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这个字写不出来,biang biang面第二声,也可以“比昂”快速连读,就像吃面时在口腔肆意妄为的爽滑劲儿。
斗大的一个碗,乘上宽宽的面,其实只有四根,加点葱花与辣子粉,然后把烧开的油浇在上面呲呲作响,这面条才算有了灵魂,面的劲道与油泼辣子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对一个不喜欢面食的来说,居然一直念念不忘。这算是我舌尖上的美食之一了。
与biang biang面初次相见,是在一个仲夏午后,西安机场,带着娃等待老三来接机的空挡,我在手机上研究吃哪个当地风味:肉夹馍?八大碗?泡馍?炒面片?接着直接走进上图这家店,遵循人多味道好的原理推测。
拿起菜单那一刻,懵了,什么鬼,第一个推荐的面就不认识,就跟服务员来了个“看图说话”,指着图片说就吃这个不认识的面。接着赶紧拍照发朋友圈问这字怎么念,江湖急救,饿着肚子在线等。
一时之间,北方的朋友,西安的同事,江苏的同学,老家的邻居,还有表哥堂兄弟姐妹们,纷纷扬扬留了53个信息,热度很高,连大忙人华工博士生导师宋教授都回复了我,真的是“一呼百应”啊。但仅有六人认识一律用拼音biang回复,其他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题外话。
在西安回民街biang biang面很少出现,都是以另一个名字出现——裤带面,我想应该是一个口语名,一个是书面语。
纯手工,宽而薄,如裤带(也就是皮带)般宽度,又比裤带薄,非常Q弹有嚼劲,最动听的便是浇油的呲呲声已经深入人心。真正如陈克明面条广告词一般的演绎了“一面之缘,终生难忘”。
各种输入法也打不出这个汉字,后来才知是跟武则天的曌一样,是生造出来的。反正只一个用途,会读就可以了,到现在还只知是56笔画。
不得不感慨,中国美食有着好深厚的文化!深厚到不认识这个字的美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