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有一个叫山川早水的日本人在四川高等学堂教书。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山川早水在四川境内旅行,从宜昌出发,经三峡巴东入四川的巫山、云阳、大竹到成都,再经眉州、嘉定府、峨眉山,对沿途的民生状态、风情风物、历史古迹等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并配有一百五十多幅照片和插图。书名叫《巴蜀》,1909年由东京成文馆出版,据说,这是清代末期国内外最详细的四川游记,现将乐山部分择要转发,供喜欢的朋友阅读。
七月十九日,向板桥溪划行。一觉醒来平羌峡已过,巳到黑甜乡的背后。板桥溪在右岸之山崖上。令船夫买来盐和煤。走十清里,到荔枝湾。又走十清里,过桓梁子(通江),江面变得非常开阔,望洋洋之大流,在遥远之下游中,水边的城墙可以确定这就是嘉定府城。
从桓梁子走十五清里,上午十时到达城下。由成都下行到嘉定,通常为四天的日程,因为正逢高水时期,仅两天多就到了。
城下布满大小船只,我等之船好像没有靠拢之地。左划右划,难以找到有宽松之处。只乘别的船尚未站稳之时,赶紧插尾挤入。以旁边相接的船为跳板上岸,若把轿子、行李、炊具、寝具等搬上岸,各处查看是否有遗漏物品,是否有船夫隐藏之物。之后再付约定之船费以及酒钱若干。结束船上的生活后赶紧上轿入城。令轿夫抬到最好的旅馆那里。不一会儿来到去年服部、和田两大人曾投宿之处,名曰“富有官店”。抬入,我先下轿,询问栈房,是否是两大人投宿之处。竟然不知道。决定另选他处,再冒酷暑,此处彼处寻之。最后投住距富有官店不远之文星官店。虽然,里边的设备与以前住的地方差不多,但是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了。
嘉定府城位于岷江与大渡河之汇合点处,是古之嘉州,人口三十余万。作为货物集散地,其大小仅亚于重庆。在下游虽有叙州、泸州、忠州等地,但商业之盛都赶不上嘉定。作为工艺品尤为有名者,是纺织品。其中称之为嘉绸者,就是此地之特产,大量运住全省各地。此地属川汉铁路预定之通过点,将来这里要建成一个大车站,其昌盛是今所不可想象的。这一天我见一艘英国炮艇停泊于码头之上方,是乘夏时之涨水,由重庆逆航而来的。重庆至嘉定之航路,与重庆至宜昌相比,危险少,水量多姑且不说,就嘉定而言,几乎可称之为扬子江之源流,当然也就可以是扬子江之上游了。
1934年乐山市区图却说一行人入文星官店。突然从外走进,室内一片漆黑,咫尺不辨。手探皮包,从中取出几支蜡烛,将其点燃,发现此室以前一直是关闭的,潮湿闷热,宛如坐在蒸笼中。我抄道进了邻室,身体稍微感到凉爽。
行李整顿完毕,该做饭了,在房间入口处有厨房。柴米油盐菜肉由我上街去买。在来来往往人多显眼之处,我等按照自己各自分担任务各服其劳务。日本大男人至此已一文不值了。
夏之长日,总坐在屋内受臭虫之袭击,极为愚蠢。想出外走走,约午后二时由旅馆出发,先奔向府城对岸之凌云山,一路上边走边看市街之面貌。去凌云当道之处,可能是城内第一大街,内外各种商店鳞次栉比。与旅店的污秽相反,石街两旁之店铺宏伟、整洁。
不一会儿,走到码头,乘渡船到彼岸。这个渡口是市民醵资建成,规定不取任何渡金。此种做法其他地方也常有之,俗称义渡。彼岸一带是高岗,凌云山是耸立于其右角之最高山。由船停靠的地方起,直接修起石阶,沿着这个石阶往上登可见有数户人家之小村。村头有一大门,上面题曰:海音寺。村中有一所破寺,就是海音寺。走过寺前,有在崖上所开凿出来的石阶,登上约三个回折,到凌云山腰。其路左靠崖壁,右临激流。左崖面上雕刻之字像甚多。但因崖质松粗,多被剥损不能辨认。其中刻有“回头是岸”四个大字,每字约三尺多见方。虽然笔者不知是谁,但字力劲健,实可算是上观凌云山之一景。走两百多公尺,路又见陡。站在坡下仰望,见有楼门遥遥屹立于上方。路边全是树林,在缺树之处,江水闪闪发光,可映在脸上。
凌云山东坡楼石刻山上有座大庙,叫凌云寺。仰望之门,就是其头门,门上有幅楹联:“九顶云霞披雾出,三岁(江)风雨渡江来。”好像是在表现有飘然意。第二门题曰:“干青云而直上,支百川而东之。”到正殿,规模极壮可惜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尚未予以修复。从正面之本殿开始到左右两旁之回廊,檐崩柱斜,对此无人过问,任其颓废。即使如此,也可名之曰:凌云之胜。若想完全修缮,不仅只凌云山,整个四川之名刹皆在渴待之中。但如今若收缴数万两之修缮费,极其困难。本殿正面有释迦之大像,其左右之壁前配有十余尊之罗汉塑像。至于殿后之廊间有数百尊之小木佛并列。前年和田氏登峨眉之时,在途中曾得过唐代雕刻绝好之小木佛。有此先例,我等也想得到点什么。陪伴一僧,不顾辛苦地急想能彼此认识,可是不走运,徒劳了之。
主僧出来,引至客厅,虽为废寺,却尚有某些清雅之气。我以前知道,凌云与东坡有关,想必有某些书碑便问僧。答曰:东坡之书画之拓本有数种,可是此乃非卖品,目下本山正在募缘修缮费若有应分之喜舍,可进上。我先让拿出其拓本,三人各取五六种,共付银三元。作为拓印本之货款,可以说是高价。
凌云寺是唐代所建,此说法已得到证实。但唐代之何时,我尚未考察。据《乐山县志》载,明初重建而明末又毁于兵火,其后康熙六年(1667)蜀皋李褕霄重修之,乾隆中有一名曰衷以壎之知县又将其重修,以至今日。
出寺,于右方俯瞰岷江。沿崖上之路左行,在崖角有一亭。亭下一个绝大之弥勒佛像刻于临江崖壁上,蜀中号称嘉定大佛。自上弯身下看,只可看到其面之一部,眼睛上面生长尺余长之毛草,成为自然之眉毛。《吴船录》记曰:“唐开元中僧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像以镇之,高三百六十丈,顶围十丈,目广二丈,为楼十三层,自头面以及其足,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佛足离江数步,只有在船上方可观其全像。然而佛像之前,号称佛头滩,当岷江大渡河二水交冲,波浪除恶,不易靠近。
往前走约二百米,通向弯道石磴的左边。这一带地势比凌云寺所在之地更高。而且,没有任何树木。眼界开阔可尽情嘱望。沿磴而上其尽头为凌云山顶。顶上有一所似庙宇之建筑,就是东坡楼,是民间所谓东坡读书之楼。东坡在世时,喜此地之风光,筑读书楼,今之东坡楼是后人遵其旧规而营造的。⋯⋯到楼上,中央有一佛龛,里面祭有三苏之像。二子之像是小时候的,头上全结羊角发型,与眉州三苏祠所祀不同。楼三面敞开,东望凌云一带之群山,西临岷江之浩流,又可遥望七十里外云际中之三峨。⋯⋯
七月二十日,午前七时由客栈出发赴峨眉,经高标山下出西门,雨后之草路挂有冰冷的露珠。时恰玉米之收获时期,农家没有将其晒干的场地,满田地都像是铺满了碎金,金光闪闪。从西门外到这一带,有一种树像是桑树,枝叶繁茂。我此行结束回成都后,才知道这种树是有名的白蜡树。今据我所闻,就白蜡的采集程序,想分如下四项记之。所谓四项就是虫树、蜡虫、蜡树以及白蜡。虫树,蜀人称之为冬青树,又叫爆虼蚤,就是能产生分泌白蜡之蜡虫的树,所以一般叫做虫树。
一百二十年前苏稽观音阁出村沿小河左侧,丘陵右侧前行,见丘陵的中部有两个小洞,因距离远,不能测其大小。十时到雅河之左岸。雅河源于雅州,到嘉定汇合流入大渡河,流向东南,与岷江汇合。就是《吴船录》六月辛卯记中所谓之燕渡水。此岸,沙碛洲渚交织相间,约达全幅之三分之一。洲上绿草丛生,犹如展开一端之毛毯。处处有牧之水牛,牧童有的骑着,有的牵着,有的去摘岸边的野花,似羲皇而上之天地。已有四五人到渡口坐在石上休息等待渡河。因为想快点过去,我与木田先生上了船。从中游以西开始,水势迅奔,波浪翻滚如开了锅的水。乘客皆目瞪口呆,片语不出。船行了一百米多,到对岸。大野氏后渡,望之,小舟犹如一片树叶。等待一行在岸上聚齐,沿河边往上走数百米后,左拐入村。村中酒馆茶店,悬帷设棚与日本并无两样。出村有田间小路,其间也有平贯通路,墟墟落落点缀远近。上午到一小邑,名叫苏稽,听说距嘉定三十清里。苏稽是水边小站,由嘉定出发至此,始逢集市。其位置,大概在嘉定府与峨眉县的正中间,正当其要道,登峨之客必止步休息,不拘其偏僻,故人烟增多,商户繁盛,其名自古以来就尽人皆知。小憩少时出发,西边有一小冈,蜿蜒绵亘左右,其上树丛竹丛疏疏。沿陡坡往上走一二百米,路左有一古阁,署名观音阁,檐塌瓦破,颓废得难以支撑。然而,东边几百米之处,其景色是一幅绝好之画。下坡又进入田间,经高山铺,到半镇子场。半镇子场是一条石铺街,其洁净实属罕见。到这里可以望到峨眉山顶出现于烟云之上。
五时入峨眉县界,路旁有石标,题曰“峨眉山东界”。六时到峨眉县城,在客栈大和官店投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