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染
传闻中学生有三大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无数考试的磨练,渐渐能读懂鲁迅,慢慢知道作文的套路。但是读文言文就好像水中望月,你以为是个月亮,用手去碰却又散成一片,你越心急,越不知道那是什么。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你就是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我们真的拿它没办法了吗?
文言文,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关键词:书面语言、文章。要想学好文言文,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假设你把古汉语当做一门全新的语言,毫无基础,你该从哪学起呢?这里有一个新的思路。类比学英语。只不过我们是有基础的,我们认识那些文字,你想想,要是英语那些单词你都认识,做起题是不是畅通无阻了?当然不是,你还需要知道句子的逻辑、句子整体的意思,文章的主题、脉络。你一定听过很多英语和语文学的好的人,他们说靠语感,语感是什么东西呢?能训练出来吗?作为一个在考场的摸爬滚打多年,当过12年语文科代表的人,拍拍胸脯告诉你,能!
12年的学习经验浓缩成6个字:积累、应试技巧。积累重在平时,技巧贵在模拟。
积累第一步:读。拿到一篇新的文言文,先通读1-3遍,读顺,大声读,语速从慢到快,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出来都行。带着目的性读,大概了解一下文章的分类(人/事/景/议论……),文章的结构。切忌机械性的盲目的一开始就死背。就算记住了没到考场就忘了。
第二步:逐字逐句翻译。自己设置出题点。如果你是老师,那些词是容易考的呢?没错,不是让你整篇文章翻译一次性看完。高考考翻译题是按点拿分的。实词虚词语法句式。如果你容易走神,那就拿着笔在旁边把重点词的和比较难理解的翻译记在旁边。最好用铅笔,擦掉以后可以再复习翻译。如果你做笔记容易陷入机械式写字,那你就读一遍翻译读一遍原文。把翻译遮住,自己随机指词,能够快速说出考点为止。如此反复,将整篇文章翻译完。
第三步:脱稿翻译。不看辅导书的翻译,自己对着原文一句一句翻译。错了哪几句就重新来,直到把整篇文章都脱稿翻译出来。
第四步:了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括名作,名家、名称、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常识。这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部分。这部分在文章注释部分、辅导书、百度文库都可以找到。每次多做一点积累,量变真的能变成质变。
第五步:做笔记。把考纲里面考察的知识点你还没掌握的整理在笔记本上。包括: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的翻译、自己归纳文章的主题(不要照抄辅导书上的)。不要大段大段做笔记,如果你还有那么多知识点没有掌握,证明你的脱稿翻译还没做好,那么回到第二步重新开始。
第六步:背诵。背原文背知识点。那些你在学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掌握的词组翻译和用法就不用再费时间去背了。背那些你还不够熟悉的。把原文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你已经可以脱稿翻译了,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事半功倍。你甚至可以看着翻译去回忆原文。背诵的时间不用太长,早上,睡前,吃饭前后,零碎的时间都可以,找准你精神的亢奋点背诵效果最佳。当你能够脱稿背诵,隔两三天要回忆一次,最好坚持每天都读一读,背一背 。温故而知新,常读常知新。
经过以上6步,是不是感觉文言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 当你把文章都理解透了,也背下来了,事实上你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可以上战场了!那么,仅仅只是靠平时的积累,就可以让你在考场上所向披靡了吗?积累相当于你的武器,技巧就像是盔甲,上战场怎么能不带盔甲呢?那么,有哪些技巧我们需要知道的呢?
技巧第一步:明确考什么。题型、所占的分值,需要分配的时间。就拿高考来说,近年来的考试题型偏向于理解,比如2019年全国卷1:一道断句、一道古代文化常识、一道主题概括、两道句子翻译。分值19分。控制在17分钟之内最好。
第二步:每次训练给自己限时。做题的时候不要懒懒散散,自己掐个表,15分钟倒计时。把每次训练当真正的高考。每次都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快速作答。习惯了限时作答,你的答题和平常的积累都会更有效率。
第三步:积累一套自己的技巧库。拿断句而言,可以列个口诀:名代虚多断,动形不易断。名词、代词、虚词,一般是要断的,动词、形容词,一般是不要断句的。如此这样,学会自己归纳常考的知识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耐心!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成。先有积累才有技巧。学习是件“冷暖自知”的事情,你有没有真的掌握那些内容,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们常常因为觉得被迫学习文言文而生出厌恶情绪,常常将学不好归咎于“被逼迫”和“没办法”,所以不愿意直面自己学习方法错误,不愿意花时间去改变。事实上,文言文你慢慢学,慢慢品,慢慢嚼,真的很美。历史的遗珠,值得我们花时间。当有一天,你看到一篇文言文,可以流畅读完,知道在哪断句,知道它的意思,甚至能够揣摩作者的心情,文章的意境,那个时候,你真的会惊叹,原来,国学经典,如此有趣,如此之美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