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读书笔记//《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作者: 梅簪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20:51 被阅读0次

有人说过:男人当读王小波,女人当读周国平。

这本书我读了两边,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今天我整理书中精华。

一是自己对于作品第三遍的复读。

二是完成日更作业的打卡。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嫌麻烦不看书的女儿看起来更精炼,更有重点。

可以三全其美的事,我不能嫌麻烦,只要能让我的女儿能受益其中。

只为这是一部影响和改变万千年轻人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态度的一本书。

人生三个觉醒

人在世上生活,做出所有的决定和选择都需要力量的支持,觉醒是人生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在力量,足以与疑惑,困难,挫折抗衡。

01

生命的觉醒

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生命,当为了获取财富,权利,地位奋斗久了,就会把这些堆积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就本末倒置为了复杂的快乐失去了生命单纯的快乐。

02

自我的觉醒

一个生命成为自己的主人靠两个标志:一是态度:有明确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二是:在事业上自己做主全身心投入。

03

灵魂的觉醒

灵魂的觉醒两个途径:一是信仰,二是智慧。

灵进入肉体有了魂就建立了联系,灵把魂照亮,就是所谓的信仰。就哲学而言:智上升到超越物我就是“万物与我为一”的慧的境界。对于现实意义重大:人生的重心会向内转化在精神上不受无常祸福得失的支配,从而发现一个更高的自我。

一:生命本没有意义

人是唯一寻求意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要创造出意义来。我们不能只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例如爱情,友谊,欣赏,这些生命本身的享受。

通常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的,苦难和幸福的来临都是震撼灵魂的强烈感受。佛教把苦恼的认识看作是觉悟的起点。

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痛苦是试金石能提炼珍宝,提高认知。特别是绝望中的境遇仍有意义。

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生必定是焦躁拧巴的,年轻的我们起码知道自己的志向和事业所在。我们可以暂且不知道要什么,但我们起码知道我们不要什么,懂得抵御和排除各种诱惑。对于重要的事看的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看的开,放得下。大事有主见,小事能超脱,照看好自己生命,对自己人生负责,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怕付出精力和代价,保持内在的力量,坚持走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追求成功,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与否,而是追求本身。

02当好自然之子

分清自己能支配的选择和决定,能的一定努力,不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攀比不较劲,不能死在一件小事上。控制好情绪思虑伤神。作为生命,好好做动物,作为灵魂,好好做人,听从神的旨意。不丧己于物,不失性于灵。

逆境也是生活,当生命接受下来,拼命抗拒,自怨自艾,只会加大对你的损害。尽快放下,能做到哪就到哪。苦难是检验灵魂的坚强和软弱的一把尺子。好的心态不是傻乐傻玩,装嫩。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豁然开朗。跟缺陷达成和解。

父母怎样对孩子负责

孩子在父母相爱的氛围成长,其人生的底色是明亮温暖的,可保人格健康和心智良好。一是弥补素质教育,例如课外阅读,艺术熏陶,兴趣培养。二是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处事做人。

03恰到好处的爱

人在爱时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保护爱心,拒绝冷漠是我们对于自己灵魂的责任和保护。

好的婚姻使爱情走向成熟,婚姻里面的爱情是不是激情后的爱情,而是亲情后的爱情。爱人唤作亲人,是整个人生对于爱情的考验。是感情,理智,意志的考验。想安宁就结婚,想自由就独身。因为不幸的婚姻,这种折磨足以摧垮最坚强的神经。如果婚姻的信任和宽松被毁坏,是任何决计都挽救不了的,那就随他而去,毁坏就毁坏吧。否则会逼出欺骗和伪善。

一个好的女人,有弹性,有灵性。性格柔韧,伸缩自如,善于妥协,在妥协中坚持,灵性是女人的智慧。

年轻人结伴走向生活,是志同道合;老年人结伴走向死亡是相依为命。老年人微弱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只能互相扶持。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人要追求高于生存的价值,就灵魂给予精神生活增添一些新东西,是动物性向神性的升华。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幸与不幸的事情,而是不论幸与不幸都保持的正值和尊严,这种态度就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4朋友

交朋友贵在自然,如果是刻意的不断的修补的友谊,那不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不是感情投资:尊重他人,亲疏随缘就好。一切人际关系中,有尊重的保持距离是最好的交往,有默契不抵牾。

高质量的友谊和爱情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相互欣赏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变得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或者爱人。这也是能够为之所做的最好的贡献。

如果不义的一方暴露了,不必纠结他是过去坏还是现在怎样,不要企图去挽救,愤愤不平。要知道一个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环境的产物,这两者我们都不能左右,只能跳出个人恩怨,获得平静心情。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孔子说:至人喻以情。无论是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紧张的。义是伦理的人生态度,利是功利的人生态度,情是审美的人生态度。

萧伯纳说:人生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东西,二是得到了心爱东西。其所言悲剧是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经得到的满足的无聊之痛苦。

我们也可以反其意理解为: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心爱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二是得到了心爱东西我们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性的,坚守自己的志趣,价值,不随波逐流做一个落伍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象牙塔安放自己的灵魂。

在这个物质世纪,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渴望与渴望的相遇,便有了家,便有了万般皆逝,精神永存。

05灵魂只能独行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我们要明白,终有一天降临在我们身上的苦难,疾病,悲伤,我们都要独自承受。孤独是形而向上的人生境遇和体验。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整合,把新的经验放在记忆中正确的位置,自我消化,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的新系统。孕育,唤醒,激发精神上新的创造力。哪怕是被迫的孤独。例如:牢狱之灾中的创造,贝多芬,尼采,都是孤独创造并给予了他们新的创造力。还有疾病带来的孤独,例如: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强制的孤独迫使人把压抑的精力投入创作,跟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从而获得新的眼光,孕育出大作品。

孤独的创造者的确是野兽,他们在社会交往境遇低于一般人水平,甚至有障碍。另一方面他们是神灵,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出不是很需要与人际交往了。

人在交往中,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孤独最后一种价值,留给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你看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感兴趣,喜欢独处,渐渐更专注于自己内心,有尊严,更深入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更超脱,更形而向上,他们站在天国的门口,对于人间的好恶,批评不在意了。天才晚年的作品更空灵,如歌德的《浮士德》82岁才完成,不是偶然。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独处是人生的美好时刻和体验,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让自己心灵与宇宙的神秘力量对话,胜于跟别人谈古论今,鸡毛蒜皮。莫如自己独处沉浸在古往今来的大师杰作中得到的真正心灵感悟。

不耐孤独是一种缺陷,不能内在整合达成自愈自足的内心世界。独处可以测出灵魂的深度。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任何一个不会独处,对高质量的朋友都是浅薄之辈的打扰和侵犯。

哲学教人立足于根本,审视世界,反省人生。阅读是与历史上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借此把外在生命精力转化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需要内心平静

世界是我的食物,独处就是我在消化世界。心灵跟胃一样,都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是心灵的休养方式。

有的人在只在沸腾的交往中才能辨别自我,有的人却只有在宁静的独处中辨别自我。

认识你自己

什么是最难的事情?

认识你自己。

什么是最简单的事情?

给别人提建议。

就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惜被大多数人浪费掉了。

第一,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人要知道自己的限度。

第二,每个人都藏着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过自己看世界。

第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成为真正的自己。

06纯真的心性

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只有初中学历,务过农,当兵,复原回乡。但是他内心纯真,有一种发自内在的生命激情。笔耕不辍,彻悟生命,出了两本散文集。

他心性高洁,应付着各种复杂关系而不附庸风雅,他胸怀磊落,不随波逐流着重精神品位,他就是全国闻名的富镇镇长周国忠。

人生贵在行胸臆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句话不但说出了文学主张,还说出了人生态度。

性者个性,灵者灵气。儒家是完全入世,佛家是完全出世。每个人都曾有过童心不灭的时光。只是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把纯真改造成了俗物。

彻悟生命,刷新认知:生命的密度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

07成为自己

怎样才算觉悟?一个觉醒的人有三个标志。

第一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左右。

第二有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禀赋和志业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风尚和机遇左右。

第三有强大的精神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事件和遭遇左右。

用好自己的性格

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硬币,就看你把哪一面翻出来了。短长都是作用的结果,用的好就是长处,用不好就是短处。

我们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好就是扬长避短,长处发扬到极致,短处就不足为患了。

最后

精神性是人身上的神性,是人性最高贵的部分。对物质的依赖越少,这个神性的部分就越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 我喜欢《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本来

    ---“至乐读书会”2018年4月活动回顾 4月18日晚,迎着滂沱大雨,会员们在欢快的嘻哈声中准时...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这本书说了什么: 1.人性有三个层次,一 即食色温饱之类生理需要,满足则感到肉体的快乐,二 社会性,比如交往,被关...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我降生的不完全,有一半留在天堂,于是这另一半也就不能在尘世安居,时常落入地狱 ...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开始实习的一周半,也要看一点自己想看的书,才能有动力继续刚下去。 最近真的很喜欢这一类的...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那天,朋友在微信读书上,赠送了我一本书,周国平先生所著的关于生命探索之书——《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每天清晨,...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如果不是这次亲眼所见,或许我不会相信,上海这样一个高级现代化的城市,会有这样一个纯朴纯粹的地方~铅华不染 ...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也喜欢这本书的装订风格,就是一本书籍本来的样子。 作者,周国平,当代...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这是周国平的一本书,前几日就已经读完了,只是一直没有写感受,今天闲来无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没有读过林清玄的《孤...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

  •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01 人这一生,总有某些时刻是在认真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追求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上,可以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yn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