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两期《新课程评论》杂志,2021年6期中的一篇文章与自己息息相关,所以读起来特别用心,语句反复阅读,仔细推敲,心中愈加透亮,仿佛看到了前方的明亮之光。
看到文章题目——《让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点亮乡村的“庠序之光”》时,我第一时间就查找了“庠序”的含义:读音为xiáng xù,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首先从题目上理解,此文是阐述乡村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教育中的地位。其次读作者的简要介绍:作者汤勇,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体会到这篇文章定是经过作者对乡村教育的深入了解,实地考察,得出的成果。最后走进文章主体,深切感受自己所处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古人常在诗中表达自己的乡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经济落后的古代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化作杨柳,明月,春风伴随游子一生。现在乡村中的独特美好,是否会成为那些在城市打拼人内心的羁绊?乡村教育是否能把乡魂留在乡村孩子的内心世界中?据统计,2016年乡村小规模学校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87.98%,假想一下,如果这些小规模学校都撤销的话,那么还会有真正意义上乡村教育的发展吗?从师范学校毕业到现在,扎根乡村21年的我,见证了自己所在学校的变化情况。记得刚上班时,一个班级最少有20多人,现在一个班级最多有7人,人数的递减,导致我曾陷入迷茫,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试想每天面对两三个孩子的课堂,我们该怎样教学?玩伴缺失的孩子又该怎样面对孤独?这样的小规模学校,小班额班级的未来发展又当如何?据我所知,我们区的乡村学校都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燃起乡村教育的希望?
这几年,我一直跟随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所带领的乡村班主任研究团队进行学习和探索,从中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另一番天地,乡村班主任的另一番作为。我们也可以创造别样的乡村课堂,乡村课程,发现乡村教育的独特。此文作者也指出,乡村学校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乡村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风、民风,厚朴的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和乡土活动,都可以成为最好的教育。乡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小”,但更便于开展人本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更适合做乡土化、自然化、生活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在心里烙下对乡村的朴素情感,留下乡根,不丢掉乡魂。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面对未来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我一直深信,无法改变大局,只有努力改变自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尽一份力,发一点光,给乡村孩子以温暖,照亮他们未来的思乡之路。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的温暖之光
“对乡村来说,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便是一堆火;每一位老师,便是一盏灯;每一个孩子,便是一颗星。那火光,那灯光,那星光,虽然黯淡,但却是烛照中国乡村的一线微芒,让乡村温暖,充满无限的希望。
现实中存在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依然可以有它存在的价值,依然可以成为点亮乡村的‘庠序之光’。”
阅读上面两段话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些将要被合并撤掉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也有了存在的价值,也有了责任与使命,更有了无限的希望。突然感觉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竟无比地自豪。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可以有未来之路
如何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开拓未来之路?作者提出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从发展定位角度,不能盲目撤点并校,也不能“遍地开花”,要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本着合理,必要原则,确保学生就近入学,打造每一所具有乡村特色,独一无二的学校。
第二,在政策兜底上,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力倾情,雪中送炭。这一点,最近几年特别显著,国家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给乡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崭新的校舍、课桌,信息化一体机、电脑,水泥操场,塑胶跑道,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乡村孩子再也不用围着火炉取暖,再也不用在昏暗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在办学策略上,应该着眼于朴素而幸福,办一所孩子喜欢的乡村学校。注重乡土气息,乡土文化,乡土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接近自然,接近真实的乡村生活。用乡土材料手工制作装点校园,形成乡村文化;用阅读引领乡村师生丰富精神世界;用劳动实践充实乡村孩子学习生活;用大自然中的生灵滋养学生心灵;用民俗活动促进乡村孩子身心成长……
第四,在评价导向上,应该根据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持续发展和乡村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中要注重综合的评价,不能一味的看分数。其实从当前的教育改革来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学校,对于一些小学学校,都在降低纸质考试的要求,一二年级不必考试,取消期中考试。这样的做法是否能真正地把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主位?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进行漫长地探索与研究,反复地实践与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有效。怎样对乡村孩子,乡村教师,乡村校长,乡村学校进行有效评价,从而激发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活力,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第五,在教师短板的解决上,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这里作者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考核奖励、津贴补助上,尽可能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以此吸引优秀教师愿意到乡村去。这样的举措是否真的有效,作者列举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做法,这个地方为乡村学校建教师公租房、周转房,工资年收入高于县公务员6000多元,偏远乡村教师每年享受的津补贴高于县城教师2万元。有很多教师都不愿进城,都能静下心来育人。
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这份希望将是我前行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