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所有的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关于“如何批评下属”这个话题是躲不过去的。
批评下属,绝对是一门艺术。有劈头盖脸、疾风暴雨、完全不留情面的批评,也有慢条斯理,打一下揉三揉的批评。有趣的现象是,下手重的,下属未见得有什么过激反应;反而下手轻的,下属第二天却交来了辞职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这其中的道理,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下属来说,他的态度和观念,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会产生结果。
指导下属,就是管理者用自己的行为干预下属的行为,通过改变下属的行为,获得预期结果的工作结果 。
“批评”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纯负面的,就是专门针对缺点和错误进行评论,并最终实现矫正;还有一层是正面和负面都有,是对行为进行解剖,既肯定下属的优点,又否定下属的缺点,褒扬和批判合二为一。
批评下属,本来是管理者工作的应有内容,但就是因为情况太复杂,它可能会产生出意料之外的结果。
这里,向东老师推荐了一张影响关系图,领导者可以自行收藏并把它作为一个常用工具,放在手边,批评人的时候,可以先按照这个逻辑做下预演。
关于批评下属,有以下三点需要关注:
✔ 批评人,不是为了得罪人,或者要赶走人,而是要帮助人,带出人 。所以,一定要想到这个被批评的下属和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当时的情境,用“同理心”的方式去批评,下属的接受度更高。
中国人普遍要面子,当众批评人,有时会让人下不来台,也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有时候需要考虑方式方法。
同时很多下属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学校里也经常实施一种叫做“赏识”教育或“鼓励”的教育体系。这些年轻人到了社会上之后,忍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伤。管理者一定要在批评人之前,考虑好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也就是“LMX理论”。
总之,是要根据下属的承受力,来决定批评的方式和力度。
✔要判断下属需要调整的行为是会产生预期的坏结果,还是已经产生了坏结果 。如果是已经产生了坏结果,是不是波及到了他人?如果没有波及到他人,就采取个别处理的方式。前者,应该是警示性的谈话;而后者,建议采取个别谈话、辅导,以进行行为的纠正。
✔如果是下属的态度有问题,或者有严重违反规矩的行为,或者下属的错误行为有普遍性,可以在大庭广众 下进行批评以达到警示的作用。不过,在批评之前,要充分了解情况,最好有确凿的证据,便于挑准时机,杀一儆百。
批评下属的场合,主要看领导者对火候的掌握拿捏。
总之,批评下属要学会处理为一个理性化的技能。学会批评人,并且达到带人、不伤人的目的,很难很重要。
最后,还有三个小提醒:
✔一 ,批评下属,要懂得控制时间。据说人在激动的时候,对时间的感觉比正常情况下要慢三倍。所以,批评要适可而止。切忌像怨妇一样翻历史旧账,滔滔不绝的把陈芝麻、烂谷子全部都拿出来说一遍。
✔二 ,批评下属,要懂得控制涉及的范围。比如,不要拿一个人的成绩去批评另外一个人的错误,这样会人为制造矛盾。
✔三 ,批评下属,要就事论事,不要侮辱下属人格。不搞人身攻击,更不要口出不逊。
领导者批评下属,目的是为了带队伍,而不是要伤害队伍、伤害人。如果变成了公报私仇的手段,公司就得不偿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