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和一位友人吃饭,平时不算大方的他居然跑着去主动买单,还说下次带我去更好的地方吃饭,我猜到他肯定有求于我,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果然他道出了实情,他的一位亲戚想学计算机,虽然他自己是当老师的,但是他自己那点计算机水平有限,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说被自己的亲戚身份绑架了,虽然自己尝试了多次,居然都没办法教好。
正在这位有人为难之际,突然想到学计算机出身的我,可是考虑到我虽然学的计算机,但是我本身并没有教育他人的经验,平时又忙着上班,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的,但是在这位有人耐心的劝导以及经济利益诱惑,我最终答应了,而通过这这几天给人当老师的经历,我自己的收获也是出乎意料的。
在这段给人当老师时间里,我最先体会到的就是要懂得取舍,何谓懂得取舍呢,首先就是在教程的选择上,在这里我就姑且把友人的亲戚叫A同学吧,在了解了A同学大致的计算机水平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之后,我明白了不能按当初我自以为的那样,由于前段时间对linux系统比较感兴趣,甚至还想教授A同学一些linux的知识,我迅速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一共20个课时,虽然我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但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课时里面讲这么多东西,同时由于A同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接受的了,于是我打算从教授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概念之后,由计算机常用的办公软件入手,平时穿插一些计算机使用技巧,当然每节课结尾我都会教A同学一到两个快捷键,也是我认为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快捷键。
虽然几天下来A同学的学习兴趣还不错,但是我同时也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在讲述某一个计算机概念的时候,我能看出来A同学表现出来的疑惑和不解,于是我就不得不用打比方或者比喻的方式来解释,虽然和菜头老师说过一段这样的话:“内容是人类的认知局限使得人类不得不用比喻或打比方的方式,才能思考和接收新事物,然而这种方法本身并不好,像的另一层意思是——不是”,在这里我就不讨论比喻或者打比方这种方法到底是不是一种好方法,或许像菜头老师说的那样,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是至少它目前来看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教授某人一个知识或者一个新概念,其实就是把你大脑中的这个讲给另外一个人,但是如何让他人能够快速的接收你的这个知识和新概念呢,这就好比站在二楼的人怎么样把一楼的人快速的拉到二楼一样,你可以放下一个绳子拉他上来,也可以告诉他你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让他也像你一样爬上来,当然也可以给他制造一个台阶,让他沿着这个台阶走上去,而比喻或者打比方就好比你给他制造了一个台阶,他可以轻易的踩着这个台阶上到二楼。
当然,8天的老师经历我所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平时自己觉得稀疏平常的概念,在他人看来却很难理解,这就不得不使我重新再去思考这些概念,而这也是我重新认识这些概念的过程,还有如何站在一个非专业人员的视角来看到一个专业领域,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