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段,描写了回国洋船上的留学生的人和事。
这些留学生,大多都是职业尚无着落的青年。所以才会在这个时间回国-好从容的找工作。他们来自各个国家,却统一在巴黎增长夜生活经验。所以,也坐巴黎船的。
这简短地描述,鞭辟入里。讲出了这些留学生的表面光辉,留学生头衔,实际只顾玩乐。出国就是为了镀金。
这一段描写了中国的贫困女人和她的不被当作人看的孩子“被绳子牵着”,还有一个二十五六岁,衣着光鲜,肤白体瘦的女人。
她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满面倦容,愁苦可怜。一个白的干滞,身体线条太硬,平日里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
对于这两位,作者也是毫不留情的批判。批判那位母亲,活像报纸里讽刺画中的中国人。可怜又无知。疲惫以及懒得管孩子,将孩子像狗一样牵着绳子。
批判那位年轻女人,光鲜亮丽,却没有仁心。骄傲硬气的很。她孤芳自赏,自视清高。她看不起那位母亲以及她的那个孩子。当孩子扑到女人身上时,她便流露出嫌恶的表情,黑眼镜也遮盖不了。
这一些精简又精准的描述,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觉察力。
虽是在小说中,可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贫苦的人,一边悲凉,一边放弃爱的教育。光鲜亮丽的人,一边骄傲,一边硬气嫌弃。
如果不是重读这小说,我估计都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是小说的意义啊,带我看清这世界。也可以让我觉醒,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管是作为什么样的人。人生而平等。不自卑,不骄傲。不自甘堕落,也不自视清高。这样才能生出平等的仁爱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