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辛弃疾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06:45 被阅读0次

    宋代文人(10)

    辛弃疾

    文/石岩磊

    《三国演义》中,关羽曾在曹操面前夸赞张飞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这明显是一种夸大其词的说法,目的是为了突显张翼德的勇猛,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做出过类似的壮举,他便是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号稼轩,1140年出生于金国统治的济南府。他从小就目睹了汉人被欺压的悲惨境遇,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21岁时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英勇善战屡立奇功。1162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后投降金朝,辛弃疾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亲率几十个勇士夜闯五万金军把守的大营,成功将张安国擒获,并把他押解到南宋都城健康。

    宋高宗对辛弃疾的壮举赞叹有加,但只给了他个江阴签判的文臣官职,后来又派他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始终未让他领兵打仗。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只得弃武修文,拿起笔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同时他也借酒浇愁,可其酒量并不大,于是衍生出一些笑话。他在《西江月·遣兴》词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跟松树对话,竟然让大树滚开,这的确有些可笑。

    不仅如此,喝酒还给辛弃疾带来过误会。抗金名士陈亮一日前来拜访辛弃疾,二人志趣相同便开怀畅饮,三杯酒下肚,辛弃疾就开始针砭时弊,多有过激言论,传出去该是死罪。陈亮担心辛弃疾酒醒后会杀人灭口,赶紧连夜逃之夭夭,辛弃疾第二天悟出了陈亮的心思,便写了首词表白自己坦荡的胸襟,才消弭了彼此间的误解,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鉴于饮酒带来的种种弊端,辛弃疾决心要与杯中物划清界限,写下一首名为《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的词,信誓旦旦地让酒杯“勿留亟退”。可“戒酒”容易,不喝难,时隔不久,辛弃疾就开戒了,再填一词《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食言的理由是:“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无论是戒酒词还是破戒词,都诙谐幽默极具文采,人们也能从中品味出一个立志杀敌的武将,空怀豪情而不能冲锋陷阵的悲哀。辛弃疾多次因触怒议和派被罢官,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这是何等的滑稽与凄凉呀。诸多无奈又化作他对人生的嗟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直到辛弃疾64岁时才被重新启用伐北,但他已年老体衰无力挥刀跃马,于1207年含恨而终。反观辛弃疾那首著名的词作《青玉案·元夕》,应该最能体现他的心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绝世而独立的不是美人,而是他自己的化身。这不就是他甘守寂寞的真实写照吗?孤独中的坚守是何等的惨烈与悲壮啊!难怪清代学者王国维要将这段话列为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对辛弃疾的无上赞誉吧。

    2021.4.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岩磊/辛弃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cq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