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直在,不必匆忙。
七月慢生活,在阅读中走走停停,日子有了阅读,更加闪闪发亮:
《论语》在读
《孩子是个哲学家》在读
《给教师的建议》在读
《认知觉醒》第三次读
《教学勇气》第三次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间自己的房间》
《论语》第17天打卡
请通读“阳货第十七”,并挑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什么是孔子所说的“性”和“习”?孔子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尝试用自己的话,补充孔子的依据。
原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翻译:孔子说,“只有最聪明的和最愚蠢的,才不改变。
这一段文字是紧承着上一段的文字来的,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的人天性是相近的,但后天接受的教育及环境造成的影响会使人产生差异,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孔子认为,除了“上知”和“下愚”这两类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
“移”就是迁,就是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不管持“性善”的观点,还是持“性恶”的观点,都可以将移的结果分成两种:一种是变好,一种是变坏,没有例外。从道德层面看,如果追求的是向好的方面转变,即改过迁善。
认识到人人都需要“变好”,需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之后就是探讨如何迈上更高的台阶的问题。要想进德修身,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后,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学习。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进步,在道德上改过向善,在能力上日益提高。总之,使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习是一件丝毫不能松懈的事,每天都要进行学习,放松学习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正是因为“变得更好”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所以便有了“学无止境”一词。
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要认识到,没有改变就无法实现自我完善。认识到这两点之后,就要主动自觉地通过学习提高德才,踏上更高的台阶。
《孩子是个哲学家》第4天打卡
阅读“过去”这一章节,在孩子的身上,我们获得的比付出的更多,他们带来了哪些珍贵的东西?
“从孩子对世界的专注之中,学会活在当下,学会全身心地付出;
从孩子执着于自己的方式之中,学会不带期望地与他人相处,不侵占他人的空间;
从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创造性之中,学会摆脱过去和经验的牢笼;
从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之前未曾意识到的自己的另一面;
从孩子的负面情绪中,观察到其中所折射的父母的潜在情绪;
从童言无忌之中,学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真实,拒绝谎言;
从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中,发现自己对待伴侣的态度,从而检省爱情之河的干涸;
从孩子的正义感和对于死亡的最初思考中,体验到对于生命的感激之情;
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
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般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
从孩子的随遇而安之中,学会自发地生活;
从孩子的纯真之中,发现人际关系的美妙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
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明白坚持和意志的重要性;
从陪伴、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体委爱的无私和回馈。”
从书中收获到的教育观、哲学观让我耳目一新。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获得力量和成长,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一花一木。
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五年以来,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的本真天性不再遮掩起来,玩心、童心都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和孩子们在一起当下的情绪一瞬间饱满可及,它被看见、被感受,内心逐渐的丰富。孩子们的笑容能治愈生活中的每个低落时刻。
在与孩子们的学习中,向孩子们学习着,变得更加直白的表达情感和爱。“我重新体验了自己的童年。”
“去倾听。去存在。让生活自发地发生。我们已经遗忘了这些沉思的态度--然而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发现爱和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