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大队办公室聊天结束后,邱文书说,哎呀,去睡觉啰。民兵营长老梁说,嗯,今晚在这里住啦。
文全跟着上到二楼,心还在怦怦地跳。心里在说,哎呀,好在他们在隔离房间,陪着壮胆。
文全躺在床上,心里想,觉得自己那么白胆,真是从小吓到大。哎呀,自己独自行走夜路、山路还少吗?
转辗在床上,反复自问着自己?早二年临近春节回家,刚到上坡时,天黑下来了。
推着那辆自行车上大岭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手上戴着块手表,身上还有一块手表,这是分配来的手表,代初中时的校长买的。到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已经怕到要命了,如果,路背山上猛冲下一头老虎,或遇上要命的贼,不就完了?
当时心一横,完了,预定着玩完了,头皮一阵阵发麻。一直推着自行车,下了长坡。深一脚浅一脚,再转一个大弯,哎呀,终于见到村庄…
公路背上,星星点点透出灯光来,相隔不远又有村庄。一路上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到达三江人民旅社…
哎呀,想起这些,不一样走过来了。那些所说的,只是幻觉而己,在自我安慰着自己。
第二天,吃过早餐之后,黄支书到来了。他笑笑地说,哎,文全,等一会与你落村走一趟吧。文全说,嗯,好呀。
文全和支书行走在村道上,走过田垌,哎,支书,那么早到来呀!那社员扛着锄头,迎面走过来叫着。
支书嗯地应上,并说,插得多少了?那社员说,今天才开始,哎呀,有的人手多,就快了。
支书说,我这里一大片,多数过二天吧,就开插了。都是先种旱地作物,花生、芋头之类。
走上那地坪上,遇上生产队长赶着耕牛出来,肩上背着铁耙,头戴着一顶笠帽。哎,支书,你得插了没有?
支书说,过二天吧,我也得动手了。用手指向文全,嗯,同公社来的文全走一趟,看看那里插秧最快。
队长说,那先去入屋吃粥去吧…。支书说,刚吃了就落来的,还未饿呢。你先去耙田吧,不碍你了。
队长说,哎呀,说几句话,也不是碍不碍。那我先去了,嘿…嘿嘿吆喝起来,赶着耕牛往田垌走去。
在走上山傍时,看见路底下的芋头苗已长出很高了。那边的花生芽,拱出地面,白白净净,张开二片小叉叉。
还有插在地垅边的木薯,间种的芝麻、绿豆、黄豆,高粱、产粟…,生机勃勃。
文全看到这些,田头地角,到处种满了各种农作物,没有丢荒的,心里十分感慨…
也想到在身边的支书,他比自己年轻大,应该有同样的感触…
哎呀,往年的此时此刻,生产队的队长,哨子咇咇响过不停,张大喉咙喊着排工、开工…
大队干部落到生产队,频频催着呢…。公社干部下来,县春耕生产工作队下来,清明前插完田…
公社的春插的现场会,哎呀,还有日后的禾苗评比,攻三类禾苗,等等的会议多着呢。
文全还想起那年,在另一大队里,和公社杨委员和支书一行,到一生产队。
遇见一拔草的社员,支书厉声喝道,立即将芋头拔起,哎呀,这里适合插禾的…
文全心想,自己所落之处,遇到田头地边种植的,带上同情感来,从来不去会理会。
哎呀,如今不同了,在农村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支书说,过二天,我也要在家帮助插田了。要去耙田,插上几天吧,就完成了。
文全说,嗯,你去吧,过二日,我又出去新桥大队看看…
十多天后,文全又匆匆返回新桥大队,到各生产队走上一遍,都是走马看花…
心想,现在呢,群众不需要干部催耕催种了。别说大队干部,就是本地的一些公社干部,都要回家帮忙干田活了。
自己独自去村中,去田垌、山边小路上悠转,也没意思了。
文全便一头扎进文焕声家里来,作为房东吧,也说得过去。既有聊天,又有活干,那再好不过了。
哎呀,文全,我拿这个样板来,照这个模样好吗?文焕声拿来一张靠背的椅子,叫起来。
文全一看,用手抽一抽,嗯,合适,就照这个模样开料吧。
文全说,那你的二三块田插秧了吧。文焕声说,插下去啦,二个兄弟又帮了一下,二日就结束了。
要是你早来几日,哈哈,叫你去帮手呢。文全说,那行呀,插秧我样样都会。
嘴上应着,而心里想,帮得了你,帮不了别人。作为一个落乡干部,人家会有看法的。
文全说,这样吧,不是圩日或出诊,咱们就一起做这木工。遇上圩日和出诊,我就自己做。文焕声哈哈地说,那行呀。
在上次,文全与焕声商量整椅桌,得到了焕声赞同,也准备了木料。从此,正式付诸行动。
噼噼啪啪的斧头、锯子声响起来,木工有木工的知识,预长不预短。做木工,又是刨又是凿,挺辛苦的…
文焕声,在那头拉着锯子,哈哈地说,香港巴士奇遇结良缘,鬼叫你穷呀!有趣,文全也开心跟着唱,鬼叫你穷呀…,哈哈,一阵大笑起来。
香港的巴士奇遇结良缘,引来不知多少青年男女,渴望纯真的爱情呢…
哈哈,焕声,你遇上阿梅,想想是什么奇遇呢?用这么一句,求医路上结良缘,看看合适不合适?文全风趣地说。
焕声哈哈大笑,嗯,有意思,有意思…,只不过要迟些,等候正式确定下来吧。
大概一个多月后,那二十多张小椅子,框架搭起来了。就差这个面板,再钉上去,再上油漆就大功告成。
那天,文全再跑一下石良大队和新桥大队,不竟春插全面结束了。哎呀,真是与往日不同。
水稻、甘蔗,还有西瓜、芋头、粉葛,各式各样品种布满田间。一片青绿,绿海一片。
不再象往年,单打一了。老文书说,一些社员说,田地少,单靠几分田不行了。要看种些什么,好挣钱。
文全说,这种想法很对呀。这里的群众,商品意识很强烈,想到种植上那些赚钱。
老文书说,近江边的一些群众,造船搭客,赶圩日,还不少呢。一放开,这些人头脑灵活。
文全点点头,暗暗称赞起来。这里的群众,在一亩三分地上大做文章,同时也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