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豪
什么是“阶绿”?仅从字面来理解,那就是”绿色的台阶“台阶是绿的”等等。非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寥寥十字,其所居陋室的清幽环境便跃然眼前。但这句话对刘禹锡来说却不仅仅只有景,更有他不惧艰险的顽强意志,淡泊名利且随遇而安的坚贞品格。正因此,此句才可流传千古。
然而,对我来说"阶绿”被重新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我三年的初中生活和三年的阅历,便被浓缩于此二字中。因为我们的班刊,便以此命名。
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在我的意识中其实是没有所谓“班刊”这一概念的。因此,足以想象当初中班主任提出创办班刊时,我这个对班刊艺术一无所知的人所感到的震惊之大。也许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形容也不为过。
刚开始时,我以为就是老师找一些值得一读的文章,定制成册供我们阅读。但到后来,也就是老师让我们为班刊贡献第一批文稿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已是大错特错。原来,班刊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提供。从此以后,我们班就有了一样别人没有的课后作业——为班刊提供素材。
最初每到为班刊供稿时我都会叫苦不迭,因为绞尽脑汁也无法围绕老师给的主题写出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最后就只能是照猫画虎,将以前写过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再翻一翻、改一改。交一篇由“残肢断臂”拼揍而成的文章上去,草草了事。
也许你会问:“难道这样拼出来的文章不会被老师提出来重批?”当然会。我们的班主任对我们的文笔的评价就非常的到位:文章写到半中腰编不下去了就突然蹦出个“啊”字,后面引出一片长篇大论,再来个结尾,一篇“正常”的文章就“跃然纸上”。当初老师说出这样的评价,引起全班轰堂大笑,甚至还
一度成了本班的课后谈资。
但仅对我而言,从那次以后,我写文章时就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尽力从自己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出发来写。尽管也不十分通顺和富有新意,但也幸而不再是“王婆的裹脚——又臭又长”了。
谈到班刊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杨老师了。原本叫杨老师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后来不知是哪位大神冠之以“老杨”的称号,于是就在本班流传开来。班主任知道也不生气,最后竟也听之任之。
在上课前时不时的“巡检”是老杨的“撒手锏”。原本锣鼓喧嚣的班级一见老班的身影就会顿时鸦雀无声。有些人说话的“惯性”太大,无法收放自如,就必定会收到老杨的白眼。即使那人毫发无损也不由得令其心中一颤。
其次,老班的特技——与人“商量”,真是出神入化。有时候课上得好好的,老杨突然就会蹦出一句:“我想叫你们给班刊写一篇关于……的文章,可以不?”这句话一出,看似商量的语气中含有不容置疑的威严。那怎么办?就只能写呗。
也许你会问:一个数学老师,难道不应该和公式、数字为武吗,怎么和文字打起交道了?这也曾让我满腹狐疑。不过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种高明。数学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班主任。为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健康而负责。而老班为我们创办班刊,让我们有了集体文化和集体力量,使我们认同了这个集体,有了集体归属感。我们也因此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良性循环。这样,为我们的初中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班刊,可以说是一部我们的专属回忆录。每一本班刊里,都有一个由五十三个人共同编写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是主人公,它们记录着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心得,我们的少年时代。
什么是“阶绿”?是老师对我们具有良好品德、成为栋梁之才的期盼,是连接友谊的桥梁,也是对青春最好的追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