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8:抗秦战争(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上)
定陶袭击战结束,楚军主力受到重挫,章邯应该趁胜清扫华中吗?他的个性相当谨慎,认为战线拉长就很难照顾了,最好集中力量,先打击华北叛变。
秦国大军夹击赵国
秦军在华北的进度很漂亮:
﹡长城军团(王离)压制住山西、河北。
﹡骊山军团(章邯)已经保护陕西、收复河南了。
﹡现在华北叛变势力只剩下赵国(南河北、北河南)和齐国(山东)。
骊山军团渡过黄河,跟长城军团会师,两支秦帝国主力部队总共40万人,准备联合作战,一举消灭赵国。
章邯很强,在赵国首都(信都)和故都(邯郸、读「寒单」)连续击溃「赵齐联军」,把这两座大都会变成废墟。古中国军队靠城池保护,现在失去两把保护伞,赵王赵歇、丞相张耳和齐国将领田间(代表唇亡齿寒的齐国,来支持赵国)没辄了,仓皇地撤退到巨鹿城(河北)。
巨鹿地理位置巨鹿像个地狱
巨鹿变成一座孤城,被两支天团夹击:
﹡长城军团驻扎在北面,负责围困巨鹿。
﹡骊山军团在南面修筑运粮甬道,让敖仓(河南粮仓)的粮食和军需物资,跨越漳水和黄河,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甬(读「勇」)道是大工程,章邯沿路架设了坚固的防卫壁垒,由骊山军团长期驻守。
在这种完美的搭配之下,王离军团的环境像个天堂,攻势再猛烈都不必担心消耗物资,因为生命线不断送来后勤补给。
而巨鹿城越来越像地狱-- 存粮、兵员和军需物资都在降低当中,而且完全看不到将来。只能按捺住忐忑的心情,不断派遣使者突围(敢死小队不顾周围的敌军,冒死往外冲锋)出城,声嘶力竭地请求援助。
楚怀王夺权
熊心从牧羊人被扶立成「楚怀王」,并不具备任何基础或实力,只提供一个旧王族血缘的象征罢了。但人不能长久坐在恭维里,他渐渐相信自己应该实际号令天下,不该被闲置在大后方(盱台、中部江苏)。
项梁殉国,各路楚军撤退到彭城。怀王很兴奋,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宣布迁都到彭城,开始有模有样地亲政(主持政权)!他的作法是这样的:
﹡合并吕臣、项羽麾下的两支主力部队,任命吕臣(柱国)和陈婴(司马、国防部长)指挥。
﹡吸收刘邦,任命为砀郡长,统领现有的兵马。
﹡项羽看来不容易驾驭,因此没收军队指挥权,分封成「鲁公」,领地在山东鲁县。地位是楚国的一方诸侯,实权却被剥夺。
刘邦进攻关中
赵国政权在巨鹿苟延残喘,怀王派遣楚军主力渡过黄河去援助。同时也征召一支偏师,往西边进攻关中(大咸阳地带),让长城和骊山军团分心。怀王跟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谁先拿下关中,就在那里称王)。」
想深入秦国后方,攻取关中,彷佛从虎口夺取食物,这任务谁敢举手,楚营一片沉寂。只有项羽是战神,他自告奋勇,愿意率领本部(本身)的人马,去攻取关中消灭秦朝,为叔叔项梁报仇。
怀王批驳了项羽的请求,他点名刘邦。实际上这任务就是为刘邦量身订制的,刘老头看起来听话多了。
宋义搭救赵国
楚军主力必须跟秦朝大军会战,把赵国抢救出来,这任务对吕臣和陈婴而言太严重了。怀王让宋义(项梁当初没有重视的参谋)搭直升机成为「卿子(尊贵)冠军(超越诸军)」。
职务名称固然很辉煌,但宋义的能力还没有经过实战验证,只好在他麾下安置几位实力派人物-- 项氏集团的项羽(副将)、范增(末将)和桓楚(苏南同乡,当初殷通邀请项梁和桓楚抬轿),再加上英布和蒲将军(当初带着几万兵力投效项梁)。
秦伐燕对峙,各国位置项羽当副将,为外行人抬轿,这处境不仅仅尴尬而已-- 怀王密令宋义,在行进途中找机会除掉项羽。怀王的重点不在北伐(抢救岌岌可危的赵国),而在拉拢强大的齐国(山东),要里应外合压制项氏集团,因此这趟行军变得很诡异。
卿子冠军停滞
「卿子冠军」从彭城誓师,挂着大义凛然的表情踏上征途。走到安阳(河南),根据怀王的指示滞留了46天。
项羽跳脚了,他建议都什么时候了,赶紧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吧,赵军会从城里响应。宋义却强调楚营应该观望一阵子,因为秦赵两国不久就会开战,搞到两败俱伤,那楚营就能坐收渔利了。宋义铁青着脸,要求全体将士服从命令,擅自往前闯的人当场斩首。
在这段诡异的等候期间,宋义争取到一个大突破-- 齐国聘请他儿子宋襄担任首相,这表示两国成为战略伙伴,怀王交办的任务达成了!宋义离开驻地前往齐楚边境,在无盐(山东)跟齐国进行秘密会商。
铲除援赵的障碍
怀王很天真,项羽难道没有反应和组织能力吗?宋义停留在无盐那几天,项羽召集项氏将领,分析目前的形势:
形势分析
今年出现饥荒,民生和战略物资都供应不足;更糟的是楚军停滞一个半月,时序已经进入隆冬(十二月),安阳地区雨势连绵,道路变成一片泥泞,后勤转运的困难度破表。
对策
现在粮食、服装和燃料通通见底了,战士被寒冷和饥饿煎熬着。楚军已经火烧眉毛,应该紧急渡过黄河,在赵国地区获得粮草供应,跟凄惨的赵军发动联合攻击。
宋义的战略和表现
宋义在红灯状况下保持观望,想利用「秦赵相争(战役)之余敝(留下的残破)」。
「我们哪谈得上渔翁得利呢?赵国刚刚创建,还在蹒跚学步,一个强大的势力正准备消灭它。届时秦军会变得更强大,还能留下什么残破,让我们来利用?」
提议「取代宋义」
宋义阻挡北伐,项羽提出取代宋义的主张。
「楚军受到重创,怀王把国家的兵力(也就是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上将军。上将军不抢救赵国和楚军,竟然长期滞留,甚至在无盐饮酒高会。这种行为伤害国家,楚国必须除掉宋义,否则就绝望了。」
项氏集团和部属支持这主张。那天半夜宋义回到安阳,准备消灭项羽。没想到项羽竟然在黎明带着众将领,走进宋义的帐幕,直接拔出剑把他斩杀了。项羽想做什么,速度和威力超出人类卫队的抵抗极限。
前进黄河渡口
项羽走出帐幕,对全体将士宣布这件事。他的临时身份是副将,实力是大将军(全军总指挥),刚刚工作就缔造出惊人的战功,背后又有项氏集团。众将士无异议支持,并且主张项羽的头衔应该叫「代理上将军」。
大伙儿呼喊着,肯定他的功劳:「怀王是将军家族拥立的,现在又为他除乱!」没有人敢支吾(反对或抱怨)一声
程序问题很重要,项羽接管楚军的统帅权之后,派遣骑兵冲进齐国境内狙杀宋襄,同时派遣将军桓楚(苏南同乡)去彭城向怀王简报。怀王无奈地接受事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总指挥)。
项羽带领楚军从安阳开拔,往黄河渡口平原津(山东)奔驰,为渡河展开准备。长城、骊山联军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放弃急攻,准备进行持久战,这失误造成一个呼唤英雄的时刻。
陈余派出敢死队
其实巨鹿并不孤单,城外(北面)驻扎着几支援军:
﹡赵国本身的北山西部队五万人(陈余)、山西部队一万人(张耳的儿子)。
﹡燕国的河北部队。
﹡齐国的山东部队。
这些农民和地方部队,数量、实力跟秦朝天团反差太大了,因此修筑深沟高垒,待在里面观望。赵王和丞相在巨鹿城里望穿秋水,连续差派使者去催促援军和楚国,但四周始终一片死寂,完全没有动静。
将军张黡和陈泽冒险突围出城,他们的身份是陈余的患难之交,两年前携手创建赵国,拥立赵王;现在担任赵国的首席求救代表,去陈余大营催促他实践当初的誓言,拿出赴难共死的行动。
援军壁上观
陈余说他不怕死,但两个阵营实力太悬殊了,他不能螳臂挡车啊!最后逼到没办法了,硬着头皮拨出先锋部队五千人,要求两位首席代表率领,试探性地冲击长城军团。结果证实「壁上观众」的判断完全正确,两位将领和先锋部队果然全体阵亡了。
几路援军既然愿意从山西、山东开拔到河北巨鹿,都具有高度的诚意,并不是真正畏战的。但面对秦朝天团,不愿意无谓地牺牲。他们看到这场灭顶战,顿时变成江湖艺人,精神上绝对支持赵国,行动上怎么都不敢拿出真功夫。观望一整个季度,创造了壁上观这个典故。
壁上观的典故,来自秦燕对峙时,各国观望的态度。巨鹿之战
现状
跟40万秦朝王牌部队对照,楚国北征军只能用弱小来形容--
﹡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先锋部队。
﹡项羽率领3.5万北征军主力,组成份子是项梁的残部、项羽麾下的偏师,以及吕臣部队的一部份。
这五万多人是一个拼盘(大杂烩),派系多,战斗力参差,而且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编列在项羽麾下。那些壁上观的盟友光摆花架子,就不必指望了;后方的怀王更对项氏集团磨刀霍霍。
结论是,项羽北伐部队不仅零零散散,而且没有供应或支持,所以不可能久战。更何况巨鹿已经被围困三个月,随时可能陷落,所以也必须速战速决。
策略
项羽考虑的结果,发现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这支弱小的部队置之死地,激发出速度和向心力。
敌人再强大,总会有某个弱点。楚军应该孤注一掷,集中所有的筹码,押上项羽和北伐部队的性命,冲撞那个弱点,发动「不胜利毋宁死」的大决战。
前锋骚扰、试探
长城和骊山军团像老虎钳,紧紧夹住猎物。两支犄角当中,拉出一条长蛇状的甬道,只能在那里寻找疏忽或空隙了。项羽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领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和漳水直奔巨鹿,突袭沿着甬道部署的守卫部队。
骊山军团跟巨鹿对峙三个月,空气差点凝结了,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尖刀状的先锋部队,对甬道展开猛攻。守卫部队在意外之下,失去几个据点,两个军团的接缝处被切断,联系管道和粮食供应线都失去作用。
在北边,陈余部队根据项羽的联络,鼓起勇气离开营垒,对长城军团进行骚扰。长城军团接到骊山军团的紧急通报,同时本身也受到突袭,注意力分散了,阵形出现松动(几个漏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