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海文荟想法
语文之美之㊴ 备课《陈情表》(一)

语文之美之㊴ 备课《陈情表》(一)

作者: 李玲_5473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20:07 被阅读0次
    语文之美之㊴ 备课《陈情表》(一)

    2019·5·16

          今天下午“一课一研”,季老师分享文章,重提“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做到统一”。有所触动。教研结束,我继续备课《陈情表》。有所思考。记录如下。

          第一个环节:知人论世。想从两个问题入手。

          设问1:本文创作于哪一年?

          书下注释是没有具体指出的,但是,我们可以从筛选到的相关信息里准确推断。信息1:书下注释指出李密的生卒年月——(224---287);信息2:文中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那本文应该创作于267年。

          设问2:李密为何坚持“不为官”?

          学生很容易结合预习指出李密要“尽孝”这个他在文中反复强调的理由。但不限于此。不孝有三,其二便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为官”在传统思想里,似乎是更高层次的“尽孝”;另外,从现实角度思考,“为官”“尽孝”两者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其实,公元267年,是个很微妙的年份。强调孩子们已知背景信息:蜀汉(221-263),东吴(222-280),西晋(265-290)。结合李密的生卒年月,我们能不能更深入地剖析下他“不为官”的原因?

          此时蜀汉刚刚灭亡(李密是“故老”,古人“一臣不事二主”,精神洁癖),西晋刚刚建立(司马炎建晋,开国皇帝露出温情一面,不知何时会露出獠牙,一般不会让大家等太久)。再多点一点:当时东吴还没被攻下(司马炎之心,也是路人皆知啊。李密曾任蜀汉尚书郎,有辩才,屡次出使东吴。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李密也是有数的)。

          设置这两个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孩子们阅读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之前阅读文言文本,设题考查文化常识“征辟制”,选项内容“辟命:征召为官,任命以官职。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官府征召称之为‘征’,皇帝征召称之为‘辟’”。选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司空、太尉”皆为官职名,只能代表官府,后面跟的是“辟”;“诏”专指皇帝所发的文书命令,用在“征”前。由此信息可推断出选项表述错误。二是培养孩子们能够“根据已知推断未知”的能力。同样的例子,在已学过的《张衡传》中,有“连辟公府不就”,意思是“张衡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也能够推断出选项表述正好颠倒的错误。很多孩子清楚地知道相关的历史知识,能不能迁移到这里来?或者说,孩子们脑袋里存储了海量知识,他们不能够灵活地“调配”,很遗憾。平时的学习过程要积极引导,努力培养,才能减少遗憾。

        由此,得出李密创作此文的明确目的:辞不赴命。这一结论为第二课时分析文本的高妙之处铺垫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之美之㊴ 备课《陈情表》(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ka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