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松超老师《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已有些时日,书中很多有益的教育写作方法像一束光一样照进我普通平凡的教育生活,让我对教育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第22条中我认识了“李镇西式”教育叙事,吴老师通过研究他的这类文章,给我们找到了一些规律:1.选题,选择能够让人产生情感和思想共鸣的事情来写;2.把事情叙述完整、清楚;3.试着从一件事情联系到一类现象,提出几个为什么和自己的思考;4.真诚反思自己在事情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改进思路。这样来写教育叙事,写的多了,成为习惯,教师就能修炼出二郎神的“慧眼”,思维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吴老师又在书中将教育叙事通向深层的研究,提出写有主题的教育日记,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转换,即把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习惯改成按照事情分类。这种用“主题化”的思维把自己的精力、工作集中起来,聚焦在对自己的成长真正有意义的地方,是教师在繁琐的教育生活中能做出一些成绩、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
吴老师的建议从高阶思维给教师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像我这样的写教育生活的“小白”教师,平时并不怎么关注记录教育生活,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才会写那么一两篇,同时教育理论素养的积累也有限,当我看到这几章有关写教育叙事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一点儿写作想法,我感觉应该先把写好“李镇西式”教育叙事文章作为积累,写到一定阶段,即不再畏惧写作,文章也有一定积累量后,再回过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将对问题的思考走向深入,做好“研究素养”的训练和积淀,当再上一个台阶,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再有意识的转换思维,写有主题的教育日记。这样的思路、历程。虽然不够快捷,但只有踏踏实实的走好写教育叙事文章的每一步,才能将它在富有思想内涵之外,更真实、细致的记录教育生活的“烟火气”,具有超越时空把人带回往昔时代的艺术魅力。
明日皆路长,惜取此时心,当我有幸看到这样思考并指导教师写作的文章时,它如光芒般驱散我内心的彷徨与迷茫,让平凡如我的教师内心有了坚持写教育生活的方向和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