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凡,一个工作了三年的社畜青年,因为厌倦了文职类的工作,于是他打算进工厂历练一番。
此次工作是在某公众号上获取的,想着关注多年的账号,陈一凡对其也是充满信心。
通过添加上面的联系方式,陈一凡也是和某主管直聘的账号成为了好友。
经过一番了解,该主管也称此次短期工可以干到年前,每小时的工价也不低,这让陈一凡很是心动。
于是,在第三天,陈一凡就收拾行囊出发了。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陈一凡发现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临时工或者小时工,大多是做到年前的,当中大多是学生工占大多数。
在上面等了三个多小时后,陈一凡被安排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为此也多花了几十块钱的车费,可把他心痛死了。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在那结识了三位有趣的好友——来自安徽的阿强、韶关的阿明和湛江的阿栋。
他们也十分年轻,而且都比陈一凡小,像阿明考完研究生,等成绩出来,待在家里太无聊了,所以想出来打一下临时工;
阿强在安徽老家开了那种小士多店,因为疫情的缘故,人流量不是很多,才想着来广东这边赚一下钱;
阿栋呢,在校学生一枚,算是打寒假工,除了补贴家用,还能买点自己想要的东西。
总的来说,几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赚钱。
原本以为工厂的工作会让他们很顺利,但没想到强度竟这么大,阿栋、阿强和阿明都先后离开了,只剩下一凡。
一凡也很无奈,深知这个社会的残酷,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因为受不了而选择离开。
一天一凡感冒了,再加上身体确实受不了夜班的强度,虽然他想请一天假,但组长并没有回应。
一凡就当他是默认了。
身体熬坏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几人就像随风飘起的风筝那般聚合在一起,而每一只风筝飞起的高度都是有限的,断线后,谁也不知会飘向何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