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386111/7bc43be50d40a13b.jpg)
你是不是经常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事于愿违的事,关键是还不自知。你表面上看起来的温良恭俭让,但内心却似藏着一把刀,把自己刮割得遍体鳞伤,甚至产生破坏性冲动,甚至这个冲动的想法把自己都吓坏了。
幸好,我有自知,但我对自己不自觉和言不由衷的自动化反应,没有一点办法,当我意识到时,她已经跑出来很久了,而我在内心演绎结束之后,会会升发出一种叫愧疚、后悔、沮丧。为了了解我这冲突重重的内心并寻找答案,便开启了《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的学习。
我对心理学包括对精神分析领域没有丝毫基础,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我是属于小白类型,先谈一下我读完全书的感受。该书是卡伦霍妮(美)理论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作者是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对精神分析学术理论领域有较强的造诣, 但在文章的趣味性上略逊一筹,或许本书更适合研究有精神分析专业基础的人来阅读,虽没有太多的专业词汇,但没有把专业的语境转换成浅显易懂文字,仿佛觉得有些段落和表述显得过于繁复冗长,让我这个小白们读了半天仍是一头雾水,看完一段文字,每个字都认识但与前面内容,或者整个章节有些自说自话, 逻辑性条理性缺乏,理解起来艰涩与粗浅糊涂。案例的引用过少,让读者理解起来费解。
不过,此书在专业性不容置否,我就以我的理解,把我认为有触动的几个点,和大家分享。对于一本书,你若能三千弱水取一瓢饮,便足够了。
基于冲突的表现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的人格,一是屈从型人格;二是攻击型人格;三是孤僻型人格。内心冲突不同,是基于给人的印象与感觉来分的,你不仔细观察,是较难发现芸芸众生,他们究竟有没有较明显的冲突表现,并且表现为哪种类型的冲突。李渔曾说过一句说,“吾所谓相人之法,必先相心,心得而后观其形体。”,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我对冲突型人格的表现特征比较熟悉,或者我内心也带有这种潜质,或许我的程度并没有那么深,作者表述的攻击型人格表现比较完整,但在我身边有一些人,或多或少有个中、少数其中的特质。文中是这样表述的”攻击性人格则寻求认同,得到认同就意味着不但他自己能得到肯定,更诱人的是别人就会喜欢他,他也能反过来喜欢别人,认同看起来能够解决他内心的冲突。“'"攻击型人格看起来像一个精细而肆无忌惮的人,他强调自己的意愿,发号施令,怒形于色,强词夺理。内心的条条框框不比别人少"”他自认为强大,诚实而且现实.....他看来无情便是力量,不照顾他人感受便是诚实,冷酷地追逐自己的目标便是现实“这个类型让我想到很多家庭中的小霸王长大成人后的样子,在优渥宠溺的家庭条件成长后,心中只有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从小受到的不洽当礼遇的褒奖过多,表现出强势与目中无人。但是更多的时候,则隐藏在礼数周全、立场公正、配合积极的面具下,待在这样的人身边是需要强大的内心与较强的包容心,让他感受到安全与放松,或许你会接收到他对你的喜爱。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就在于他与你建立信任后,在他脆弱时打开他的心门那一小会,用恰当的和愉悦的方式提醒他,或许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给身边人带来的压力,其实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人,让他感受到对他的全然接纳与爱,让他与你产生信任,慢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承认自己的问题接纳自己的特质,都是帮他认识自我的第一步。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或者疗愈师,患者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合时宜的指出患者存在问题,无异于雪上加霜,也可能会激怒患者,造成咨询或者治愈工作停止。
冲突型人格的三种防御机制有三种,一是在内心形成理想化形象,以平衡人格的冲突;外化与投射,把自身的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以隐盖其巨大的虚无感和自卑情绪;运用合理化、过度控制、盲目紧张、闪烁其词等等策略来达到内心的伪和谐。
内心冲突强烈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人,伪装、隐藏、躲避、压抑或者破坏性冲动,等等表现,其引发的后果无外乎下面几种结果。二是表现为深深的恐惧,可能会表现为带着敌意远离他人,不敢寄希望于任何人,不敢给自己设定任何高远的目标,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发挥自己创造性 才华,不敢展露自己的魅力、不敢谋求更好的职位等等,像是委缩成在一隅的凋零的行尸走肉,内心干枯得不成人样,偶尔我也会表现出包裹与隐藏的特征,自感并没有三种冲突类型的那么强烈的表现,抑或者很多身边的人也或多或少有部分特质,至少我是自知并承受自己的特质。第三、四、五种后果分别是人格衰竭,绝望、施虐倾向。这些后果都有带病态的的症状,病入膏荒了,在抑郁倾向的人也无外乎有这些后果表现。
对于冲突型人格,本书中作者也没有提及一二三的方法及步骤,毕竟这不是一个具象的事物。作者说,要解决冲突问题,不能靠理性决策,不能靠逃避问题,不能靠意志力支撑,只有改变冲突人格中滋生这些冲突的条件,没有捷径。冰山不是一日形成的,在我看来,任何心理疾患,离不开三步曲,一是看到,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二是接纳,全然的接受自己的现状,带着觉知去看它的发生与发展,而不去做任何的评判。三是去行动。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放下那些伦理道德约束,让自己的情绪得以释放。精神分析医生,无力把患者改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他只能帮助患者解放自我,努力追求美好生活,让患者成长逐渐成熟、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