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来一赞
读书:《战国策》秦策⑿——应候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读书:《战国策》秦策⑿——应候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作者: 白泥 | 来源:发表于2024-06-17 08:02 被阅读0次

文系原创首发

应候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故事概要:本文主要是范睢说的一段话,背景是范睢曾在魏国被魏相魏齐侮辱迫害,后逃到秦国,并受秦昭王厚待,拜相封侯,在秦昭王的撑腰下,他要报以前的仇恨,秦昭王命魏王交出魏齐首级,于是魏齐逃跑,赵国的平原君收留了魏齐,这不明摆着不识时务作对吗?于是范睢也就是应候说了下面这段嘲讽平原君徒有虚名的话。

他说“郑人把未经过雕琢的玉称为,而周人把没有风干的老鼠称为。一日一个周人怀揣朴问郑国的商人:‘买朴吗?’,郑国商人回答:‘要!’,结果周人拿出来的是的老鼠,郑人傻眼谢绝。而如今平原君自诩其贤能闻名天下,但当年他参与迫害他的主君(赵武灵王),各国的君主们不明事理还是照样尊敬他,这说明各国君主们的智慧还不及那郑国的商人啊!只知道其虚名,却不了解其事实。”


古人在讲一个道理的时候,很喜欢先讲一个寓言故事,以此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参照。应候说的故事里,璞和朴听上去音相同,当东西拿出来的时候才知道此‘朴’非彼‘璞’也,暗寓“徒有虚名”

#有些名望不过是人设罢了

我曾写过一篇小文《伪善之人》,想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有些人看上去很优秀、很慈善,很完美无缺,实际上不过是朴而非璞。比如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或者一些大明星,不过都是人设罢了。光鲜的外表是人为打造的,是经过包装的,实际上是不是徒有虚名,只有自己知道。

范睢想要揭露平原君的虚伪,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会被虚名所蒙蔽双眼呢?盲目相信,追捧名气呢?

这个故事也让我也深受启发,只有当我们真的识璞,才会得玉!做一个聪明的“郑国商人”吧。



读史以明智,向古人学习智慧。

欢迎简友们探讨交流~~O(∩_∩)O~~

相关文章

  • 战国策―应侯曰

    【原文】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

  • 《念楼学短》学习录48

    原文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九一)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

  • 丛(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主语: 《战国策·秦策三》:“ 应侯 谓 昭王 曰:亦闻 恒思 有神丛与? 恒思 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

  • 中华古文故事 | 曾参杀人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 原文: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九四)

    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

  •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西汉· 刘向《 战国策·秦策五· 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 末路之难也。”...

  • 小记诗歌中的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云:“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你,相信他们所说的吗?

    《战国策•秦策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

  • 秦策:秦武王谓甘茂曰

    对于秦武王嬴荡来说,甘茂是个好同志。 嬴荡哥的老爸是秦惠王,弟弟是秦昭王。他在秦昭王之前登基。可惜死的太早,不然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战国策》秦策⑿——应候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to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