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娱乐圈
顾城,你去了哪里?

顾城,你去了哪里?

作者: 爱上陆地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2:44 被阅读0次

《生逢灿烂的日子》,老三在和女同学第一次看电影时嘟囔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让很多人想起了曾经热爱过的朦胧派代表顾城。

直到激流岛事件发生之前,顾城一直高傲神圣的伫立在我们70后心里。

事件以后,朦胧诗好像也开始日渐下坡。顾城去世之后,中国迎来一个狂热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70后的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感慨生活,咏叹爱情和命运。70后纷纷长大成人,忙于学习承担责任和谋求更好的生存状态。对于只感动内心而不赚钱的东西渐渐失去兴趣。所以,顾城去世之后,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对曾经诵读过的他的诗歌也渐渐冷淡。

当时的我们,匆忙与饥渴中需要文艺快餐,大家统一爱上电视剧。真的,那些爱看电视的日子让我们变得不爱看书,更别提诗歌了。

如今,走进一个新媒体新文艺大爆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关注文学与艺术的创作,人人摩拳擦掌、情绪高涨参与其中。无论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平台去展示才化抒发情怀。

1993年10月8日,至今24年。如今,议论顾城的文章在各大网站层出不穷,跟帖也是五花八门。而我,一个顾城当年的铁杆粉丝,面对各种评论显得无知又惶恐。真难相信,对于我曾经那么喜欢的一位天才诗人,我对他的了解实际上少得可怜!顾城,离我太远了,除了他的诗,竟然对他的经历和背景一无所知。

进而反思我们年轻的时候,喜欢某个人的理由极其简单。简单到粗暴!那时候的我们,还不太流行多角度看人,仅凭一首诗,某人一篇文,引起的共鸣,就足以震撼我们热血沸腾的心灵,继而设定出一个完美的形象来献给自己心灵供奉。我们很容易迷信某一媒体,迷信某一记者或编辑。总之,我们那时候对外界的人和事件,了解得很少,想像得倒挺多。

激流岛事件,当时,对我的影响是绝对震惊和震惊之后的坍塌。

中学时期,我以为,顾城在新西兰过得一定是无比风光的生活,比如会有成千上万的像我这样的粉丝崇拜他,他应该每天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奔忙在世界各地的会场,咏诵自己的诗篇,台下掌声雷动。或者安静地躺在阳光和沙滩上眺望远方,写下那些灵动的句子……

后来知道,当初的想象是不现实的。顾城和我们一样,也在为了生存而劳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奔波。

激流岛事件发生时,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不再是个天真幼稚的学生,多少有了一点辨别是非的能力。可是,我出于对偶像形象的维护,本能拒绝去弄清楚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当时信息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我害怕获得那些有损顾城形象的消息。毕竟报纸上那条简单的场景描写就让我不敢往下追问了。反正顾城走了,在我一个普通读者的心里,对顾城的爱也一起去了。

最近,各网站推送的消息中,反复出现顾城的名字,那个死去的心,又慢慢的活络起来。于是,空闲时间,开始上网收集一些顾城的故事,试着在似真似假的网文中找出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在网上浏览了顾城的《英儿》。

《英儿》这本书我早就知道,却这么多年拒绝去看,完全是因为当年有位看过此书的朋友对我说:真黄。就是“真黄”这两个字,让我排斥去读。实际也是天真地拒绝一切有损顾城形象的东西跑出来侵蚀我的大脑。

如今,绝对没有后悔当初拒绝看《英儿》这件事儿。当时我太年轻,跟本无法理解顾城对男女之间的情感的诠释。以我当年的欣赏水平,如果读了《英儿》,估计我就疯了,我一定读不懂那些文字里的美,反而再也不会相信天下的男人,和男人的爱情,对于婚姻将会产生毁灭性的恐惧。我会惊呼:我们还能相信谁?连顾城都这样!

我,当年顾城的粉丝,现已年近半百。在网上看顾城的照片,感觉他还是那么年轻,稚气未脱的样子,看着看着竟然有些像是看自己的弟弟的感觉。此时去读《英儿》,感觉顾城从我的神坛上走下来,浑身透着的人间烟火气儿。一个有追求、有欲望、既迷茫又无助的男孩子。书中对欲望的的描写,也没有让我感到黄。读到的尽是大段大段灰蒙蒙的哀伤,在欲望里挣扎、迷茫的哀伤。

有人给顾城定位为一个“病人”,说他严重精神分裂。是啊,有悖于法制与道德的畸形情爱关系,让很多人愿意认同这个说法。更何况还有文章描述其残暴的对待动物的态度以及他嘴里动不动就要死的言论。

但是我想问,为什们这么一个公认的病人,没有几篇文章描述他如何接受“救治”呢?

比如他的家人、朋友,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帮助他呢?

也许,我特别想读一篇文章《XXX和顾城谈心》的文章。但是,没有。如果顾城的朋友当初发现顾城是一个“病人”,我相信他们不可能置顾城与不顾,眼瞅着他走向绝路吧?难道说顾城根本就没有朋友,太多的人只是感动于他的诗歌,利用他的才华,而根本就不关心他这个人?或者朝更阴暗的地方猜测:本就是有许多希望顾城死,或许一个天才诗人的死亡也可以生出许多活人需要的东西?!

不,不可能。

因此,我的质问也毫无意义。

事实是,顾城死了,但是人们得到的,是一个连上帝都不满意的结果。

网上有人说,那个年代,有很多文人有情人,所以顾城有个情人也不叫事儿,只是他们不解谢烨为何公然接受,还大力支持。

看过《顾城哲思录》的都应该清楚,顾城其实是个思维极明白的人,他分析《红楼梦》里的黛玉和宝钗,精准到位、不差分毫。他认为,宝钗其实是看不上宝玉的……看过这些文字的人,谁敢站出来说,顾城分析的不到位!

顾城的文章,证明顾城心里很明白一件事——没有嫉妒心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宝钗要的是个家,黛玉取得是情。

自古至今有多少女人在取情还是取家这件事上纠缠不清呢?

女人从男人那里最完美的获得就是取情又取家。古今中外,深爱的男人忠诚不二的爱情,对女人从来就是最豪华的奢侈品。尤其面对一个不普通的男人,这种愿望就更显奢侈。常识认为,男人有了声望和金钱,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移情别恋。

于是,又有人不解,顾城没有钱,凭什么养小三?那么,如果顾城有钱,这种关系就可以成立吗?

不!

英儿到底是不是小三这件事儿,还另说。

但凡小三,大多是偷来的,可是英儿,却是请来的。同样冰雪聪颖的谢烨,难道不懂得把英儿搁在身边的危险性吗?

不,这样太低估了谢烨的智商。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顾城生命中出现小三这件事,是被人有意安排的。

一种可能,女人厌倦这个男人,不忍心就这么没着没落的扔下。但是爱,早已经谈不上了,有个替身愿意来顶班也不错。

所以,有文章说,其实后来顾城夫妻是已经办离婚手续的。我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毕竟,顾城从某种角度看真的不算好丈夫,吝啬、任性,竟然和自己的儿子争宠……这些性格缺陷任谁都难以接受。谢烨对顾城早期因为崇拜而衍生出的情爱或母爱,早就被艰难的生活消磨殆尽。

所以,谢烨离开顾城是迟早的事儿,只是在等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合情合理的时间节点。

于是,我也反对所有对英儿压倒式的讨伐。顾城与谢烨之间爱情基础的动摇是故事发生的根本。

顾城在《英儿》里,重点突出一个主题:性的欲望。

《英儿》展现出的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焦虑状的饥渴。不难想象,顾城是怎样的婚姻环境下生活了若干年。

英儿,并非倾城之貌,却在顾城的眼里美得一套糊涂。让人想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说顾城天生是个色鬼,是不是也太容易打发了?顾城是没见过女人吗?我怎么那么不爱信呢?

所以有文章说,顾城对英儿最初是强奸,根本就是污蔑!他若有这个毛病,绝对不用等到在激流岛上去表现本性。

有人说,英儿可怜,是受害者,我也不能认同。毕竟,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她尝试着折服了自己的偶像,对任何一个像她这样桀骜不驯的女孩子,被自己的偶像爱上,都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挑战,她只是顺从了自己的征服欲,而且,她成功了。但是,这个成功产生的后果她并不能接受!说到底,她不愿意和这个曾经的偶像生活在一起。虽然,嘴上时不时逼着痴迷她的男人抉择,但是心里并无多少诚意获得一个肯定的结果。恰恰这个男人的不能抉择就是她日后离开的绝佳借口。

横看竖看,顾城对英儿是绝对动了真情,当聪明人动了痴情的时候,才最会更让人可怜得心疼。表面看,一个浪漫主义的大男孩,永远拒绝长大,单纯的认定两个女人对他的感情之纯粹。

其实,又怎么不能够假设一下,是两个女人合伙欺骗了他?

雷和英儿本质上都是对顾城有所求的,但是表现得又都是无所求式。三个人一起泪盈盈的表演,入戏的只有一人。一个女人含着泪,随时准备撤退,另一个女人也含着泪,又压根儿不想接盘。终于,这个痴情的男人被拍在了沙滩上。看似是一个男人惹的祸,其实人人都有错。

如果,谢烨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女人,早在顾城和她的三观分岐的时候,提出分手,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英儿发现自己不适合顾城时,也选择早早的离开,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顾城的亲人和朋友们觉得不正常,及时介入,又是什么结果?

但是,这些假设,都没有意义。时光不可以重来。

有人说,在德国访问的时候,谢烨就帮顾城买了准备自杀的刀,还挑唆顾城先杀了英儿再自杀。不知道可不可信?

但是,有一个铁定的事实,顾城口述、谢烨笔录的小说《英儿》是真的。

还有人说,顾城原本打算写完《英儿》就自杀,给谢烨留下出版《英儿》的钱。不得而知,身为顾城之妻子,如果还有一点情份,知道故事写完之后的底牌是顾城之死,怎么可能配合他把这件事情做完,然后看着他去死呢?

也许,在谢烨心里,顾城早就死了。至少,她对顾城的爱,早就焚烧得连渣子都化成灰了。

夫妻啊,就是世界上,至亲又至疏的两个人!

顾城并非弱智的诗人,路走到最后,他明白了,他的世界热闹非凡,却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那些硝烟纷飞的场面都是虚假的,只为他一个人布置的道具,一场独角戏,别人都是看客。

有人说过一句话:人与人无仇,与自己的仇才不共戴天。所以,生命走到最后时刻的顾城,无比讨厌、痛恨的是他自己,他要打碎那个弱爆了的自己求解脱。杀死谢烨,也是他打碎自己的行动之一。用这个极端残忍的手段,否定了自己的一生,包括哪些美丽的诗行里的意境。

整个世界都震惊了!目瞪口呆。

于是,他残忍地亲手杀死了自己讨厌的肉身和自己肉身强烈依恋的另一个女人!在他的眼里,这俩人根本就是一个人,所以仇恨自己的他,也一并仇恨了她。

从顾城的遗书看得出,顾城和他人无仇,和自己的仇却不共戴天。

给了世界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唏嘘不已的结果,同时,给那些灵动的句子们加一个悲情的背景和那浓得再也化不开的哀伤。

也给了这个世界深深的思索:单凭文字,我们并不能看透什么。

因此,可能我们那些言之凿凿的结论和实际都存在些误会。但是,眼下能做到、能看到的仅此而已,我们都不约而同屈从了当下的认知。

当我们学会看待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件,再也不是非黑即白时,我们就少了些孩子气。少了孩子气的我们,也就向世界宣告:我们老了。

顾城,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那么做吗?

我想,也许,你不会那么任性了。也许,你会耐着性子,和我们一起,用黑色的的眼睛,去找到光明。

相关文章

  • 顾城,你去了哪里?

    《生逢灿烂的日子》,老三在和女同学第一次看电影时嘟囔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让很多人想...

  • 你去了哪里

    杨: -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寝室里空无一人,你独自坐着,空气无声地流淌、时间变得冗长而多余,你想说点什...

  • 你去了哪里

    怀念英勇救下学生的李芳老师! 第一次创作歌曲。 《你去了哪里》 词:L 赵 曲:L 赵 一场雨朦朦,一阵泥土香,伞...

  • 你去了哪里?

    七月的风 它带着冬天的寒意 七月的你 带着十二月的雾若即若离 触得到的你 触不到的温度和 跳动的心 看得到的你是触...

  • 你去了哪里

    一步一步,我们走得好辛苦。你说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一次一次摔倒在旅途,还好有彼此的搀扶。一天一天,我们快接近幸福,...

  • 你去了哪里

    总是期待着 一份真挚美好的感情 像阳光微风般明媚温暖 像雨中送伞那样恰到好处 熬过三年之痛 七年之痒 并肩奔向幸福...

  • 你去了哪里

    我的生活 还留下多少你曾来过的痕迹

  • 你去了哪里

  • 你去了哪里

    你去了哪里 我在这里 那天的风信子依旧浅吟 当初的许诺 在风中碎散 转身遇见的 是你碎了一地的影子 我在这里 你...

  • 你去了哪里

    你去了哪里为什么知道我在哪里不给我一点消息知道吗我一直在原地等你痛且深深地爱着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的很爱你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顾城,你去了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b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