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作者: 声声慢pan | 来源:发表于2016-05-28 17:19 被阅读0次

    我终于卸载了微信。这个我想了很久,纠结了很久的事,我终于去做了。

    不知道为什么很舍不得离开,好像半天的朋友圈没有看,就错过了整个世界,所以一直在这个社交圈里乐此不疲。

    前两天,和室友聊起对微信的感觉,我们都深深觉得自己已经被这个朋友圈绑架了。她说起自己一个在云南读书的朋友这次去学校把自己的智能手机放在了家里,只带了个能打电话的手机去学校。我当时对他这种敢于退出朋友圈的行为大为惊异,居然不给自己留退路,说实话我不太能想象一个没有智能机的大学生活。至少在现实里应该很少有人没有加入到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吧。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也许是传说中学霸认真读书不想被打扰,可我室友说他应该不是为了读书。我开始揣测他每天生活的状态,一开始我有些疑惑,可一下子我就明白了。

    那不就是我们曾经的日子吗?小时候玩泥巴的日子没有手机,一场场2个小时以上的考试没有手机,中考每天早中晚的练习跑步没有手机来记步数。而现在,每天吃着网络提供的各种垃圾,这些垃圾在大脑里进进出出,占据了我们的智慧大脑。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不得不承认,朋友圈很好玩,但是我不是微商,不能守着朋友圈过日子;也不是记者,不用每天等着各种新闻的发生;更不是舆论评论者,就朋友圈发生的种种动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赢得对方的肯定。

    所以为了感受一下退出朋友圈的日子,只能亲自卸载微信,感受这离开的滋味,试着回到没有微信朋友圈的日子。

    我朋友说她每天都必须看微信,上班的需要,领导很多东西会发在微信群,微信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她已经失去了卸载微信的资本。

    我庆幸,还是学生的我,微信对于我而言只是个社交软件,但里面有我几乎全部的社交,所以我对朋友圈更多的是迷恋。我喜欢这个地方,享受朋友的点赞,习惯了在朋友圈做自己的主角,习惯了把喜怒哀乐都会流露其间。

    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刷朋友圈,这成了生活里的主场,微信已经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我觉得我,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对这个社交软件产生了感情,看到有动态刷一下,有时候甚至等在那里看新的动态。很少,真的是相比之下用了很少的时间去看看朋友圈里有用的东西,比如说订阅号里很有意义的知识,特别发人深省的好文章,对人生有启示的短片。微信社交圈让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时刻保持联系,哪怕只是点赞之交。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时保联吗?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看了某一期的奇葩说。奇葩说挺有意思的,一群有嘴皮,敢说,会说,同时他们是有脑,爱演的一群人。就一个个生活中的时代性问题站在一个角度说服观众,再对比辩论前后票数的增减。事实上很多时候,就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身是没有答案的。公说公有理,婆说破有理。这期的话题是要不要时刻保持联系,简称时保联。

    在手机普及的年代,特别是中国人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手机不离手。手机占据了我们很多的时间,闭上眼睛最后看的是手机,睁开眼睛第一眼看的是手机。手机在我们的生活里的确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不是纠结于手机,而是手机里的各种软件,这些软件是满足我们各种需求的。从这方面讲,手机有很大的好处。

    我玩手机的时间很长,每天在各种软件之间循环。wps是用来发送邮件和打开一些比较大的文件,百度文库用来查资料,唱吧用来唱歌,荔枝台录制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微博看热点,备忘录用来写文章。闹钟,天气,百度云,各种p图拍照软件,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一些满足生活需要的软件。而这些就是智能机带来的便利。

    从自己的一些观察入手,谈谈我们这些时保联。公交车挤车的时候人与人的距离较近,特别是你站着的时候,你会发现边上人的手机大多打开的是社交软件,在中国多半是微信,初高中的学生比较热衷于qq,慢慢的也在往微信靠近。安静的坐在那里,聊天信息不断,给人一种忙碌的假象。

    网络化的社会,出门打车需要手机,定位需要手机,花钱需要手机,所以我不是试图要离开手机,而是离开所谓的社交圈,离开这种时保联。所以退出朋友圈,离开微信就是为了断了这种时保联。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如今我已经做好准备退出朋友圈一段时间,感受一下远方的世界,但我终究还是会回到朋友圈,回到习惯了的、未来也离不开的现实生活。

    社交圈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要学会经营、一起努力向前的,所以朋友圈的朋友们,当你们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回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退出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gf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