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鬼斧神工赏盆景盆景制作与鉴赏鱼眼观花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诗词和盆景艺术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诗词和盆景艺术

作者: 易花得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7:33 被阅读1次

    花木君

    言为心声,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形式,源自上古人们的日常生活,因劳动生产、感情生活、祭祀崇拜而产生的一种富有韵律、充满节奏、高度提炼、抒发感情的语言形式。

    最早诗、歌、舞、乐是浑为一体的,《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诗、歌、乐、舞各自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诗词源自先秦,鼎盛于唐宋。有记录的第一部诗集为西周时期的《诗经》,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唐诗和宋词,是中国诗歌史的两个艺术丰碑,是后世永远无法企及的文化巅峰,为诗歌创作的圭臬,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如今已经深深的融入华人的血脉和精神灵魂当中,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艺术,咏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是诗词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目的,是语言文化和精神心灵的高度概括,在众多艺术当中,诗词艺术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显著,意义重大,范围广泛,历史久远。其中,盆景艺术就深受诗词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成为盆景艺术创作的精神源泉之一。

    诗词和盆景,同为艺术,都是抒发感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灵魂的形式之一,作为传统艺术,具有相同的追求和共同的特征,体现在美学上,那就是意境美。

    意境是所有传统艺术的共性,既蕴含于形象之内,又升华于形象之外,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一种感受,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艺术作品的最终创作目的,是作品的灵魂。

    传统诗词的意境美,讲究含蓄和凝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从景象中升华出境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或雄浑壮丽,或恬静优美;或辽阔高远,或沉郁悲凉;或高亢雄奇,或静谧自然;或气势恢宏,或深邃隽永;或清新明快,或朦胧缥缈等等,不同的诗词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和心境。

    盆景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通过对大自然的重新塑造和艺术加工,缩龙成寸,以小见大,进而展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同时借景抒怀,情景交融,体现内心感触,抒发深远的意境,和诗词异曲同工,这是中国盆景艺术最突出的鲜明特征。

    诗词和盆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除了具有展现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的共性外,在形式上还有另外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用盆景来体现诗词的景象和意境,一种就是用诗词来凝练概括盆景的艺术特色。

    唐诗宋词,名家精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浩如沧海,瀚若苍穹,从内容上有咏物怀古、借景抒情、山水田园、边塞行旅、爱情闺怨、叙事饯别、悼亡讽咏等等,从体裁上来说,有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其中,不少诗词,尤其是律诗绝句,简洁凝练,意境优美,可以用盆景的形式予以体现。

    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即可用山水盆景造型来体现寥廓高远之境;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可用丛竹盆景来体现静谧幽深的意境;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用枫树奇石组成盆景来给人以直观的感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或者整首诗词,或者撷取诗词中的优美词句,都可以用盆景的形式进行展示。

    关于盆景配诗,近些年比较流行,然而其中误区不少。一盆精品盆景,假如可以配上优美诗词,诗中有景,景中有诗,从而使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从而大大提高盆景的艺术品位。

    古代关于盆景的诗词很多,不少富有情趣,意境深远,比如杜甫的盆景诗:“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诗人笔下的飞峰写意,幽谷生云,充满着天然野趣。白居易的《栽松二首》:“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达。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更有盆景诗《莲石》:“青石一二片,白莲三四枝,寄给东洛去,心与物相随。古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诗人爱盆景之情跃然可见。

    苏东坡诗词歌赋、书画盆景,皆是大家,他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屡屡拍出高价,内容就是关于盆景树石的,而他的关于盆景的诗也很多,《壶中九华山并引》:“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双石》诗:“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可见苏轼对盆景的痴爱。

    类似的盆景配诗还有很多,好的盆景作品,配上精美诗词,盆景诗词相互辉映,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珠联璧合,能够使得盆景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彰显创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和技艺功力,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大多数人的诗词素养并不高,有的连诗词平仄和意境都不甚了了,偏偏要附庸风雅,东施效颦,卖弄所谓的才情,动辄就来几句顺口溜,绞尽脑汁,堆词叠句,庸俗浅显,矫揉造作,结果使得盆景作品大打折扣,反而破坏人们的观赏情绪。笔者看到,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且很普遍,尤其是一些出版的盆景作品和个人盆景集,配上不伦不类的歪诹诗句,意境全无,有的甚至连打油诗都无从谈起,味同嚼蜡,不得不令人反感。

    因此,笔者认为,盆景配诗一定要慎重,若是没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和诗词熏陶,尽量不要画蛇添足,宁缺勿滥。以前的一些盆景大师,比如孔泰初、素人大师们的作品,就很少有配诗的,只是让人从中感悟,产生无穷想象,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无衬托出有,反而更能体现盆景的意境美。

    如果诗词素养略浅,或者恐怕词不达意,抑制艺术感染力,笔者建议,可以在盆景取名上下工夫,采取用古代诗词名句作为点缀,犹如“诗眼”,突出盆景主题,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可以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让盆景充满诗词意境和韵味,增加和渲染盆景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和盆景,作为传统姐妹艺术,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塑造和展现自然和人的和谐状态,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愿我们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光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9-1-23易花得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斧神工赏盆景之:诗词和盆景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d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