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568天】
诗性
诗兴
都需要一颗敏锐的心
去觉知美好
肖肖一大早就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个人蹲坐在楼下单元门口听雨,发呆。
柏民:手上拿一杯咖啡(偷笑)
然后发了一段,请肖肖一起读:
人人见过下雨,一般人觉得稀松平常,有一点感知力的,看到窗上雨帘,看到雨水浸润后的天色,觉得美,或许还能说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然这还是一般层级的审美体验,因平常视角就可得见。
诗人呢,他看到“疏雨滴梧桐”,梧桐叶极轻微地一荡一荡,雨水一滴一滴滑落,是一个放慢了的镜头,所激发的人的感觉,是寂静岑寂。
另有诗人在下雨时,看到“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是一个移动的广角,留在人心上的感觉,是孤凉。
还有世人看到“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直接把人拉入一个缠缠绵绵的意境空间,得闭着眼感觉。
在诗人那里,平常视角入不了诗,自然以另一种视角呈现。
——摘自《如花在野》
肖肖:好配哦,特别是梧桐叶。
小蔓:这个作者的感知力好强,慢镜头,广角镜头,缠绵的意境,下一次落雨的时候,仿佛有了欣赏的方向了。
柏民:天青色等烟雨……写出这样的歌词的人,一定是看过,等国。我会想到景德镇的天青色瓷器,和瑶里古镇雨后的天空。
柏民:我想在有一天,坐在客船中,看一看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假如真有这样情景,看到大雁正好飞过,我的心都会跳出来的。
小蔓:还得是秋季。
柏民:也许在太湖,最好在内陆的湖泊。
小蔓:我再想像,如果跟你们一起出去徒个步,或者旅个游,应该很有意思。
等我读到时,聊天已告一段落。
但被这样的聊天感动得无以复加。
这样的聊天,这样的回应,这样跳跃到书里,又走进诗中,回到生活中,寻找我们拥有的微弱的诗兴,虽无法如古人一般出口成章,但这份感动依然是能够感受到的,并令人向往的。
觉得,并不比诗人的“视角”差。
如肖肖坐下来看雨的心境,虽不言语,心是在此时此刻的。
诗,是语言的精华,凝练,唯美,推敲诗词中,诗人所处的情景,原来,宽宽是这样读诗的啊……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