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月
简单是家中养女,读到高中以后,就直接在学校住读了。
她就读的那所高中学校,是一所古老的教会学校,占地面积大,几乎是整个区中心所有中学面积的总和。
简单记忆中最早的教室在钟楼。两层红楼,坐落在中心花园前方。教室一例的玻璃大排窗,窗外,紫薇似乎像嫣艳的云霞一般,花枝婆娑,甚是优雅。有尖顶红瓦的礼拜堂,在巨大而疏斜的梧桐树影中,与钟楼遥相呼应。窗口,简直是一幅西方的童话。
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上晚自习。因为经常停电,学校的讲台上,除了一盒粉笔,就是一把蜡烛。
那时侯的自习,是绝对的自习,因为还没有高考。学生们都安安静静的认真做作业。好像教室里安装的主要是白炽灯,四大盏。中间还悬着一种叫做“汽灯”的灯,煤油汽灯。使用时,需要先加煤油,加压,预热,然后用明火把它点燃,比煤油灯亮,又没有蜡烛那样的怕风、有气味的烦恼。
简单并不排斥蜡烛,相反,她还特别的喜欢蜡烛燃点时的那种氛围。只要是停电了,她的课桌上,就燃点上了一支蜡烛。白色的,半尺来高,两厘米直径的圆柱形。上端有一棉线捻的烛心。点燃了一会儿后,小滴小滴的烛泪就悄悄地顺着烛壁一边,滴滴累累了下来。汤显祖的“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李清照的“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是深情款款的,温馨一片。其时的简单,好喜欢这些雅致的句子,对于烛的喜爱,伴随着许多诗词里描摹的朦胧的场景。
老学校,老老师多。当时学校有“三李”,三位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老教师,一个擅长书法,一个善作辞赋,一个熟知经史。这“三李”对简单的影响,今天回顾起来,似乎是深入骨髓的。
有时,停电的夜晚,在芭蕉婆娑摇曳的学生公寓旁,一排十分简陋的教工简易平房里,那大李的窗口烛光闪烁,烟雾缭绕。那又是三位老人家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了。
这时,在学校住读的简单就会拿着一本《古文观止》,悄悄的掩上门下楼,到三位老人家的房里,向他们请教。因为,人老了,根本就不能在烛光下看书了,眼睛会胀得疼,字迹也是模糊不清的。简单知道,这种时候去请教,就不会打扰他们。
“三李”对这个小姑娘还是很喜欢的。一生都是单身的大李和三李,更是已经把她视作自己的孙女一样的看待。
大李老师的书,堆积如山。阁楼、书架、床板、书桌,哇!天上地上,到处是书。大多都是古籍,还有很多的工具书。床上头,还搭了个暗楼,专门放书。这位长年对襟灰布衣服的大李老师,是《汉语大词典》最初版本的编委。就凭着这个,你就知道,他的学养多么深厚。
简单去了后,就在满屋的烟雾中,靠着门端个单杌子,靠着书桌坐下来,在黑糊糊的烟灰缸旁,打开自己做的笔记,查阅相关工具书,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如痴如醉地听三个老人旁征博引,海阔天空。那个时候,简单虽是桃杏年华,却因为读书太少,见识太少,只觉得这“三李”简直就是知识的海洋。他们的渊博大精深,他们的超强记忆,他们的谆谆态度,令人顶礼膜拜。《左传》的一些文字,就是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启蒙。
高中停电的日子里,给了简单无限的快乐。至今回忆起来,她的眼前,就是片片烛光映照下的一本本溢满烟香的书籍。那一个个停电的夜晚,格外的难忘。简单在他们那里所感受的不仅仅是难忘的师恩,更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简单受到影响,开始学着写诗。他们就轮流着从杜甫讲起,偌大一本《杜工部集》,他们几乎从头讲到尾。简单作下的笔记足足三大本硬面抄。在后来区里举办的“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展览”上,很多人都见过这三个本子,上面红笔旁批的就是三个老人留下的墨宝。可惜的是,展览不知道是何时结束的,作为原件展品的三个大本子,也音讯杳无了。
简单记忆中接触的第一首诗,是驰名江城中语界的大才子小李老师讲的。一张烟盒纸上,高个宽肩的他写着一首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秋兴》八首的第一首,也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当时他把这首诗默在烟盒纸背面,灰白头发梳成齐耳短发的三李,精神矍铄,直接拈笔挥毫,一气呵成一张小楷,清秀端雅。这三李老师,可是曾经担任过这个老学校副校长的人,而且是前无古人的一位女性校级领导。简单是傻乎乎的站在一边,心里除了崇拜还是崇拜。风雅倜傥的小李老师要求她先背熟。等到简单可以背了,他就摇头晃脑的十二万分投入的讲解了起来。讲了些什么,大都忘记了。只是对“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印象深刻。杜甫从成都到夔州,花开花落,转眼已过两载。丛生的盛放着的菊花,催得故乡之念化作伤心泪,“感时花溅泪”;诗人的小船还系在柳树下,只能停泊在岸边,不得出航,就如同把诗人和故乡牢牢地系结在了一起。诗人飘零在外不得归乡,是何等伤痛!诗人用身边最普通的事物,来传告自己内心最深沉的情思,寄托乱世之时民之所望。与大李老师一样,小李老师也是一烟灰色对襟布衣,儒雅非常。
简单曾亲眼目睹过学校老师们排着队,从二环线外的墩子上,徒步前往内环中心的体育场去开批判会。除了零星几位女老师以外,全是像大李小李老师一样,穿着对襟灰布衣的男老师,垂目低首,淡然地相跟着。以后很多时候,见过好多教师团队,不止一次与人交流过,简单很是与有荣焉地说:咱那学校当年的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最高。
丛菊N开了多年,当一个作家的念想,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现实。现如今,简单还被冠上了“诗家”这样的名头,究其实,她写诗的底子,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由三李给打下的。简单惭愧的是,无论如何努力,恐怕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三李那样的高度。
武汉四中钟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