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晋开国功臣王导 ,才华横溢,辅佐三朝,功勋卓著

东晋开国功臣王导 ,才华横溢,辅佐三朝,功勋卓著

作者: 萤火张 | 来源:发表于2023-12-04 22:50 被阅读0次

王导,晋朝政治家、书法家,东晋开国元勋。东晋建立后,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导历仕三朝,堪称奠定东晋立国基础的“社稷之臣”。后世多将他与谢安并提。

01、出身豪门,少有才名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为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

王导自幼聪颖好学,他曾经在家乡的私塾读书,后来又到了当时的名校洛阳学宫深造。

在学宫期间,王导特别善于学习文史典籍,对于诗词歌赋更是造诣颇深。他还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包括农业、兵法、礼仪等等,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佼佼者。

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

02、任司马越参军,加强城防,改善民生

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即丘子。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及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都未到任。一心读书下棋,研究学问。

其后,受东海王司马越辟召,任其参军。负责维护边疆稳定和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边防防御,包括修建城墙、加强驻军、组织边民自卫等。

此外,他还注重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老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03、随司马睿南渡,建东晋

司马越专权跋扈,陵暴乖戾,这使王导预感到,中原地区将有灾难性的大乱爆发,只有南下或许可以避难。

琅玡王司马睿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于是倾心推戴司马睿来做兴复大晋江山的明主。

他经常拿夏朝的少康、商高宗武丁、周宣王姬静、汉光武帝刘秀来给他讲道理,希望他也能像他们一样让晋室社稷重振雄风。

当时司马睿一心想在京师洛阳观望,可王导却劝他尽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到封国去就藩,可司马睿一直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

307年七月,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等职,让其出镇建业,王导相随南渡。

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陌生的建康,在这里没有任何背景,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但他们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发誓一定要在这里有所作为,他们迈着坚定步伐上了岸。

04、为司马睿树立威信,笼络南北士人,

司马睿初到南方时,南方的世族都不来拜见他,王导对此十分担心。

他知道司马睿是皇族中较疏远的一支,声望不够,所以得不到世族的拥护。

为了尽快摆脱这种被动局面,王导想方设法笼络世族,同时他和王敦想办法在南方世族中间积极树立司马睿的形象与权威。

王导与王敦安排司马睿在三月水上斋戒沐浴的节日里,乘坐金碧辉煌的轿子出游。

前有威武整齐的仪仗队鸣锣开道,后有王导、王敦兄弟,以及从北方避乱而来的名士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

南方世家大族首领顾荣、纪瞻听说司马睿出游,挤在人群中观望,看到司马睿一行的排场和气派,不禁脱口叫道:江东有主了!江东有主了!

他们赶紧带了一些人,争先恐后地来到路旁,拜见司马睿。随后王导又建议司马睿拉拢南方大族中的著名人物顾荣、贺循等人。

司马睿于是派王导登门拜访他们,请他们出来做官,结果江南的世族全都投靠到司马睿帐下。从此,司马睿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311年,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破洛阳,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中。俘虏了西晋的两位皇帝,西晋灭亡。

洛阳京师倾覆,中原士族有十之六七都拖家带口跑到江左来避乱,队伍蔚为壮观。

王导劝说司马睿将这些人当中的贤人君子都收为己用,并与之共图大事。

05、任镇国太守,政绩斐然

当时荆州、扬州两地十分安泰,人口也殷实,王导为司马睿主政,王导在荆州担任镇国太守,取得来骄人的政绩。

他优化了税收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他推行农业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

他加强了边防防御,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他积极治理黄河水患,减少了洪灾的发生,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推行文化教育,提高了百姓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06、平衡南北矛盾,稳定局面

王导积极笼络南北士人,他礼贤下士和他们广泛交流,不冷落任何一方,赢得士人认同。

为了争取南北士族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南北士族间的矛盾,王导采取的措施是分别给予他们利益。

在政治上,王导让北方侨姓士族出任中央高官,吴姓士族出任地方官,确立北士的主导权。

但在经济上,则保证吴姓士族的已有利益不受侵犯,让侨姓士族到吴姓士族尚未占据的地段拓荒。

王导推行“侨寄法”,即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

这些举措对于开发南方经济,促进农业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使东晋政权得到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有力保证。司马睿也得以立足建康。

07、东晋建立,稳定人心,完善制度

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建立东晋。受百官朝贺时,司马睿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

他说道:“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司马睿这才作罢。

司马睿任命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不久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管江南诸军事。

又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

南渡士人,每到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在一次聚会时,名士周顗看见脚下有滔滔江水。

他叹气说:“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在座的名士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

只有王导大义凛然,说出了豪言壮语:“我们应当齐心协力效忠王室,恢复神州大地,怎么能像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众人听罢,都收泪向他道歉。

王导越发受司马睿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司马睿曾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呀!”

司马睿喜爱琅玡王司马裒,有以他取代长子司马绍的想法,去征求王导的意见。

王导说:“立太子都是立长子,而且司马绍也很贤明,不应当随意改变。”司马睿还是犹豫不决。王导常常劝谏,司马绍的名分才得以确立。

08、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当时战争不断,各地学校废弃而未能得到兴建,王导上书认为“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

他建议择取朝中子弟入学,选拔博通礼学之士为师,成教化、定风俗。司马睿览奏后,颇为听信此议。

通过建学校来教化礼仪道德、巩固君臣及父子的纲常伦理,并以此招揽贤才,改变浮躁的风气,最终达成司马睿的“中兴”之业。

09、司马睿分解王氏势力,王敦叛乱

虽然司马睿称帝,但司马氏的势力还不及王氏的势力。王导做宰相,控制着朝政大权。

其兄王敦为荆州刺史,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的军事,率重兵镇守武昌,掌握着军事大权。

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被王氏占有,皇帝没有实权。司马睿对王氏的权势过大不满,企图削弱王氏的势力。

司马睿将王导提拔为太傅,表面上是给王导升官了,实际上则是剥夺了王导的相权。

司马睿封东吴旧族戴渊为征西将军,心腹刘隗为镇北将军,同时将北方数万流民征集为士兵,组成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等4州军事,分驻合肥、淮阴,名义上是北讨石勒,实际上将矛头对准王敦。

王导因此被疏远,但他一任自然安其本分,淡泊自如。有识之士都称赞王导善于对待升沉兴废。

10、王敦之乱时,率族中兄弟领罪

322年,王敦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为借口自武昌举兵,攻入建康,杀戴渊、刁协等,刘隗逃奔石勒,史称“王敦之乱”。

王敦反叛时,刘隗劝司马睿尽诛王氏家族之人,人们议论纷纷,都为之担心。

王导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时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司马睿因王导素来忠诚正直,特地还给他朝服,并召见了他。

王导叩首答谢说:“叛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呢,但想不到会出在我们王氏家族中。”

司马睿赤着脚走下来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托付一国之命与你,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11、阻止王敦篡权,维护皇家势力

可王敦兵势太强,东晋朝廷连连败退,王敦于是以自己的号令强行晋升王导为尚书令。

王敦想要把持国政,恐怕元帝年长难制,企图另立他人,王导不从。王敦无法实现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322年,晋元帝动摇不了王氏的势力,忧愤而亡,其子司马绍继承皇位,是为晋明帝,王导辅政。

王敦又认为有机可乘,再次图谋篡权,王导却始终站在皇室一边,后王敦领兵向京师逼进,当时王敦正患病。

王导率族中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都以为王敦已死,于是胆气倍增,斗志高昂,战胜了王敦军队。

王敦之乱被讨平后,王导被晋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

司徒之职依然如前,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王导坚决推辞不接受。

12、建议给文官加谥号

自从汉魏以来,朝廷赐谥号多是依据其人的封爵,有人虽然地位高德行声誉重,因没有爵位,按例不加封谥号。

王导上疏说:“武官有爵必定加谥,而卿校常伯等官因无爵不得其谥,这种做法不符合赐谥制度的本意。”

这一建议被采纳。自此以后,公卿等文官没有爵位的也可加封谥号,这都是王导提议的结果。

13、忠心耿耿,辅佐幼主

325年,司马绍病死,年仅5岁的幼主司马衍继位,王导受顾命,与西阳王司马羕、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

326年,后赵石勒军侵犯阜陵,司马衍下诏加王导为大司马、假黄钺,出兵讨伐。

晋军停驻江宁,司马衍亲自在郊外为之饯行。不久,后赵军退走,王导解除大司马之职。

14、苏峻之乱,忠心护主

但庾亮很快借帝舅之重及太后之威而独大。庾亮准备下诏召历阳内史苏峻,和王导商议此事。

王导说:“苏峻奸诈多疑,必定不肯奉诏前来。山川原野中,可以躲藏毒虫猛兽,苏峻在外,还不至于马上发难,应暂时包容不惊动他。”

王导力争,卞壸、温峤等也纷纷力阻,庾亮一概不听,仍然请求征苏峻入朝,引发了“苏峻之乱”

328年,朝廷军战败后,庾亮携族人逃离京城,王导等一批大臣都在宫殿中坚决保护在皇帝身旁,让已经攻城的苏峻暂时不敢入殿。

苏峻因王导德高望重,不敢加害,仍让他官居原职处于自己位置之上。苏峻想要逼迫成帝前往石头城,因王导竭力争执不起作用。

当时,苏峻部下路永、匡术、贾宁都劝说苏峻,要他杀掉王导,尽诛朝中大臣,重新安置上自己的心腹。

苏峻素来敬畏王导,不听他们的劝告,因此路永等人和苏峻产生了矛盾。

王导派参军袁耽暗中诱劝路永等人,计划让成帝出逃至陶侃、温峤的义军处。

由于苏峻防守看护甚严,事情未能成功。王导只好带着两个儿子随路永逃奔到白石,幸好陶侃平定了叛乱。

15、力排众议,阻止迁都

329年,苏峻之乱平息。战乱之后,建康的宫殿、宗庙都被焚为灰烬。

温峤建议迁都到豫章,三吴之地的豪杰们请求定都于会稽,这两种意见争来争去,不知哪样为好。

王导说:“建康,即古时的金陵,过去就是帝王之都,而孙仲谋、刘玄德都说这里是帝王之宅。

古代帝王不必因简陋豪华而移都,如果能弘扬卫文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为君的风尚,则可无事不成。

况且北方敌寇像游魂一样,窥伺我们的空隙,我们一旦有胆怯的表现,跑到南越之地,再想得到威望和实力,恐怕是难以办到。

现在应该特别镇静,这样民情便可自安了。”由此所有迁都的提议都不能实施。

16、德高望重,备受荣宠

平定苏峻之乱后,国库枯竭,库藏只有布数千匹,国家经费严重不足。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

王导为此十分担忧,就与朝臣同穿粗布做的单衣,建康人士见了都争相效仿,引起粗布价格暴涨,库藏布全部卖光,于是缓解了朝廷财政危机。

王导忠心耿耿辅佐三朝功勋卓著,受到成帝爱戴。331年冬,举行冬祭,司马衍下诏将祭品送给王导,并说“不必下拜。”王导连连推辞不敢承受。

当初,司马衍年幼,每次见到王导,都要下拜。后来正月初一,王导入朝,司马衍还亲自起来迎接,并以家人礼拜见他的妻子曹淑。

王导平素俭朴寡欲,仓中没有积蓄的粮米,穿衣不同时穿两件帛衣。成帝知道后,送给他布万匹,以供他私人开支。

王导体弱患病,出席不了朝会,成帝就亲自到他府中,置酒设乐,然后用舆车将他接到殿里,成帝就是这样敬重尊崇他。

338年,又转任中外大都督,进升太傅,又拜丞相,依照汉朝制度,罢去司徒之设,以职权归于丞相。

17、惧内急赶牛车,留下笑柄

王导威震朝堂却惧内,他的老婆曹淑有显赫家世,她的父亲是东晋镇东将军曹韶。

因为曹淑出生于武将家庭,造就她泼辣不羁的个性。王导为了避免家庭中的矛盾,不会与曹淑正面起冲突。

她嫁给了王导后就对他三令五申,不能够背着他娶纳小妾。为了与妻子保持和平相处,王导也只能连连答应。

曹淑为了不让丈夫接触到其他的女子,还将他身边的侍女全部都换成了小厮。

王导还是背着妻子在外面偷偷修建了宅院,将自己看上的女人都纳入其中。

王导一直宠幸着外宅姬妾,她们也为他生下了很多个孩子,曹淑不知情。

她外出置办年货时,偶然间路过一处宅院,发现这里有三两个幼童,都长得白嫩可爱。

于是,曹淑就询问身边的侍女,这是谁家的府邸?这些孩子的父母是谁?听到了夫人的发问后,侍女就去打探了一下。

侍女硬着头皮向曹淑回禀,“之前在外宅见到的那些孩子都是王大人的,他们分别是四公子和五公子”。

曹淑在听闻此话后怒不可遏,就带上来家中的20多个婢女,手里拎着把菜刀,怒气冲冲地就往外宅处赶。

在外宅中得知曹淑此举后的王导吓得不轻,生怕曹淑伤害到他的小妾和孩子,无奈之下只有将小妾和孩子转移。

王导赶忙在驾着牛车,带着妾室和子女逃跑。他手中不停地用麈尾抽打着牛屁股,试图让牛走得更快一些。

这件事还成为了东晋官场中的一个笑话,一位同僚在见到王导时说,陛下宠幸你,肯定会给你赏不少好东西的,可能就有牛车和麈尾。

当王导听到同僚提及这两物时,就明白了对方的打趣之心,颇为尴尬。

21、父子情深,丧子之痛

王导的长子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王导每次见到王悦就很高兴,还和他一起下棋。

王悦和父亲常常一起看书讨论问题,谈话,总是以缜密谨慎为本。他还经常和母亲曹氏一起整理箱子。

王导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王悦都跟随在父亲车后相送。

王悦去世后,王导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氏在整理箱子时,望着箱子就想到了王悦,竟不忍打开。

22、因病离世,身后荣哀

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

下葬时,晋成帝赐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成帝又派使持节、谒者仆射任瞻追谥“文献”,以太牢礼祭祀。

王导名士风流,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把一个没有威望,能力贫庸的司马睿抚到皇帝位置上。

他运筹帷幄,笼络南北门阀,稳固朝廷,他气度恢宏,德高望重,忠心耿耿辅佐东晋三朝,令人佩服。

相关文章

  • 王敦

    王敦,字处仲,是东晋时期的开国功臣,曾经和王导一起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他是大将军,掌握当时的兵权。后来有了不...

  • 王导

    王导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历任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了东晋可以说付出了很多。《...

  • 兰亭诗37首第十一首王昙首诗

    王昙首 (394-430年),字昙首,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宋开国功臣、文学家,东晋丞相王导曾...

  •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说王家(王献之),

    之前讲过这里的王家指东晋王导王敦一家,琅琊王氏(琅琊今山东临沂),王导东晋开朝宰相,王敦大将军,差点造反取晋自治的...

  • 东晋教父,王导

    “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 “所谓翼戴中兴称“江左夷吾者”,吾不知其何在也。” ...

  •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终于可以说一说东晋的开国宰相王导和他的堂兄——东晋初年的枭雄、大将军王敦了。 王导与王敦出身于魏晋名门世族琅玡王氏...

  • 王导的影片

    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作为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当是第一位大导演,如果让他当晋元帝司马睿王朝的电影家协会主席,最...

  • 王导:东晋的教父

    文丨雪花如糖 01. 建康(即六朝古都南京)城南四五十余里处,有一座新亭。南下的北方士族诸人,常常择晴天时来此郊游...

  • 王导谢安纪念馆一一南京掠影(8)

    伐谋凭王导,理政赖谢安。 东晋风雅事,建康溢美谈。 王导塑像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

  • 王家写作:二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晋开国功臣王导 ,才华横溢,辅佐三朝,功勋卓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vr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