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赚钱
漫谈古琴样式

漫谈古琴样式

作者: 秦时明月的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18:38 被阅读0次

琴作为华夏最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称得上是古乐文化中的精髓,千百年来深受从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到普通大众的喜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和象征,许多造琴者由于自身具有文化审美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而对琴的样式进行艺术加工,赋予特定的表达形式和诗意化的名字。

中国古籍中关于古琴样式的记叙,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的《太古遗音》,到了明初,袁均哲编写《太音大全集》中收录了历代不同的琴式38种,明代有关记录古琴样式的还有明徽王朱厚爝刊印的古琴曲集《风宣玄品》、胡文焕编印的《文会堂琴谱》、明藩王朱常淓纂集刊印的《古音正宗》等书,所记载的琴式增加至40余种。直到清代,周鲁封编写的《五知斋琴谱》则达50余种。

说到琴样式,首先要对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琴有两块木板粘合而成,上面一块板称为琴面,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下面一块板称为底面,常见多用梓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起反射音响的作用。琴按照拟人化,被形象地分为琴头、琴颈、琴肩、琴腰、琴尾、琴足,在制琴过程中,对琴额、颈部和腰部、尾部的线条造型进行艺术加工制成不同形状的琴,并加以命名,如用圣人名字的琴: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列子式、子期;根据以形态命名:蕉叶式、竹节式、玉琮式、双月式、古瓶式;以意象命名:落霞式、连珠式、混沌式、聚云式等。

                                                                                                                      【伏羲式】

据《太古遗音》记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蔡邕在《琴操》记载“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伏羲是先秦时期就已经被确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关于这位君王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结绳为网,教人渔猎;制定官职,管理部落;制作琴瑟,让人享受音律之乐。

伏羲制琴的材料是传说中凤凰所栖息的桐木,传说凤为百鸟之王,非梧桐不栖,伏羲观察到这种现象,于是取桐木用于制琴,按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数字,斫出了长三尺六寸五分的琴胚,按“天圆地方”的概念,将琴的底板作平,面板却做出半圆的弧形,代表着天地同心,然后按阴阳两仪之数在底板上留出龙沼、凤泽,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内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安上五根弦,所谓五音纯正,天下就和平,百姓就安宁。

伏羲式在琴的下部有两个连续的弯,琴体外形的其他部位与神农式几乎完全一样。

演奏伏羲琴仿佛看到远古先贤察天地,俯万物,化万形以寓其意,古老的传唱还隐隐回响在耳边,让人身心不由自主地感到宁静祥和。

                                                                                                                         【神农式】

宋代罗泌在《路史•发挥》记叙:“神农氏既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记载:“琴,禁也,神农所作。”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载:“神农始作五弦琴,具宫商角徵羽之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神农氏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这位君王亲尝百草,发明了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制造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他所领导的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被华人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炎帝爱民如子,部落生活相对安定,炎帝发现了一根上好桐木,用桐木做琴身,用麻绳做琴弦,琴身长三尺六寸六分,中有五弦分宫、商、角、征、羽五个音调,他命令手下郴夭制作一曲丰年之咏,在丰收喜庆之年,神农弹起了丰年之咏,百姓和着琴声,打着节拍,洋溢着欢乐祥和气氛。

神农琴上部从琴肩部位起弯直接连到琴头,下部大致在燕足部位起一个弯,非常简洁。

演奏神农琴如同看到远古的这位爱民如子的君王为百姓殚心竭力,宽厚,祥和,尝百草,创农具,受百姓爱戴。

                                                                                                                 【仲尼式】

“仲尼式”又称“夫子式”,相传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创制,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其后世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的《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虽然没有历史文献表明仲尼式是否是孔子设计,该琴样式以“仲尼”命名的确很恰当,因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简洁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它的简捷而流畅、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蕉叶式】

蕉叶式属于以形命名,相传为闽人刘伯温所创制,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圆润雅致。曲折的线条像流动的音乐,优美的身姿表现着文人浪漫的情趣。

蕉叶式是古琴中最难做的琴,琴膛的厚度不能太厚,叶边要薄,边缘的曲线要自然流畅,整体造型体现要有艺术感;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越了它的难点,就会是一张声音和各方面指标都很完美的琴。 

                                                                                                                   【玉峰式】

玉峰式属于以形命名,相传为汉代马明生所作。因“于肩作四峰。一弦清而雅”得名,琴首部分异于其他款式琴,采用叠峦技法完美展露出独特山峰的层次感,使整个琴体不论是琴的体腔结构还是外观形态,都给人一种山峰层峦叠嶂之美。

弹奏玉峰琴若人在山中,空谷传音,深涧流水,烟云飘渺,云深不知处之感。

                                                                                                                    【落霞式】

落霞式是以物象命名,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曰:“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汉朝郭宪在《洞冥记》记载:“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可见,“落霞”是古代名琴之一。

古代文人观赏晚霞之丰富变化,突发灵感,并以此为参照造琴形,听到落霞就会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象极了云霞那奇异的形态。

弹奏落霞琴声音雄浑洪亮,适于表现比较宏大的有气魄的乐曲。

                                                                                                                     【连珠式】

连珠式是以物象命名,连珠式相传为隋朝逸士李疑“连珠先生”所创,造型玲珑精巧而华美,项腰作连续三个半月形弯入,犹如连珠。

连珠式琴首无太多变化,为常见的方形,琴颈与琴腰分别有三个内收的弧形,与另一侧的三个弧形组成一串漂亮的珠子,远观像双进珠相连,故曰连珠式,此样式为典型的物象命名。

                                                                                                                   【正合式】

正合式是以物象命名,自明清以后,古琴造型风格多趋向于华丽、繁琐,但唯有一种样式例外,那是正合式。“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

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也颇得琴人喜爱。

                                                                                                                    【混沌式】

混沌式是以物象命名,《太平御览》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混沌琴颈、腰部分都没有曲线,浑然一体。造型古朴圆润,取天地混沌初开之意,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绵绵不绝。有着独特的美感,是较现代的款式。

琴音清远和净,灵韵天成,给人一种天地初始的神秘感。

伏羲、仲尼、灵机、神农、响泉、凤势、连珠、列子、伶官、师旷、落霞、蕉叶、鹤鸣秋月、正合,此君(又叫竹节),混沌,绿绮,子期,潞王,亚额、霹雳,凤舌,号钟,递钟,绕梁,焦尾,凤嗉,养和,宣和,玉玲珑,洛象,神晖,残雷,梁鸾,清音,万壑松,飞瀑连珠、凤舌,混沌、递钟、黄帝、师襄式,虞舜式,虞随式,云和式,伯牙式,闵子式,师曹式,王刚式,秦钰式,汉绮式、龙首式、龙额式、龙腰式、雷威式,这么多的式样寄托制琴人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情趣,希望每一位琴友都能选到自已心爱的古琴。

相关文章

  • 漫谈古琴样式

    琴作为华夏最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称得上是古乐文化中的精髓,千百年来深受从帝王将相,...

  • 现代古琴样式——混沌

    【 混沌式——现代古琴之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 意境极美的汉语词汇,诗歌文章妙用,赶紧收藏好!!

    1.绿绮:古琴样式。一说为古琴别称。 2.镜流:清澈的水流。 3.晼晚:太阳偏西,日将暮。 4.烟霭:云雾;云气。...

  • 古琴也需要讲究节奏吗?

    古琴是崇尚自然的乐器,它也需要讲究节奏的,古琴的制作工艺、尺寸、结构、外形样式处处体现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

  • 宣和式古琴

    古琴流传下来的形制较多,据统计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形制大约由五六十种,每种样式都不尽相同。今天的古琴琴式科普给...

  • 落霞式古琴

    古琴形制据统计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比较多,据文献统计到今天的形制大约由五六十种,每种样式都不尽相同。今天的古琴琴式科...

  • 灵机式古琴

    古琴流传下来的形制较多,据统计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形制大约由五六十种,每种样式都不尽相同。今天的古琴琴式科普给大家介...

  • 混沌式古琴

    古琴据统计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形制较多,据统计到今天的形制大约由五六十种,每种样式都不尽相同。今天的古琴琴式科普给大家...

  • 漫谈培训简史(完结篇)

    前情回顾: 漫谈培训简史(一) 漫谈培训简史(二) 漫谈培训简史(三) 漫谈培训简史(四) 二战结束了,人类文明进...

  • 架构文章

    架构漫谈 架构漫谈(一):什么是架构?架构漫谈(二):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架构漫谈(三):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古琴样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xh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