突。这带来的就是他的内心经常充满着激烈的冲突。
5. 情绪会干扰我们对家庭和家族的感知。我们对于家庭和家族的感知其实最容易情绪化,因为我们很多原始的情绪本身就是从这个系统当中带来的。
(心理入门第13讲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