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我从睡梦中自然醒来,偷瞄了一眼手表,又蒙头大睡。
整7点,闹铃响起,立马弹簧似地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
吃饱喝足、穿戴整齐之后,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打开每日必听的几档栏目,悠哉游哉地骑车上班。
到了办公室,不到8点半,又是一阵忙活。
洗杯子、泡茶、刷早晨新闻,和同事闲聊几句,待一切准备妥当,就能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随着几天前一份公司报表的提交,我一扫上周阴霾、焦虑,可以悠闲地喝着茶,理理思路,看看下个阶段要做的工作。
有点担心新人偷懒,估摸着半天的工作量,一到9点,就开始发号施令。
我们下午2点讨论**事项,要完成1-10的工作要求。
临到吃午饭,还是有点不放心,把工作计划又分解了一下,并澄清了一下工作要点。
下午2点,我风风火火地召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果不其然,新人是各种状况,不是曲解了工作的内容,就是乐观地估计了工作的时长,导致收效甚微。
我强压着怒火,就事论事般地见招拆招,总算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时间却已过去了大半,又到快下班的点了,时间也就这么不经意地溜走了。也罢,明天继续。
自从去年8月开始,领导让我带新人,我就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可谓有喜有忧。
喜的是,终于繁重的工作有人来一起分担了;忧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自我,是否能把工作做好是要另当别论。
之前一个工作任务的战线拉得挺长,倒不觉得什么。
一旦,又重要又紧急的任务出现,我就俨然成为救火队员。不单要确保自己工作的完成,还要确保新人们的任务的及时有效交付。
心力交瘁是必然的,但额外加班的时间却在不经意间减少,这确是意外的收获。
每个人都曾经是新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秉性和工作方式,还是需要正确的引导。
作为年逾40的老大姐,自我体察应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并做好因材施教;授人以渔,站好工作的最后一班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