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读书笔记3——声音与肢体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读书笔记3——声音与肢体

作者: 一笑醉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1-03-13 18:31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他的内容只占7%,声音占38%,而剩下55%的信息却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

一、声音语言的三大标准

1.表意准确

(1)合乎语法

(2)言必及义

1)把话说的恰如其分

2)恰当的使用模糊性语言

3)表达观点的鲜明性

4)辨析、比较和恰当运用近义词

5)令语言准确的其他方法

第一,通过语言的逻辑性强,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

第二,通过不同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段的使用,使表达更鲜明。

再者,说通过使用双重否定句,或用反问句、排比句,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语气强烈,说服力强。

(3)持久修炼

1)增加词汇量

2)要端正话风

3)提高认知能力

2.语句精炼

(1)一语破的,准确深刻的把握事物(2)摒弃冗余,用最少的词汇表达

用以下“四戒”随时提醒自己,可以让你语言精炼:

1)戒空话套话

2)戒重复累赘

3)戒节外生枝

4)戒口头禅

(3)巧用成语俗语,力求言简意赅

3.通俗平易

(1)口语化:讲话有魔力

口语化语言有以下特征:

1)简洁明快的短句,一般不用长句或倒装句。

2)常用的词汇,少有专业词汇和生僻词语。

3)多用当下的流行词汇。

4)常用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如“我个人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等等。

5)不时地对论述进行小结、概括。

6)对重点或觉得听众不明白和地方,重复强调。

7)使用缩略语和简称。

(2)具象化:语言更生动

具象化语言可以通过以下修辞方法来实现:

1)比喻的方法最这常用,能够化难为易,寥寥数语,一听即懂。

2)比拟的方法更生动、更活性,也更具有感悟色彩。

3)夸张的手法通常能够凸现事物根本特征,也特别具象化。

4)举例的方法一般都有具体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很有说服力。

5)摹拟的手法,可以令视觉或听觉信息具象化,更传神、更直观。

(3)个性化语言更动人

1)在讲话中突出“我”的存在。

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爱讲起。

2)将别人的话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理解与精妙的解读

3)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语感的建立与养成

1.节奏与张力

(1)熟悉话题

(2)声音洪亮

大声讲话,有以下几个好处:

1)保证会场内的人都能够听得见,如果太多的人听不清你的声音,不仅可能制造会场秩序的混乱,更是浪费了你精彩的讲话;

2)可以表现出你的激情,你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3)当你面对听众开始发抖时,大声讲话可以让你变得不那么害怕,增加你的自信或掩盖你的自卑。

(3)避免磕绊

磕磕碰碰地讲话一般是因为以下原因:

1)急性子人,但口舌不够利索;

2)话题不熟,准备不充分,思路跟不上;

3)抗环境干扰能力差,思路容易被打断;

4)词汇量不足或记忆不准,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

5)缺乏信心,讲话习惯性犹疑。

放慢语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准确发音

(5)充满热情

(6)快讲练习

就像读书一样,如果你习惯性快读,你的思维也将反应快得多;如果你习惯性慢读,你的思维也维慢一些,虽然可能更严谨些。

(7)朗诵练习

2.正确的发声

(1)练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吸进更多的气。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因为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做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另外,如果你的发音底气不足,可以采用这种练气法:收腹、吸气、挺胸、提肩,双手在胸前由上往下挥动,不要换气,嘴里持续发出“哈,哈,哈……”声,每天1分钟,坚持一个月。

(2)练声

声带活动开了之后,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一下嚼肌也即面皮,让嚼肌运动起来轻松自如。

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而练习胸腔音的方法则可以用吊嗓子的方法,即深呼吸,抬肩,慢慢举起双手,逐步上挥,分四个音阶,嘴里由低到高发出“啊”或“嘿”声。

3.停顿、重音与语速

(1)停顿的作用

恰当的停顿,有以下主要的好处:

1)保证语意清晰明确,不会让听众误会;

2)强调重点,引起注意,加深印象;

3)体现思考与判断,给听众领悟与记忆提供时间;

4)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像;

5)维持会场秩序。

一般使用停顿的地方如下:

1)段落、意群和句子之间;

2)一个问号或一串问号之后;

3)概括句、强调句或词之后;

4)数字序号之后;

5)明显的逻辑转折之后。

(2)重音的运用

1)调整音高与力度,将你所选定的重音词,用比其前后的词语都较高的音量发出来;

2)用低沉加拖长的方式发声;

3)用短促有力的声音表达。

(3)快慢的掌握

一般来说,从内容、情绪来讲,可以按下面的原则掌握语速及变化:

1)说明叙述时,语速稍快;

2)抒情议论时,语速稍慢;

3)紧张热烈时,语速较快;

4)庄重悲痛时,语速较慢。

(4)升降的运用

1)反问、疑问、惊讶、呼唤与号召时,使用升调;

2)肯定、恳求、祈祷、感叹与祝愿时,使用降调;

3)叙述、说明、解释、冷淡、庄重与严肃时,使用平调。

4.克服不好的习惯

(1)无意义的杂音、鼻音

(2)语调矫揉造作

(3)过多方言、外来语

(4)不堪入耳的粗语

(5)习惯赘语

(6)吞吞吐吐

坚持朗读文章,一定可以克服说话结巴、犹豫的毛病。

三、眼睛看哪里

1.眼睛要自信、有神采。

(1)拿眼睛看人说话

(2)找到友好的眼睛

(3)习惯睁大眼睛

以下方法坚持天天训练,不要间断,必使目光明亮有神:

1)睁大眼睛训练:有意识地练习睁大眼睛的次数,增强眼部周围肌肉的力量。

2)转动眼球训练:头部保持稳定,眼球尽最大的努力向四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360°转动,增强眼球的灵活性。

3)视点集中训练:点上一只蜡烛,视点集中在蜡烛火苗上,并随其摆动,坚持训练可达目光集中、有神,眼球转动灵活。

4)目光集中训练:眼睛盯住三米左右的某一物体,先看外形,逐步缩小范围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再到某一点,再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可以提高眼睛明亮度,使眼睛十分有神。

5)影视观察训练:注意观察和体会优秀影视剧中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是如何通过眼神表达内心情感的。

2、眼睛要与听众交流

(1)前视法

(2)环视法

(3)虚视法

(4)点视法

3、眼睛要学会讲话

以下这些眼神你是需要好好练习的——

1)瞪眼:睁大眼睛,表现专注、惊奇、恐惧、愤怒等情绪;

2)白眼:眼珠向上翻出或向旁边转出眼白部分,表示鄙视、冷漠、看不起人或不满意;

3)斜眼:眼球转向一边,表示轻视、偷窥;

4)眨眼:眨眼是一种快速的闭眼动作,表示传情,或提醒对方注意即递眼神;

另外,瞄、瞅、眯、瞟、盯等等眼神都需要平时有所练习,做到运用自如。

四、四肢的表现

1、首语的运用

(1)基本的首语的含义

1)点头:表示赞同、肯定、鼓励;还表示问候、致意、感谢、满意、理解、舒畅、表扬、拥护、放心、尊敬、佩服等等。

2)摇头:表示反对、否定、怀疑;还表示具有不确定性。

3)偏头:表示诧异、犹豫、不解;还表示专注、自得、不满。

4)回头:表示欣赏、拒绝、回避。

5)仰头:表示景仰、傲慢、坚强。

6)低头:表示娇羞、顺从、沉思。

7)垂头:表示无奈、沮丧。

(2)首语的运用原则

一是首语的动作要尽量做到位,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

二是首语在运用时也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这些语言既可以是有声语言,也可以是其他体态语言。

三是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

2、手语的运用

1)不要背在身后或抱在胸前,这是紧张的表现

2)不要放入裤包,这也是紧张的表现,也不大尊重听众

3)不要太猛,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协调

4)不要有不礼貌的手势

5)不要太单调、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

6)不要太夸张,以免分散听众听你演说的注意力

7)不要不自觉地摸脑袋、鼻子、后脑勺

8)不要不自觉地弹指或重复划动

最基本与常用的手势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势1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势2

竖大拇指:表示赞同、肯定

抱拳拱手:表示拜托、包涵

胸前划十字:上帝保佑

双手合十:祈祷,希望

摸心:表示自省、祝福,或者哀悼

拍掌:表示认同,肯定,开心

掰指头或伸手指:表示列举

OK:拇指和食指构成环形,其他三指伸直,表示完成、认可

T字手势:表示停止

V字手势:食指与中指组成V字,表示胜利(Victory的首字母)

3、整个身体的控制

(1)上台之前的姿势

(2)台上的站立与移动

(3)与叙述或情绪相关的身体表演

4、模仿秀

(1)模仿动物的姿态与声音

(2)模仿特定人物的姿态

(3)模仿音乐指挥

5、检查身体语言的毛病

最好有摄像机配合,将自己的练习融入到一些情景之中,并将其拍摄下来,察看有没有不文明、不得体、不自然的情况。

蹙眉        扬眉        歪嘴        咬舌或咬唇      拉耳朵      摸下巴      搔头皮    捂嘴巴    搓手        拉衣服      扯领带      背手    手插进裤包  玩手指      摇脚        偏脑袋    扯头发      按额头      摇晃身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读书笔记3——声音与肢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gx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