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总结
整个7月,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整个人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希望8月份能调整自己的节奏,更好地和大脑、身体相处。
已经阅读完成的书:
Ø《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作者:蒋勋
Ø《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作者:约翰·赫斯特
Ø《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
Ø《好好学习》作者:成甲
在读:
Ø《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奥克利
Ø《人的宗教》作者:史密斯
一、阅读的“快”与“慢”
从年初加入社群思考阅读开始,对于阅读是要“快“还是”慢“,我是有点疑惑的。可能有的人会说阅读肯定要”慢“啊,这样才能消化吸收书里的知识。但是了解了很多大牛和身边一些朋友的阅读量之后,会发现他们有的一个月可以读15-20本书,对于一个月只能读书在1到4本这个区间的我来说,内心是很苦恼的。但随着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后我意识到了如下几点:
Ø一本好书一定要“慢“读,吸收里面的知识然后真正做到内化,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践书中的精华。不然看完了一本书,除了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外,在大脑中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Ø我是一个喜欢事情尽快有结果的急性子,拿到一本书总是想快点看完,但是我必须要克制自己,不能为了读完而去读书。也不能为了追求阅读量数字上的好看去追求阅读速度,其结果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一个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赶着完成的都不会是好作品。
Ø读书快或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的这本书中的概念或者相关领域你是否熟悉,如果是熟悉的领域和内容,当然是会读起来轻松一些阅读速度也会快一些,这个阅读过程更主要的是查缺补漏你关于这个领域的知识。相对地,如果是陌生的领域,需要学习大量新概念,甚至需要借助其他相关书籍来进行背景知识的补充,也很有可能需要反复读多遍才能理解,这当然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Ø了解自己的阅读目的。如果你是为了休息去读一本小说或者杂志,那么快或慢都无妨,自己把握时间就好。如果是为了先宏观地了解一个领域或者为了写Paper做准备,那么快速地了解书的主要概念、框架和作者的研究领域是必须的,这个阶段并不适合一字一句仔细去阅读,时间成本太高。如果是一本你非常喜欢的书或者对于你研究的领域至关重要的书,那么花时间去享受和吃透是值得的,慢也无妨。
Ø阅读是关于自我的,无需跟其他人去做比较,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都不同,所选书的口味和领域也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充满好奇心的领域,把握自己的阅读节奏,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好了。
二、主题阅读
本月关于阅读有两个收获,一个是上面说的关于阅读“快”与“慢”的感想,另一个就是主题性阅读的乐趣。
曾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了解到关于阅读有四个层次,其中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即做与某主题相关书籍之间的分析、综合与比较。刘润老师在专栏《五分钟商学院》中也提到过,想了解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可以买市面上能找到相关话题的书,了解每本书的核心概念与框架,在一个白板上整理出脉络与结构。由此,在深入读某本书之前,对想了解的主题你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Index——可以随时检索你所需要的信息去帮助理解在读书的内容。
7月阅读的几本书并没有完全契合主题阅读的模式,但通过这段阅读经历对主题阅读有了一点体会。机缘巧合下读了毛姆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感谢Cissy美女的书),有书评中提到了作者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虽然未曾考证,但这让我在读《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时候对于艺术创作有了亲切感。要知道,我从小就不会画画儿,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简直是负值。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大把的机会可以去大都会博物馆等艺术殿堂,但因为觉得自己去了欣赏不了大师作品就望而却步,想想也挺遗憾的。读《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的初衷是想提升下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想了解下伦勃朗、莫奈、毕加索等等大师。原以为这本书我会读的很辛苦,毕竟我是完全没有美术背景知识的,但是蒋勋老师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即使对于一些创作手法还是一头雾水,并不影响读这本书产生的愉悦感。
读完整本书,引起了我对欧洲史的兴趣,因为西方美术史承载了部分欧洲的发展史,每一个时期的作品和风格都与当时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加上之前社群里Susan的推荐,我便去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完之后发现宗教亦或者说基督教的发展史与欧洲史密不可分,想起我书架上的《人的宗教》,便翻开书中关于基督教的章节。
在这整个阅读过程中,感觉知识都是打通的,只要抱有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求知欲,阅读可以持续延伸,比如,基于了解基督教,还可以拓展阅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西方美术史后,还可以看《文学的历史》,买了很久的《西方正典》也终于可以重见天日。这些书甚至都不需要另外购买,所以说喜欢买买买也不是一件坏事。
音频:
Ø订阅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
每日功课(截止到2017年7月31日已坚持491天):
Ø背单词100+
ØTED talk
Ø英语跟读
Ø诗词与英文文章抄写
Ø西班牙语学习两小节(已坚持49天)
Ø得到专栏
新的开始:
Ø组建身边的study group
由于在理性知识分子社群获益良多,觉得社群这样的团体学习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孤独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有归属感的理想栖息之地;同时也希望能和身边牛逼的小伙伴建立一种不仅限于吃喝玩乐的“亲密”关系,我牵头组建了一个5个人Study Group, 虽说我是提议发起人,在此要感谢组里的小伙伴支持我的提议,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私藏好书,尤其感谢Yuanmomo同学,为大家搭建了学习小组所需要的软件框架并且帮我录入了几十本书。小组8月份将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会不断地精进和调整,希望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真好,再次感谢各位。
Ø空中瑜伽
先插入个广告,话说前面,馆长没有给我任何好处让我宣传,我的这个文章也不求产生什么经济效应,只是觉得境合瑜伽的老师们都特别好,认真负责专业过硬,人都很可爱~~
7月加入了空中瑜伽课,让我对瑜伽的兴趣更上一层楼。我对于练习空中瑜伽的兴趣也很好地体现了一个以前了解到的观念,即人会对自己相对能做好的事情产生兴趣,因为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就会更努力地练习提升,进而获得更好地结果,特长也就由此产生。
关于记录与反思
读完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除了临界知识的相关部分,关于记录和反思的相关内容给我了很大触动。并不是第一次了解记录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曾经看BBC关于减肥的一个记录片里也提到过真实地记录自己一天所有吃的东西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一些讲时间管理的书籍里面也多次提到过记录的重要性。记录,并且是真实的记录,是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第一步,因为如果不能真实地了解自己又谈何改变。只有分析真实的记录素材,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才能解决问题。我们都习惯分析别人的案例来获得觉知,殊不知思考自己生活、工作、学习方方面面和各种是决策的产生,才是提升认知最好的方式。
但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却鲜有人做到,做到了的人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人。为什么记录和反思这么难呢?就我个人而言,记录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原因在于真实的记录是把埋在土里的鸵鸟拔出来,让一切自欺欺人都无所遁形。你必须去面对工作效率不高,高质量的产出太少,浪费很多时间刷朋友圈、公众号,阅读没有走心,月初准备写的文章拖到月末还没有写的种种事实。这样的事实会与人本身的“自恋”产生失调,为了缓解这样的失调,我们通常会选择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假装这些问题不存在。但内心的焦虑不断地告诉自己问题依然在那儿,想要进步必须走出自欺欺人的怪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践行自己学到的概念,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8月计划
Ø重读《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和《人的宗教》,做读书笔记
Ø完成《学习之道》,提炼自己可行的学习方式并加以实践
Ø阅读Paper:Singer-Speciesism and Moral Status
Ø组织第一次Study Group学习心得讨论会
Ø尝试一家新餐馆
Ø完成文章《锻炼身体可以带给你什么》(具体文章标题可能有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