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考报告(2021)(高考蓝皮书》指出:对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考查是未来高考的首要目标。尽管高考试题年年有创新,但是高考试卷的大头,或者最主要的考查点还是学科思维能力,这是无法改变的测量目标。
这样的测量目标,试题必然多元、灵活与开放,就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必备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落脚在每天课堂的实施上,但很明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差异和思维品质的差异,注定了要分层次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落脚在如何有效度地去实施分层教学
我找到了这本《解密分层教学》,这是一本很薄的小书,只有15万字,但从方方面面说到了分层教学的意义,所面临的问题,要注意的方法,如何去落实,还有精彩的课堂案例。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1.发展每一位学生
分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发展。同在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很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差异非常明显。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域有所发展必须实施不同目标和要求的分层教学。
2.适合认知目标的梯度化
布鲁姆的认知教育的目标: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同一节课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他们可以达到不同的认知目标。
比如理解上落后学生可以达到知道、理解和简单应用的目标,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分析达到分析、综合和评价的目标。
二、目前分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个别学生心理受挫
有些同学分到了较差层次的班级,变得意志消沉,行动力、学习的动机更弱,觉得自尊受到伤害,更不想投入学习。
2.缺少榜样的引领
较差层次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是行为习惯较差、成绩较差、缺乏自制力、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课堂气氛明显下降,这样的课很难上。就好比是“一池水中没有一条大鱼”。
以上两点是家长们反对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但是分层教学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学生都有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要在避免以上两个问题下开展分层教学。
三、分层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平等尊重
教学分层只是学习成绩的分层,而没有人格的分层和能力的分层,以及情感价值的分层。不管是分到哪个班,都受到平等的尊重,都有相同的权利。
如果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不会感觉到受到歧视,他又在分层教学中得到了发展,有更多自信心进步更快,那么他也会认同分层教学的模式。
2.流动性
让学生知道教学分层是可以流动的,继续努力,那么可以分到更高层次,现在还不在更高层次,只是因为努力不够,那么就想办法去弥补就可以,这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思维的重要方法。
3.激励性
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就是要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所以要创造丰富的情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分层次之后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学习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这才是有效分层教学的核心。
四、分层教学如何去落实
走班分层
国内流行的分层教学主要有两两种,一种是走班分层,一种是班内分层。
走班分层,是指将各行政班的同学按学习差异分为若干个层次,与另外班级相同层次的学生再组成教学班级。
比如在北大附中取消了班主任,弱化了班级设立了单元和导师,高一高二大面积的实行走班上课。老师和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同时搭配导师制及一个老师对十几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建议。
班内分层
走班分层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和老师以及硬件设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学校并不好操作,目前我国实现分实施分层次教学,大部分都是班内分层,班内分层是指对自然分班的学生实施教学分层。
3.班内分层教学的落实
备课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编制出面向全体学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分层教学目标体系。备课时备学生也是指要了解学生的起点和已有的经验。
教材内容分层
据学生的差异,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层面,把教材难度划分成几个区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接收到的信息感受到适宜。
书中列举了大量分层教学的实际课例,最主要的是不同难度的题给不同的学生去做。
设计的教学活动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的学生是以讨论有的学生是一思考,有的学生是一动手有的学生事宜分享和表达。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
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是所有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我要是提问要分层次有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
教学方法多样化有侧重
还有评价分层,还有作业分层,这里不赘述。
对于常规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等。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层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等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你说对我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以前一直以为分层教学,要有非常大的动作或者设置很多的活动,但实际上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在实施分层教学。
我们不同层次的问题梯度,问题的变式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形式的不同,都是在分层次的去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这所有的分层教学的活动中,以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用得非常好的办法是让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
会的学生在跟他人讲解的过程中,更清晰的梳理自己的思路,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而不会的学生听到来自于同伴的讲解,会敢于询问和质疑,也或许更适应同伴的讲解思路,有相应的提高。
在他们互助的过程中,会的同学因为教会了别人自我效能感增强,而原本不会的学生通过认真询问探索成绩能力也有提高,也会增加他的效能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