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栏目热点提到,有很多人高呼要取消“课后延时服务”。我原本是坚决不赞同取消的。
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出发点是为家长减轻负担,是服务于家长和学生的。
以前学生放学时间早,幼儿园和小学生基本都是四点一刻就放学,放学必须要家长去接,接回来后要陪吃陪玩陪学。每家就一个孩子,也需要一个家长专门来照顾孩子。有老人帮着带的可能稍微省点心,但辅导学习还是要父母操心。
如我家,之前情况,还需要照顾老人呢,孩子肯定要自己带,放学那么早,做什么工作能按时去接孩子呢?请人带不放心,还要多花钱,上普通的班工资不高,请不起人,只能不上班,自己带孩子。作为妈妈,不上班,意味着没啥收入,也浪费了自己的才学,每天忙忙碌碌静是鸡毛蒜皮的家务杂事,心情都郁闷不堪。
所以当学校开始试行延时服务的时候,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还发了一大段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的信息给老师。把孩子交给老师管,省下一笔晚托费,自己也省心省力。能去找个工作上班挣钱了,做妈妈的都很开心。
但具体情况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比如有断时间延时服务到六点五十才放学,那孩子中午十一点多吃午饭,要等七个多小时到家才吃晚饭,孩子哪吃得消?!后来学校给提供点心面包等临时解决一下。现在调整到六点前放学,时间还算可以,不用吃零食了。
从延时服务的内容上看,去年学校安排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拓展训练,周一到周五不重样,孩子们玩得很累但很开心。这学期,活动很少,多数时间都是安排学生做作业或自主阅读,咱宝贝每天都带一本课外书去学校读,前面那个周易青少版四件套,都是他在学校看完还做了笔记的,主要也因为是借同学的书,不能带回家看,为此他总是早早就完成了学校作业,整个延时服务时间都在看书。
这个对喜欢看书阅读的孩子很好,但喜欢运动的孩子可能早就坐不住了,觉得憋闷。的确是累,孩子们早八点到晚六点都在教室里,午休时间要趴在桌子上,不准说话,下课不准乱跑,不守规矩就要受惩罚。咱家多乖巧安静的孩子,有一天也跟着被罚,抄写一句话六十遍,还有次抄写语文书上所有需背默的课文和知识积累三遍。孩子说手都要写废掉了。写不完的回家继续写,不写的罚站。
要从这点来说,孩子还是早点放学好,回家撒撒欢,跑跑跳跳心情好,也有助于健康成长。
实际情况应该是孩子和家长需要怎么做好就怎么做。不能及时接孩子放学的就参加延时服务,坐不住想早点回家的孩子让人回家。最好是都参加延时服务,但需要补差的学生继续做作业,需要参加活动的去活动,各种活动随便孩子选择。如此会让老师受累很多,做家长的也于心不忍。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总需要有人付出代价,或时间精力,或者财物。或者学校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要,把整个在学校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书本文化知识,另一部分时间用来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健康身体。毕竟这两方面都是孩子需要的,也是家长们所关注的。学校应该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发展的主体单位。
实在不行那就还早点放学,让孩子们家长们回家自己去拼吧,爱干嘛干嘛。
好消息是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不会取消课后服务,但要继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
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摸索。让大家一起努力探索,为孩子们开辟一条通往明天的康庄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