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作者: 小石头小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4:31 被阅读0次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春天,又到了吃货们蠢蠢欲动的好时节。

    每当此时,我都会跟家人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荒郊野外,去寻找采摘各种美味野菜。

    这些生长在地里其貌不扬、甚至是让农民们头疼恼火的野生植物却在吃货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餐桌上的珍馐佳肴。

    然而对古人来说,看到这满地美味,除了吃他们还会产生什么丰富的联想?

    试想在一个天气还算不错的下午,某位诗人偶然遇见了一片长势喜人的野菜地,望着这些蓬勃生长的小小生命,他突然郁闷/难过/高兴/喜悦了,那就吟首诗抒发一下此时的感情吧。

    于是,这些野生蔬菜们不光出现在文人的餐桌上,还出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最近我读到初唐诗人王绩的一首田园小诗《野望》。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这首诗有山野秋景,有田园气象。但跟陶渊明笔下那种闲适安逸的田园意境不同,这位诗人觉得田园生活有些彷徨苦闷。

    于是,他在诗的最后两句写到: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用“采薇”这个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无依。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那么“采薇”这个典故是从哪儿来的?

    早在我国古代著名君子伯夷和叔齐的故事里,就出现了“采薇”。

    伯夷和叔齐是商纣王时期孤竹国君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国君死后,他俩互相推让,都不肯继承王位,双双逃到国外(所以中间那个儿子捡了个便宜?)。二人在途中正好遇到武王伐纣,体内正义的小宇宙爆发了,义正辞严把武王训斥了一顿。武王身边随从一看,哦呦,这两个刺头,敢辱骂我家大王,杀了杀了;姜太公一看,哇,好有个性,我喜欢,就做主把他俩放走了。后来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这俩人明确表示,我们就算饿死,也不吃你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一颗粮食,于是跑去首阳山隐居,靠吃野菜充饥(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好吗!),终于饿死在首阳山,当时他俩采摘的野菜便是“薇”。官方记录出现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两篇出现了“采薇”,即《召南•草虫》和《小雅•采薇》。

    《草虫》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在第三段中写到“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就是讲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南山上薇草都长出来了,而丈夫还有没归来,妻子跑去山上采薇,心中无比伤悲。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如果说《草虫》篇对“薇”只是略有涉及,那《采薇》篇就是专门以“薇”言情的了。

    《采薇》是《诗经》中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它的故事内核和时间线也被历代文人反复研究,产生了各种有趣的解读。

    第一部分借“采薇”这件事写出了战士服役时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重复三章,每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重要的话说三遍,战士们的“苦”和“思”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话锋一转,尽管打仗生活又苦又累还有生命危险,但是面对民族危机,作为国家的一份子要义不容辞冲锋陷阵,苦累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第三部分又回到了借物抒情上来,借着景物的春冬变化,表达了人生如四季变化无常的深刻主题,更是贡献了《诗经》中最著名、最有意境的句子之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那么“薇”又是个什么植物?

    初时说法它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水草,后来经过不断验证,认为古籍中出现的“薇”就是野豌豆,又叫大巢菜,豆科植物,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云贵等地区,生长在海拔800-2000多米的坡地、河滩、草丛中,总之就是很平凡很不起眼的一种野生植物。虽然外表平凡,但它可以吃,可以入药,可以做饲草,功能一点都没有打折扣。

    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因此,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古人就注意到了它,无论是隐居山野的雅士还是娉娉袅袅的女子,亦或长居边塞的将士,都在它平凡的身体里寄托了无限情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照见读书(微信号:zhaojiandushu)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如何文艺的吃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g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