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中华文学
重温《两小儿辩日》

重温《两小儿辩日》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23:23 被阅读0次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记得这篇短文是在读初一年级时语文课本第一册中文言文部分的第一篇,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

    对于初次接触到的这种文体形式,那时感觉很新奇,又晦涩难懂。除了对文中的对话内容感到有趣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那句嘲笑孔子的话。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怎么可以随便调侃呢?让两个小屁孩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灰头土脸讪讪离去,这是教我们尊孔子呢?还是教我们挑战权威?

    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走出师范学校的年轻人,除了帮我们翻译理解古文的意思之外,似乎并没有交代更多的内容,甚至于如此简单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清楚。可能是学养所限,更多的是就没安心教学,因为第二学期他就调出了教育系统。

    因此,我们那一批学生的文言文启蒙阶段基础并没打好,以至于大家感觉这就是第二门外语,甚至比学英语还要让人抓狂。

    以今观之,最起码需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文言文,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内容,不如直接学习译文,何苦之乎者也摇头晃脑呢?

    开始产生的疑问,其实是在很久之后,通过查阅资料才得到释然。

    这篇短文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文章记录了春秋时期,两个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描述了一段精彩的对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既然结论不同,就要勇于探索,格物致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纷繁复杂的表现中去伪存真,追求真理。显然,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而孔子则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各国相互倾轧,战火纷飞的历史时期,但也是一个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涌现出不同学说不同流派。诸子百家相互诘难,争奇斗艳,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文化繁荣的景象。诸子百家的思想,从宇宙的认知,人性的认知,到伦理教育,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诸子散文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为后人高山仰止。《两小儿辩日》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

    文章开首明义,“孔子东游”,东游干什么呢?以入世的精神,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兼济天下。而道家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反对儒家“入世”的做法,两家的观点正好拧巴着。

    了解到这样的创作背景,列子与孔子之间,正代表了道家与儒家的思想交锋,列子借助小儿之口嘲笑孔子的无知,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万世师表的大儒孔子的表现值得被嘲笑吗?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孔子作为一代大家,并未倚老卖老糊弄小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既然是“不难决也”那就静静地走开,走开不是逃避,而是对问题的正视。

    圣人也需要学习探索和思考,不正体现了一代宗师对待科学与认知应有胸襟和态度吗?何笑之有?由此看来,倒是列子有些浅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两小儿辩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uo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