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作者: 若言_234f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8:46 被阅读53次

    终于可以说一说东晋的开国宰相王导和他的堂兄——东晋初年的枭雄、大将军王敦了。

    王导与王敦出身于魏晋名门世族琅玡王氏。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

    琅玡王司马睿(即晋元帝)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情同挚友。司马睿还在洛阳时,王导总是劝说他要尽快回到藩国。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出镇建业(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王导相随南渡。王导想要在原孙吴境内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东晋,极其困难,因为孙吴正是被西晋打败。“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王导就劝说司马睿道:“顾荣、贺循,都是此地最具名望的人,应当结交他们来收服人心,他们两人来了,就没有不来的人。”司马睿就派王导亲自去造访贺循、顾荣。王导便多设饭局,拜访邀请顾荣与贺循,每有要事,王导都请二人拿主意,由此顾、贺二人开始为王导效力,并向王导推荐了一大批当地的人才。吴地之人望风顺附,百姓归心。从此之后,司马睿与王导相互依靠,君臣的名分就确立了下来。

    王导执政,秉持清静无为之法。他还常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励节,安定邦国。朝野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衷心钦佩王导,号其为“仲父”。司马睿则把王导比拟为西汉开国名相萧何。还有人把他比拟为辅助齐桓公登上霸主宝座的管仲。

    王导历仕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成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也是正真意义上使王家成为六朝第一门户的人物。

    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其喜好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成年后迎娶晋武帝之女襄城公主(《世说新语注》作舞阳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舍人。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皇后贾南风废掉太子司马遹,将其迁至许昌,下令东宫官属不得送行。当时任职太子舍人的王敦与洗马江统、潘滔,同为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禁违令,悲泣痛哭以送太子受到时论的称赞。他们因此被司隶校尉满奋收捕入狱,但在河南尹乐广、都官从事孙琰的营救下,最终都得以释放。

    这时的王敦一腔孤勇义薄云天。明知司马遹为当权的贾后所不容,为他痛哭送行,相当于和贾后分庭抗礼。但王敦却不畏权势,冒禁违令。这是他骨子里的桀骜,也是他血液里的不训。

    永嘉元年(307年),王敦在族兄王衍的推荐下,出任广武将军、青州刺史,后又被征拜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将襄城公主的陪嫁侍婢百余人全部许配给军中将士,散尽府中库财,独自返回洛阳。

    王敦千金散尽豪气干云的风格,是他的族人以检吝著称的王戎不可望其项背的吧。也是他能成为枭雄的特质之一。

    但王敦有一颗冷酷的心。

    大臣石崇奢华而残忍,与名士聚会时,常让美人劝酒,如客人不给面子,那么这个美人便获斩刑。一日,王敦王导哥俩去拜访石崇,聚宴时,王导虽不能喝酒,但为了保全石崇家美人的性命,每次都一饮而尽,最后大醉。王敦则不,他很能喝,但偏偏不喝,没一会儿,就有三个美女被斩,王敦面色如故。王导虽醉,但还有一丝清醒,替美人劝王敦饮酒。后者说:“石崇杀他自己家的人,干你什么事?!”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与其说王敦有一颗冷酷的心,不如说石崇冷酷残忍。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军,也许戎马生涯血雨腥风铸就了王敦的坚硬冷酷,亦或是他性格中的冷酷坚硬使他成长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两者互为依存吧。

    永嘉之乱后,王敦帅军平定江州华轶反叛,镇压荆湘流民起义,随从王导拥戴司马睿即位,为东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官拜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郡侯。掌控长江中上游地区军队,统辖各州政事,

    司马睿能立国于江南,虽说是因得到了南北门阀大族的支持。但琅琊王氏在其中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东晋建立后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但也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而在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司马睿更是厌恶。他为了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重用丹阳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亲信,并逐渐疏远王导。王敦对此也是极为不满,于是君臣之间间隙遂生。王敦曾上表司马睿陈说古今忠臣如何被皇帝猜疑、如何被小人离间,想以此感动司马睿。司马睿却对王敦更为忌惮。王敦致信刘隗,表示要和他修好,同心戮力共辅王室,却被刘隗所拒绝。他不禁更为恼怒。而就在当年九月,豫州刺史祖逖病逝。王敦最为忌惮的周访和祖逖,至此全都去世。王敦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因此决意举兵入京。

    王敦起兵发难,攻入建康,斩杀刁协,逼走刘隗。

    当时在朝廷为宰相的王导,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并不反对哥哥王敦的行动,因为战争的初衷,清除刘隗刁协,毕竟是为了维护王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作为宰相,哥哥起兵犯上,大逆不道,而自己身在建康城内,位置不旦尴尬,而且危险。为得到皇帝的宽恕,王导每日率领王家子弟,跪在皇宫外,一日,周顗被召入宫去见晋元帝,又看到王导等人跪于宫门外。王导看到周顗,便说,我王家百口人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周顗直接走了过去,没理王导,但见到晋元帝后,周顗却倾力为王导求情。此前。刘隗曾向晋元帝献策,尽杀城内琅琊王姓族人,最后,晋元帝听从了周顗的建议,并未降罪于王导。得到皇帝的应允后,周顗很高兴,皇帝请他吃饭,他又喝了不少酒。及出宫门,王导等人跪地不起,行为旷达的周顗并没有把自己在宫里的所作所为告诉王导,而是说了另外一番话:“今年若杀了王敦等叛臣,将取得斗大的金印挂在肘后。”随即大笑而去。

    其后王敦的军队攻入建康,对于如何处置周顗王敦征求王导意见,问是给他高官还是杀掉?王导都默而不语。于是王导就杀掉了周顗。后来王导在朝廷检料中书省收藏的奏章档案时,看到了周顗为拯救自己和族人而给皇帝所上的表奏,表中对王导大加称赞,极力劝谏皇帝保全王导和族人。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对他的儿子们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敦得势的时候,任王导为尚书令。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来“清君侧”,但当这些人被杀逐以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王导便表示坚决的反对,出面来维护帝室。当初,长安陷没、四方劝进的时候,王敦欲专国政,恐怕元帝年长难制,想更议所立,王导不从,及至王敦攻入建康以后,对王导说:“那时不听我言,几乎全族被灭。”但王导始终不为所动。王敦无法实现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但手握重兵,遥控朝政。司马睿因大权旁落,在当年十一月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王敦谋求篡位,但谋反的事却被告密,司马绍暗中积极的做准备。而恰在此时王敦患病。司马绍知道王敦病重的消息后,一方面派人去问候王敦,另一方面却微服到芜湖观察王敦的营垒,又向大臣询问王敦的起居。后问光禄勋应詹应否讨伐,应詹劝他讨伐,于是司马绍决定了进攻。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司马绍伪称王敦己死,激励起士气并派兵讨伐王敦的部众。司马绍亲率大军屡次重创王敦部将的军队,王敦大怒意图亲自领兵作战,无奈病重乏力无法下床,最终病死在乱军中。

    晋明帝平定叛乱后,开棺戮尸,烧毁其衣冠,并摆成长跪的姿势戮尸,头颅被斩下后与沈充等人的头颅一同被挂在城南朱雀桁上,向平民展示。及后王敦的尸首都没有人敢收葬。最后在尚书令郗鉴的建议下,才让王敦家属收葬。王敦覆亡后,王敦各党羽都被追捕,但琅琊王氏并未被牵连,如王导等人更获加官晋爵。

    可叹最初那个出身名门、雄豪义气、挥斥方遒的大将军王敦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最初的“清君侧”,王敦应该只是为了维护王家的利益。他不允许自己和堂弟王导一手扶持起的东晋王朝,冷落他们,转而倚重旁人。但是后来他拥兵自重、铲除异己、纵容部下为非作歹乃至发展到最后要谋反篡位,这已经跟当年那个痛哭送司马遹的义士分崩离析。是时代使然还是身处环境使然亦或是性格使然,作为无名之辈的后人  ,我无权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历史长河里一股湍急的流,曾带动一段河水勇往直前,也曾搅动的河底泥沙俱下!

    他是一位枭雄!

    《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风华》人物记(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qv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