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变》的激励大象部分,有部分内容介绍了成长性思维,并强调了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先摘录部分原书内容如下。
面对这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该如何保持大象一路斗志昂扬呢?答案是,你必须建立起对失败的预期。不是预期整个任务会失败,而是预期途中会遭遇失败。
成长心态的人,他们相信能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尽管可能会失败,成长心态的人还是愿意接受更多挑战。德韦克通过无懈可击的论证后认为,成长心态几乎可以让人在所有的事情上更加成功。因为成长心态的人愿意扬己所长,敢于冒险犯难,能够接受指教,而且往往目光长远,不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中都会马不停蹄地前进。
成长心态的表扬方式注重赞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分:“你这么努力地做事情,我为你感到骄傲!”
成长心态其实是对抗失败主义的缓冲,并且把失败包装成改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产物。这很关键,因为只有把受挫碰壁当成学习而不是失败,人们才能坚持下去。
……
虽然没有计算,但大概看了眼,以上这部分内容多次出现了失败这个次。或许如何面对失败是成长性思维绕不开的话题。提到失败,作为中国人一定能想到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但其实是在扯淡。首先,郑成功他妈肯定不叫郑失败。传统文化总夹杂些诡辩的,似是而非的东西。比如把时间上的先后等同于逻辑上的因果。不是说只要失败过就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结果免不了会有一段失败的过程,只要取样时间比较长或取样范围足够大,肯定能证明这点。
如果人生避免不了失败,那么我们在失败时多积累经验,下次面对失败的能力就会提高,失败的损失就能降到最小。
理性看待失败。我们会遇到失败,别人也会遇到,只是时间节点不同而已。如果我们能很好的面对失败,在处理失败这个事情是超越别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将会比别人更美好的人生。
如路人甲与路人乙做某事失败的概率都是百分之十,路人甲做1000次,失败100次。路人乙做100次,失败了10次。从失败角度统计甲失败的比乙多,似乎乙是占优的。但若从成长性的角度考虑,甲收获了900次成功,而乙只收获了90次成功。甲要远优于乙,并且因为甲尝试次数多,在常理下,甲处理失败的能力提高了,可能后期甲的失败概率逐步下降,收获实际还要高于上边的统计。而在统计的收尾节点,甲的失败概率已经低于开始阶段,因为甲在更多的尝试中得到了成长。在以后阶段甲乙已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一是积累的成功值不同,二是不同经历,造成追求成功的能力的产生差距。如此一次次下去,考虑到复利计算等因素,甲乙的人生将截然不同。
人生总是追求美好的事物,抛开成长性思维能让我们更善于获得美好事物不谈,单纯成长性思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他基本上可以代表学习,进步,坚毅,坚韧等美好品质。美景需要到了合适的距离从合适的角度去看,好的音乐需要调到合适的音量用耳去听,类似种种美好事物或多或少需要克服时间或空间上的阻碍,利用特定的外部介质去获取。而美好的品质可以随时用心去感受,无需要任何外界条件。这么说好像有些唯心主义了,不过基本靠谱。
成长性思维不等同于成功性思维,除了鸡汤,没有任何思维可以保证成功,正确的东西只是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当然,跟成功的定义有关,如果把自我提高自我升华当做成功,无疑,成长性思维可以让我们成功,因为他积极,美好,向上。
假设我以上的论述已经证明了成长性思维的好处,那我怎么能做到成长性思维呢。应该可以参考《瞬变》提到的三种方法,指挥骑象人,影响大象,创造途径。
不怕失败就怕丢脸,成长性思维实践中因为阶段性或暂时性失败导致的丢脸问题也是一个大的绊脚石,面子问题对广大中华儿女是个大问题 ,海外侨胞是否有此问题就不太清楚了。这个问题大约需要问度娘自行解决了。
成长是个好词,成长性思维听着也比较顺耳,但成功两个字听着不只像鸡汤,还有一股发着铜臭的铜锣声,所以特别更正哈,上文的成功指一种积极向上,合理合法,独自追求的一种美好期待。世界很大,让我们肆无忌惮的成长吧。
然后,什么是成长性思维呢?我在一个微信群复制了不败东方的一段话:
不败东方@Yolanda T.蓝子认真的看了蓝子的文章两遍,受益匪浅。尤其这段话:成长性思维的几个特点是:1. 注重过程,一开始不会去考虑结果好坏,因为就算最后一败涂地,过程中一定有收获和进步。2. 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唯一深信的就是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的。3. 不和别人做横向比较,只要确定自己一直在进步,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值得鼓励和肯定自己。成长型思维对于学习者,甚至每一个人都是特别有用的思维模式,他让我们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不会犹豫不决,不会瞻前顾后,而是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翻到开头看了下,好像《瞬变》中其实没有提到成长性思维,只是在说成长心态,但这两者大概应该是同一个意思吧。
(于2017年10月18日 00:38,重庆。因时间比较晚,天已黑,就不检查了,错误总是难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