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一个暴燥发狂的妈妈。这是我跟朋友煲两个半小时电话粥,谈论的议题之一。
她家孩子今年十岁,马上读五年级了,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每科的成绩只有60多分。这个成绩出来后,她把孩子很是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责怪他为什么学习上不用心一点、认真的一点。
她问我:“孩子学习这么差,作业也不好好做,怎么办呢?”
她说她家孩子,上课注意力老是不集中,考试附加题能做对,简单的算术题反而老是错,这不就是不用心、不认真吗?
明明感觉孩子蛮灵泛,应该是挺聪明的啊,怎么就是学习就学不好呢?她对这个问题很困惑。
我问了她两个问题:“你自己平常在家会看书学习吗?”“你平常是怎么教孩子的?”
她说:“我一看书就想睡觉,家里大人都不怎么喜欢看书。”
古语有句话:言传身教。言传,只是让孩子听到、知道,却不一定会去做到;而身教,则可以让孩子看到、知道,并且做到。
因为孩子从生下来到独立之前,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父母家人是跟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也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
所以,想要孩子有什么的行为,那就得先给他一个榜样去学习呀。如果身边的人不是刷手机、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出去玩,孩子又从哪去学那些学习习惯呢?
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贪玩的,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好的学习上的榜样,对于“学习”这么一件枯燥的事情,又怎么会愿意去做呢 ?
至于孩子的教导方面,她跟我说:“就更烦了。教他学个新的字,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每次都这样。作业也不好好的做,看他做作业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然后就是责骂他不专心、不认真、不用心。可是,我越骂,他似乎就起不愿意做作业。”
我问她是不是孩子记性不好,她说不是的,有时候很难的字,他又能记住。
我再问她,难的字为什么能记住呢?她想了想说,好像是因为难的字就是因为太难,所以她平常教他的时候,会详细地讲解,甚至有时候会把字拆分开讲个小故事帮他记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能记住。
我想到了“因材施教”这个成语,我跟她说:“你看,孩子在学习上,是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教的,而不是你整天念他要认真、要用心就可以的。既然他对于这种方式的学习记忆更深,那就要学着用这样的方式去教他,并且教会他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对吧!”
她沉默了一会,说现在只要她站在孩子边上看他作业,孩子就紧张得不行,根本就没法安心写作业,而且因为她总是批评孩子,孩子也不愿与她亲近了,似乎只要有机会,就想离她远点,怕跟她呆在一个地方。
聊完之后,她说要反省一下自己,或许不是孩子没有好好学,而是自己既没有做一个好的榜样,也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孩子,只会一味地怪他,逼着他去学,结果适得其反。
虽然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却是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适用的,也是做为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时的必务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