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带小孩去玩雪,外面空气真好,就是有点冻人,手脚冰凉,回家大家一起用热水泡了下才慢慢缓过来。
想起在江西老家的时候,外面常下冻雨,回来鞋子里面肯定要湿,就会在家里烤炭火,顺便把袜子和鞋垫也烤干。在外面受冻的时候特别怀念家乡的碳火。
至于老家过年的流程,标准的应该如何其实我也不懂,就回忆一下我自家的情况吧。大概从老妈强迫打扫卫生开始。年前趁着天晴,应洗尽洗,然后晒在外面,寒潮没到江西前,气温能到20多度。刚晒好的被子,里面全是阳光的温暖。
除夕那天要准备大量食材,我爸每年都是主厨,几乎全是荤菜,我比较喜欢甲鱼和牛蛙,还有1/4是烟熏的腊肉、腊肠、腊鱼等,味道也不错,就是有点咸。为了年夜饭,我爸要带着我妈和几个婶婶忙一整天。
写春联,主要四个字的那种,所有门都贴,大概要贴60多张,门的大小不同,红纸大小也不同,然后熬米糊贴在门框上。都是些吉利话,其中牛栏猪圈门上是六畜兴旺,厕所是粮多肥多,灶旁是水火平安,水井那贴的金鸡报喜(也许我记错了?)。有些年也直接买春联,但总不如自家写有趣。以前是爷爷写,后来是小叔写。
门前原有一个5X3米的小池塘,小叔每年都要把里面水抽干,抓鱼。这个过程小孩很兴奋,因为小孩只需提个桶装鱼就行,真要下池塘捞鱼,有点过于刺激。
爷爷的四个儿子全家都会过来,人多,热闹。喝的是温热的米酒,10度的样子,半碗一碗的干,很容易醉。
年夜饭后每家至少派一个代表去祠堂守岁,中间是篝火,大家边烤火边聊天,也有去打牌的。到2点多放一挂超长鞭炮,村委给每家发一点现金,散场。各自回家,自放烟花爆竹,算是开门大吉炮。
到了初一早上,奶奶会弄一篮子祭奠用的米饭、鸡、肉等,饭上插三根香,然后对着门外还是天上拜一拜。接着我们开始巡回拜年,主要是爷爷的兄弟家以及各个堂叔,拜完就去玩鞭炮。我不善交际,喜欢跟在我哥后面,应付着喊几嗓子过年好。据我观察,这类东郭先生不少。各家约好轮流请客,轮一圈得两个春节吧。
到了初二,几个姑姑也要过来拜年,我们则去外婆家舅舅家拜年。外婆家也是一大家子,当时觉得人太多,现在客居山西多年,疫情影响,已多年未见那么多亲戚了,很怀念那种氛围。
后面的日子就冷清了许多,各自找各自朋友同学聚聚,请客吃饭络绎不绝。我是喜欢待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的,就算出去,也是各种找上网的地方玩,玩游戏上瘾,傻X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