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次你在看一本好书的时候,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中,等清醒过来,竟完全不明白自己刚看的那几页在说些什么?
这切切实实是我曾经读书的状态。明明眼睛看着书,却仍然处在书是书,我是我的状态。通过检视阅读的方法并进行刻意训练,是可以摆脱这种状态的。

检视阅读是什么?
是在有限时间内,充分了解一本书的艺术。
是对一本书,快速建立认知的方法
检视阅读的准备
1、掌握基础阅读-不会因为生字,文法,文章结构阻碍,能够掌握主要句子和章节的意义。
2、积极主动的态度。阅读=态度×技术 (需要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检视阅读的目的
1、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或者花大量时间读(即是否可以进入分析阅读)
2、了解一本书大概讲什么
3、分析阅读的准备
检视阅读两个活动及操作
一套连贯优美的动作是需要每一个基本单一动作的趋近完美,针对刚起步的阅读者划分,检视阅读可分为系统的略读和粗读两个子层次
一、系统的略读
用有限的时间了解书的框架,判断一本书是否需要分析阅读。即使不进入分析阅读,略读也能了解这本书大概在讲什么。
1、书名页
了解一个书的主题或者类型。
2、研究目录+序言
了解一个书基本架构,大概在讲什么
3、检阅索引
大多论说类图书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出版者的介绍
有货的自然会拿出来晒一下,没货的一眼也能看穿没有重点可吹。
5、选择试读
挑几个看来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着重看摘要说明
6、快速翻书,定位关键词
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是不要太多。随时寻找关键的论点,留意篇章的关键词,并找出关键词与主题的关系,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二、粗读
略读主要是对书的架构和局部细节进行关注,粗读是照相机式的阅读,是对一个完整的作品进行观其大略。是进入分析阅读前第一个必要步骤。
粗读的原则: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一旦进入粗读就意味着这本书是值得读的,也就意味着你还会或者愿意花时间仔细的去读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者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到困难的地方就停住,尤其对于初阶的阅读者,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样把自己陷入局部的泥潭里,不仅会丧失了激情和兴趣,最后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检视阅读 VS 速读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是需要快速的阅读,一般略读只需要10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
但是检视一本书不是单纯的追求速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你去判断一本书或者一本书里哪些内容是否值得读,它是为了让你学会变速阅读,即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动机,采用不同的速度去阅读。
速读只能矫正基础性阅读的问题,有天花板,没有办法真正提高速度。
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人脑接收信息速度远快于眼睛摄取的速度。而且眼睛在看字的时候会有逗留和倒退的现象,矫正这种现象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得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哪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比以前快两三倍了。这种方法可以增快阅读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专注力,
但是专注同样不是提高理解力的充要条件。阅读关键是理解,只有提升理解力才能真正提高速度。通过检视阅读已经步入了分析阅读的门槛,方法有了,刻意训练仍然是必须的,请耐心做正确的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