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正的隐士:避害,趋利,齐生死。(2/3)

真正的隐士:避害,趋利,齐生死。(2/3)

作者: 大鱼_BigFish | 来源:发表于2020-01-10 17:42 被阅读0次

隐者大多离群索居,寻迹山林,其中普通点的,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而道家的隐士,则不仅退隐了,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来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意义。

而道家的思想体系又可以三个阶段:避害,趋利,齐生死。

避害:无用之大用

这是道家哲学的出发点:避开人世的恶,从而免受伤害。为此,不仅仅是逃离人世,遁迹山林,也要变成一个无用之人,成为无用之大用。

例如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所以先秦道家认为,无用是全生的办法。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为恶,但是也一定不能多为善。他一定要生活在善恶之间。力求无用,但是到头来,无用对他有大用。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趋利:反者道之动

人世间的事情那么复杂,不是你想避就能避的,所以老是“避”也不是什么好办法,那可如何是好?

道家后来意识到,尽管世间万事都在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但是变化其中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使事物转向从而对他有利。

老子认为,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中,最根本的就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意思就是说,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例如《道德经》里提到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认为只要能深刻的理解自然和变化的规律,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相关文章

  • 真正的隐士:避害,趋利,齐生死。(2/3)

    隐者大多离群索居,寻迹山林,其中普通点的,只图避世而”欲洁其身“,而道家的隐士,则不仅退隐了,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

  • 趋利避害

    在舒适的环境里,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就干坐着也不想挪动一下,意识总是好心地提醒就是死活不想动。时刻做着...

  • 趋利避害

    人也是一种动物,所以在灾害,困难来临时也会自动的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来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所以有大难临头各自飞...

  • 趋利避害

    是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我的所谓拖延症和性子急是不是也这样呢?因为利,所以性子急,因为害,所以拖延症。这里的利和...

  • 趋利避害

    讲一个最近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 前两天收到A同事的发来的邮件,让我帮忙去完成某件事情。 当时正在忙,匆匆一瞥邮件大...

  • 趋利避害

    要是不上学多好?要是不上班多好?要是我能从银行抢点少钱多好?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想法,可是真正能顺从自己心意去做这些...

  • 趋利避害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宅。 关于疫情,每天都能听到各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消息,难以辨别。大多数时候,对于那些可...

  • 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们不能怨谁不能怪谁,这毕竟是人类生而带来的陷在骨子里的本能,就当做是下意识吧。 那段时间,因...

  • 趋利避害

    很久之前看过一句,大意是说:恨比爱更吃力。现在想来实在很有道理。 我以前也恨过一些人,恨到以为能记一辈子,然而现在...

  • 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的本能即欲望的内核,不自觉把一切事物撕裂为有利的或者有害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安全的不安全的。然而撕裂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隐士:避害,趋利,齐生死。(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km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