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
何轶群待出新书《太极养生录》样章

何轶群待出新书《太极养生录》样章

作者: 悬壶小龙女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6:12 被阅读36次
    生鲜拼盘.jpg

    第一章 太极养生释义(7904字)

    这本书,名为:“太极养生录”。
    书名有点古怪。
    “太极”和“养生”这两个概念,在这里凑在一块了。朋友,练太极有年,理当养生,恐怕不需要再写什么多余的话了罢?“养生”这个题目,有不少人写,有更多人说,吃好、睡好,早起喝水,二便通畅,这就“养生”了,不练“太极”,又有何妨?至于太极或太极拳云云,是不是能养生,存疑。
    不看这本书,只从题目论,几种意见或批评,就已经约定俗成、惯性沛然、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不过,我还是要写这本《太极养生录》,以应那些厚重的积习。因为我看过太多的人和事,想过太多的利和弊,有点像是毒蛇缠住灵魂,使我感到窒息而且沉重,老朽如我,到现在还不说出来、不写下来,于心不安,也对不住“其人将死,其言也善”的古训。
    “太极养生”,并不单一地指太极拳。
    “太极”两个字,来自中华古图谱:“太极图”。
    这张图,与“河图”、“洛书”三配对,比较简练而完整地反映了天、地、人这个超巨系统群联系、转化的小道理。
    太极拳,是以“太极图”为灵魂,以“太极十三势”打老底,传承几百年的武术功夫。
    太极武术,是“太极”的子系统;有动功、静功、静动功之别。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功夫无数拳种的一份子,但却不是“太极图”,不是“太极文化”的整体,也不是“太极养生”的唯一或主要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养生”,是科学;是人类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
    “养生”, 也是哲学;是人类在天、地、人的存在现实与发展的过程中,悟得的一种道理、方法和规律。
    “养生”有多种道路和方法。
    “太极养生”,是其中之一,是生命科学以及“太极”文化的子系统;我戏称之为“兼职”:不是单一、僵化、不变的道理,而是像很多太极前贤们常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一种“道”,也是一种“理”。
    学练太极,也包括太极拳,有其道理。天、地、人,都在学练者的意念中、心神里。“太极养生”嘛,那就更要有志于此的人们明白:天、地、人整体存在、关联、渗透和转化,是客观实际,有其运动规律。人类如果大体上能够照此生活、办事,那就会彼此相安,天下太平,盛世在望,其乐融融。如若不然,那后果可就“不可说,不可说”了。
    养生,天、地、人和谐一体,大道归一。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曾经说过,太极拳“是一个整体,不挂零”。简而言之,学拳,“周身一家”。他的话,或可以状天、地、人整体之一、二。
    “太极养生”,就更加时时刻刻永在念中:天、地、人,是“一个整体”;还可以加上“道”,即其能量、转化与规律,千年万载,是不“挂零”、不“单打一”、不“孤立、僵化”,不“一棵树上吊死”的。
    在电视、广播、书籍里,论说“养生”、或曰“保健、养生、防病、长寿”的专家们及其高论,多矣哉。其绝大多数,却是“单打一”线性思维的知识、或信息、或箴言:吃哪几种食物可以防癌,一天要喝几杯水,“烟伤肺”、“酒伤肝”……,如此等等;趋者若鹜。有人就此开始戒烟、戒酒;有人说:老子不信邪,偏要吸烟,偏要喝酒,无烟、无酒,活着有什么趣味?何况烟、酒在世界各国,都还是纳税大户乎?人的欲望加上利益,所向无敌。此之所以烟盒上照印上“政府警告”:“吸烟有害于健康”的字样,而瘾者却照吸不误之小道理所在。
    戒烟、戒酒,有利于人的健康,那是一定的;但却只是人的养生巨系统的一枝一叶,而不是其整体;不是我所说道的太极养生,两码事。
    太极的原义,基于“太极图”。
    这张图,是表达动态的阴阳旋转,交替、转换、生化的道理。
    在宇宙末日之前,天、地、人、道,都在运动,,都在转化,于是生生不息。古人驭繁就简,取其自在、自为、自组织的重要特性,以相对应、相连接、相转换的关系,归结为“阴阳”这一对“符号”。
    “符号”既在,我就拽过来用上一用。要言不繁,所谓“太极养生”嘛,就是“阴阳转化,生生不息”这么八个字。
    在人类生命科学领域中,“阴阳转化,生生不息”这八个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有哲学意义的一项总结;也是这本小书提名的由来。
    “太极养生”,是要从“动”来说道、来讨论的。说来论去,就要归结到学练太极拳常说的:“一动无有不动”、“动则为太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又归结到“阴阳”这两个符号上来。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大抵算是一个有诚信、有威望、有信誉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不赢利、没有必有说谎,比有些自利的集群,强上这么一点点,而且信息渠道多,国界不限,公布的信息,大多数是真实的,值得参考,值得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全世界人口六十多亿,大约70%处于亚健康状态。
    多乎哉?不多也。
    现代医学说道“亚健康状态”,大抵指没有临床症状、或长期、或反复、或间断有自我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的人。
    原本健康的个人或群体,有了疾病的苗头、有潜在发病倾向,人体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 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体质与心理失衡状态。即可谓之:亜健康。
    这种解释和定性,还适用于种种疑难病症,包括可能致死的绝症。
    “亚健康”,是一种人体生理和病理交相混杂、扑朔迷离的生命状态,也是人由生到死进程中的一种重要阶段现象。其临床症状或病理感受,必然涉及人体内部多个系统的功能变化或下降,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病人痛苦,医生迷茫。
    古人对此谓之“欲病”,以别于“未病”、“已病”和“后病”,有道理。
    中医理论中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有过最简单的说法。四个字:阳气不足。
    中医理论说:人是“体阴用阳”;其身体为阴,功能为阳;物质为阴,能量为阳;各自加上一个可以区别、对比的“符号”。阳被用得太过,功能释放、消耗过度,就会损阴,其人就会转变为亚健康。再加一个层次,加码就成了“已病”。
    重视护阳,不妄作劳,多节约、储备自我阳气、即能量,是养生的起步。
    天、地、人这个超巨系统群及其规律,已经为人类安排得妥妥当当:昼夜交替,动静结合,吃、喝、拉、撒、睡,井然有序……,就是这么来的。老子说:“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朋友,您以为他是信口开河,满嘴忽悠么?
    不妄作劳,包括劳累,也包括不作剧烈体育运动。
    过度劳累则会耗伤真气,并会伤及肾中元阳。
    阳主阴从。过耗阳气则会导致阳损及阴,从而阴阳俱损。
    跑马拉松、长途跋涉等,都会伤阳气,不利于养阳。
    饮食要温,春夏都不吃寒凉。这叫做:“常养脾阳”,不吃寒凉。
    冰箱出世,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和结构;凉食成了时尚。而过食寒凉,久之必伤中阳。
    中阳伤,则易腹泻、肚胀、食欲减退。
    中阳是人生后天之本。
    先天不足是父母给的,后天却在自己掌握中。
    古人把天、地、人合称为“三才”。人居中,靠天地之气而生。鼻以呼吸天气,口以饮食地养,中焦阳气,则是人一生饮食天地精粹的基础。不谨养中阳,其人面暗肌瘦、精神不振、饮食不香、杂病从生,就成为一种必然,其寿容易夭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另一数据信息,则指出:人类的第一、二名杀手,是包括心脏病在内的心血管疾患和癌症。
    这两种病,都很难缠,都在争着当人类杀手的状元、榜首。
    这两位杀手,有没有它们各自的前期、即具有特异限定性的疾病发展目标的亚健康状态?其亚健康范围的上下界限,有没有相关联的数据?是些什么数据?亚健康,是该用医药治疗,还是保健养生,还是防病去患,还是不知不觉,任其发展到不健康,从小病不断,到急、危、重症病患,再去医院,门诊、打针、吃药、住院?……不管哪一种病是第一杀手、第二杀手,在得病之前,又是怎么一个状况?是亚健康,是“未病”,还是“欲病”?有没有以养生来预防自己罹患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症的办法或可能?
    环顾全球,先天性心脏疾患有之,家族基因性疾病有之,至今查明的,已经有两百多万种病症,人类略知其一、二者,七千多种……,这些现象,和“养生”之说、之道,有没有什么关联?还是大家都蒙查查,谈虎色变,就此拉倒罢了?
    讨论这些问题,咱们就又要回到“太极养生”这四个小字上来了。
    “太极”二字,既然已经被我白纸黑字写上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八个字来形容之,那么,就有“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么个气派、架势,就不应该把世界卫生组织给定的重要信息,断然置之度外。
    这些不大不小、不清不楚的问题,都是一个“不挂零”的、天、地、人的“整体”,在其运动过程中,以其条件、时间、空间的不同或变化,见之于质、形、场……的种种变异和表象。
    这个论点,是“太极养生”和专家们一般习惯概念中的“保健养生”、“太极拳功夫”的区别之一。
    “太极养生”,是一家之言,也是有点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异论,但却不是医学论著、治病秘笈;虽然议论种种,难免碰到、掠过一些中医、西医、民族医、传统医的领域,但却不是医方集解,只是对养生、对亚健康说道和议论一番。说谦虚点,这叫做探索;说夸张点,则叫做创新。其实质,就是“系统养生学”。系统论和人类生命科学的部分相结合的一种软科学。
    人的一生,按年龄分,有:胎儿、婴幼儿、少年的生命历程;其后,有青年、壮年或中年、老年;按状态分,则有:生、老、病、死,未病、欲病、已病、后病……,全都是:系统,或曰:系统套系统。
    在“生、老、病”这三个不长不短、或长或短的不同阶段里,个人或人群,当然是“养生”的主体、对象,除非他或他们拒绝。至于死亡嘛,等我写完拙作《死亡笔记》,再来细说。
    在“病”这个时间阶段里,“病”和“养生”有没有什么不可分割的、相渗透、相转化的关系?是者说有,非者说无。大家都有理由。病了,当然找医院、看医生,信科学,靠治疗,养什么生呀?疾病,特别是大病、怪病,那都是养生范围以外的事情。自己不懂医学、不是医生,还是上医院去。“看病贵”、“看病难”么,认了。什么养生不养生,靠一边去罢。
    这种分割、孤立的思维定势,行之已经有几百年、上千年了,近年来,这种定势,又被戴上“科学”的大帽子,谁还敢说什么话?
    但我却大有异议。
    人的生命,在病中,甚至在重病中,中止了么?没有。病人要吃饭、拉屎、撒尿、活动、穿衣、睡觉、转脑筋、动感情。他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医院或医生,难道能把这一切与病人生命相关联物质、精神、感情过程……,即生命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通通包下来?不大可能罢。
    医生包办不了与病人生命相关的种种事情。社会既有的法规、理论、道理、习惯、实践、条件和时间……,为医生们规定了框框和界限。当然,也会有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亲友央求医生们,怎么吃喝呀,怎么休息呀,怎么锻炼呀,怎么“配合”治疗呀,医生或有建议,或有提示,或相应不理,或答非所问,都在两可之间。要他们把病人一切的一切都包下来,他们恐怕只能是敬谢不敏的。
    医生们敬谢不敏的,是什么?是治疗、护理以外的病人生命的七七八八。疾病和养生之间无可奈何的切割,板上钉钉,已成定局,“养生”,恐怕还得靠自己和家人;扩而充之,还有:亲友、社会,包括知识、习惯、舆论,包括这本小书在内。
    有人曾经引古人言,写道:治疗病人,“三分治,七分养”。此语不知出于何人、何处,存疑。我的说法,对“已病”,“三分治,七分养”,不对,应该“七分治,三分养”,对“未病”、“后病”,才要“三分治,七分养”。那么,对“欲病”者,该当如何?答曰:“治”、“养”之比例,是“活”的,是“变”的。一切看情况、看时间、看条件。
    几分之几的“切割”派、“数据”派,历来对传统中医的模糊性、随机性、个体性很强、很重的这种传统文化术数观,嗤之以鼻,那当然是他们的自由。但如果有医生这么发力倡导“三分治,七分养”,我却并不怀疑这位或这些医生是在推托责任。
    无论是“三分治,七分养”的三七开,还是五五开,还是七三开,九一开……,哪怕是治疗重病,总还有养生的一分、半分余地。或许,急病重病、急诊、ICU、特护……那就是医护人员、或小组、或团队,把治病之外的“养生”,通管起来,安排一种个体化、特殊化、极端化的生命料理,或许那位病人,距离死亡只有一步、半步之遥了。
    看整体,养生云云,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除濒危将死之人外,却都是存在的。
    我这一生,治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几万病例大抵还是有的。六十年代,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治过一位患慢性白血病、即被称为血癌的青年技术员。他姓王,二十出头,治的效果还可以,畸性白血球数字,不断下降。医院一直让他病休。于是,他回山东老家去休养了,带着几剂中药方,长期服用。临行前,我对他说,劳累和房事必须彻底禁绝,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种病,如果不幸死亡,因血小板数量少极,会有七窍流血的惨状。
    他面色木然但却凄惨,说了一句话:“我有未婚妻,怎么对她说?”我同情,但亦无可奈何。
    这位同事回山东后,前后活了六年多,安然活过了三十岁。他的婚事到底成真,喜生双胞胎贵子,自己却在当地医院七窍流血而亡。
    七十年代,北京一位癌症已经粟粒性转移到全身脏腑的病人,姓彭,是彭修文的弟弟,三十多岁,住在北京一家相当有名的医院里。他的胆囊、胆管,已经因为癌肿丛生而堵塞,腰间一直挂着胆汁引流瓶。医院只安排他住院,却没有做手术、化疗、放疗。经我用中药治疗以后,胆汁已不流出,病人可以起床,走路,骑自行车,一如常人。如此约四年多。他的妻子三十岁左右,似乎也是自行车的行家。这位病人说是住院,白天却常骑车回家、上街。对于不可劳累、不可房事之劝言,他只点头,并不以为意。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婴儿未到周岁,这位病人,因病情恶化而离世。死时骨瘦如柴,缩成一团,痛苦不堪。
    山西李可曾经治疗一位子宫颈癌患者,有显效,所嘱也是如此。李可对病人说,如有性事欲望,速以黄柏30克,知母30克,加入六味地黄汤内,立即服用,或可对之有所遏制。但他的这位患者终于死于癌症复发。
    癌症病人必须戒除劳累、性事,否则,其癌肿将会复发、恶化或扩散,终至死亡。
    不劳累,戒性事,对于癌症患者,就是在治病同时,病人自己的“养生”要务。这就叫做:病中养生,或曰:治病、养生两不误。如有违犯,生死立判。
    这类的养生,哪里是医生所能做得到的?
    这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选项,而是医嘱,是道理,是戒律。
    人类疾病,本来就是生命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自己哪里能够对疾病一无所知,把 “养生”和疾病截然隔绝?
    说到疾病,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把人的生命过程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后病这么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互相联系、渗透、转化,其界限其实并不那么分明,也不可能分明。
    这又是一种生命过程的阶段系列。人的疾病,是这个系列的主干或主题。
    其实,我们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人,对这四个层次、内容有异的系列,经常心中无数、不知其可;大抵处于基本被动、甚至完全被动的状态。
    人生病,找医生、进医院,自己的生命和疾病,就此交在自己未必了解的、另外的个人或几个人的手里和脑中,这是常态。实际上,除了急危重症,特别在患者弥留昏迷、住进急诊室以外,自我养生还是有可能、有作用的。譬如:放慢、调匀呼吸,凝神、放松、守静。
    在中华传统文化、太极原理里,这样的呼吸,就可以叫做:“惟内之是求”;而在现代西方医学领域中,则叫做:“自我心理协调配合”;在宗教领域里,叫做:“祈祷”、“松弛”;在西方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范围内,叫做:“冥想”。
    在以人类疾病为参照系的生命系列过程中,“养生”这个行当,几乎无所不在。
    如果人类家庭、群体、个人养生能够对路、能够坚持、力求准确、渐次深入,那么,避免或推迟或缩短“已病”这个时间段,就大有可能。生了小毛病,自己或治、或养,终老天年,无疾而终,也大有可能。
    对“未病”者,养生与保健不可分。有此因,就有长寿的果。而在“欲病、已病、后病”这样的时间段里,保健、养生,当然可以、也必然和病症并存、共生。自己所保的、所养的,加上医生安排的“营养”、“调理”的这些部分,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叫做:扶“正气”、养“正气”、补“正气”,或简称之为:“扶正”。所有的疾病,则被叫做“邪”。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大法。其中的“扶正”,就是与疾病可共存、可渗透、可转化的“保健”和“养生”的主体和课题。
    现代西方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更多的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机械唯物主义。西方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对“未病、欲病、已病、后病”这个生命系列有所认识和理解,有相应的对策:“未病”,是“保健医学”,或“预防医学”;“欲病”,是检验医学;“已病”是临床医学;“后病”,是康复医学。划分清楚,各管一摊。
    其中,各自再行切割,再分专科:心血管、肿瘤、妇科、儿科……。
    在保健医学领域里,有“维生素医学”及其专家在。
    朋友,您没有疾病,对不对?那么吃各种维生素,“科学配搭”罢。什么维生素E,维生素C,……什么“深海鱼油”,什么“保健品”,什么“养生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风光无限。
    在发达国家中,一般家庭都有家庭医生。这个领域的医生,经常兼做这个家庭的朋友。对这个家庭成员的保健、养生、心理、生活、疾病……,家庭医生有时候可能兼顾,也可能只管看病。经过家庭医生,欲病的、已病的,才被安排去找专科医生、医院,分别去治自己的疾病。
    这种安排家庭医生的约定俗成,实际上是人类的现实需求,是对两三百年来的现代医学和治病分专科的一种补充,一种修正,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治病细分专科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和回归。因为人是整体,是极具复杂性的、活动的、形神兼具的、正邪兼存的巨系统群。孤立、分割、知道、进而治其一点却不及其余,恐怕还算不上是真科学。
    说这些话,与“太极养生”有什么相干?有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总结过几百年来的疾病和医疗这一对不能分割的难兄难弟,提出了“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这两种本来可以不发生、少发生的疾病品种;而且认定,这两种不该发生的疾病,在人类疾病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比例,每年不同而且有明显增长,不是百分之一、二、三,而是百分之三十、四十。
    朋友,您不相信么?那么,请去查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资料。
    无论从现代西医还是传统中医角度看,人类或个人还有:生理、病理、医理、药理这么一个生命系列。各自都在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作用、转化的过程中。
    在这个世界上,凡系列,都是系统群,都是系统加系统,彼此在运动中联系、转化,在联系、转化中运动,千变万化,因果相连。
    天、地、人的系列,未病、欲病、已病、后病的系列,生、老、病、死的系列,生理、病理、医理、药理的系列……,相互交错、转化,构成更广阔、更巨大的系统群。
    我说的“太极养生”,换成现代化的科学 理论语言,就是“系统养生”。
    “系统养生”,就应该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养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说“养生”是“活命哲学”,是“不革命”,要予以大批判,大斗争,那是社会、人生一道人为的奇景。创造此景者,当然有他们的自由,也有他们严格保密的“养生”道道,但其他的平民百姓,恐怕也有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价值的起码权利罢?他们总有实践颇像“活命哲学”的“生存权”之自由罢?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作主,不能珍惜,那恐怕人的其它所有人权,都只能被猛人们视若草芥、玩弄于股掌之上了。猛人们呢,却有种种或杀人、或害人、或整人的特权,并以之为天经地义,更以暴力出之,那可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在人类自己发明的战争、杀戳、迫害过程中,在老天爷造就的灾荒、地震、海啸过程中,是没有人的“养生”、“活命”的理论和实践容身立足之地的。“养生论”,只给常态的人类或人当参考。这个养生的参照系,恐怕说、论、知、行,都要有和平、安定、正常的社会条件作为前提。天灾人祸当家,另当别论。
    “养生”,只是在天、地、人处理正常的平衡震荡态的范围内的知识和行为,是天、地、人巨系统的子系统的子系统。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中。所谓养,是指滋养、培养、保养、养育、修养;所谓生,是指生命。养生就是通过身心养护,以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加平安的生活、更加长足的寿命。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入手,通过内视入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自我身体免疫力的提高,求得健康长寿。
    中国古贤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应该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愿景。
    中国的儒、释、道、医、武等各学派,无不把“内悟”、“内视”、“内练”作为养生的关键途径。这是大道,也是大势。
    说到“太极养生”或“系统养生”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过是与人的生命过程中的系统群,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内,和生、老、病、死、未病、欲病、已病、后病……等等系列,有相关性的知识和实践。
    好,开场锣鼓敲打完了,欲知后话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efaf1d025d85:西医,就是机械的唯物主义!在西医人的脑袋里,没有“天人合一”,这是一叶障目的又吹毛求疵的自相矛盾理论,可世人还心甘情愿的去当“小白鼠”,可悲!可怜!可叹!

      本文标题:何轶群待出新书《太极养生录》样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y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