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64篇《卫风木瓜》(全)

《诗经》学习第64篇《卫风木瓜》(全)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23:59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64篇《卫风 木瓜》

    【原文阅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qióng)琚(jū)。匪fēi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参考】

              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字词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本义为赤玉,后来引申为形容玉美。琚(jū)是佩玉,与“琼玖”“琼瑶”同指美玉。除本诗的琼琚、琼瑶、琼玖三词外,其他诗篇如琼华、琼莹、琼英、琼瑰都是形容玉美。

    (3)匪(fēi):非。

    (4)好:结好之意。《字诂》:“盖合二姓以成配偶,所谓好也。”

    (5)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6)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7)玖:黑色次等的玉。《说文》:“石之次玉,黑色。”琼玖,泛指宝石。

    【诗歌赏析】

          《木瓜》是现今传诵极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此诗众儒的解读也有分歧。《毛诗序》认为,“《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后人认为有些牵强。《鲁诗》谓“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偿矣。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古之蓄其下者,其报施如此”(《贾子新书·礼篇》)。于诗旨似乎也不符合。朱熹认为“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诗集传》)。方玉润则认为:“此诗本朋友寻常赠遗之词。”闻一多认为,这是男女相爱投瓜报琚之歌。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有些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本诗主旨说法不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木瓜”也成了美德与爱的一个隐喻。             

          在此,个人倾向于这当是一首男女相悦而互相赠答的诗。在瓜果成熟的日子,男女聚会,女子把自己采集的果实投给她中意的男子,男子则回报玉佩以定情。闻一多认为,此诗当是言“女之求士者,相投之以木瓜,示愿以身相许之意,士亦嘉纳其意,因报之以琼瑶以定情也……意者,古俗于夏季果熟之时,会人民于林中,士女分曹而聚,女各以果实投其所悦之士,中焉者或以佩玉相报,即相约为夫妇焉。”

              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普通的瓜果;琼琚、琼瑶、琼玖,则都是美玉。对方送我这些微贱之物,我却要回报他美玉这样的宝物。因为这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同他永远相好。诗人之意,原不在物,仅欲表达爱慕之诚,以永结情好。

            这首诗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叫“投木报琼”。这个成语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另一个成语,叫“投桃报李”。

            投桃报李也出自《诗经》,是《大雅·抑》中的一句,原文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送给我一篮桃,我拿李子来回报。后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送出去的和收回来的差不多。我们日常人际交往,基本上就秉持这个原则。

            但“投木报琼”可不一样。木瓜也罢,木桃、木李也罢,都是入不得口的涩果子,而琼琚、琼瑶和琼玖,却是珍贵的玉佩。这两类礼物太不对等了,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那么,它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呢?

            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重义轻利。你送给我一个木瓜,这不值钱。可是,在我心中,这情义的分量一点儿都不亚于美玉,所以我才回报给你琼琚。我这样做不是跟你等价交换,我是真心与你相好!这样的重义轻利,情比金坚。并不因为赠物轻重、价值高低而影响男女之间的情感,由此引申出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要表达的是永远的珍重,珍惜他人是最高尚的情意。后来也有“投之木桃,报之金玉”之语,以表人敬我一寸,我还人一丈之意。

            “报之以琼琚”的“报”,是表示对女子爱情的回应。男子之所以要报之以玉类饰物,大概是因为:其一,玉乃男子随身佩带之物,有象征男子的意义;其二,古人认为玉乃具灵性之物,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避邪,保佑平安,有吉祥之意;其三,三代时由于人们对玉审美价值的体认,使玉有了象征君子德行的意义,即所谓“君子比德于玉”。男子将玉佩赠给女子,意味着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女方,也意味着对女方的良好祝愿和对自己品格的肯定。

            显而易见,《卫风·木瓜》里谈的不仅是礼尚往来、更是薄来而厚往、重义轻利的精神。“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意味着, 在回报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分斤掰两,计算投入和产出,我们只需要知道,人家曾经真心对待我们,我们也用真心回报人家。

              这首诗蕴含着特别能够深入每个人内心的美好心愿,它符合人性中美好的愿望和需求。可以由此想到,儒家的“礼”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契合这种人性美好的需求。有这样的一种君子般的情谊在,无论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美好的情感都可以生发出来。这种高尚的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

            正因为这感情太美好了,后来,人们再用到这首诗的时候,就慢慢引申到其他场合了。它成了无论对个人感情、对友谊、对爱情,甚至是君臣关系,还有国与国之间关系,都可能适用的一种原则。当然这种关系推广到后来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虽然国际关系比较复杂,但也一直是追求的理想状态。

    【《木瓜》学习的背景知识】

    木瓜与琼琚

            什么是木瓜?可能有人会说,木瓜我吃过呀,水果店里有的是。但我们现在常吃的木瓜是番木瓜,原产美洲热带,17世纪末才引进中国,正确名称应为番木瓜,当年身处河南的卫国人可没见过。

            《诗经》中的木瓜,是蔷薇科木瓜属,小乔木。木瓜果实熟透后呈金黄色,果皮有白霜溢出,又酸又涩,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同样,第二段的“木桃”也罢,第三段的“木李”也罢,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的不怎么好吃的涩果子。

            什么是琼琚?按照中国古代造字的原则,斜玉旁的字,基本都和玉相关。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字公瑾(jǐn),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琼琚”“琼瑶”“琼玖”这三个词都是斜玉旁,也都是美玉。为什么美玉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呢?因为中国古代特别崇尚玉,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又说“君子比德于玉”,也就是君子的操行都应该像玉一样,所以古代的贵族都佩戴玉佩。玉佩的名目特别多,于是就有了琼琚、琼瑶和琼玖这样的区别。

            古代中国崇尚“君子比德于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谓见玉如见人。也足以说明,玉对一个男人很重要。

            孔子云:“昔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文化史拓展:男女相报的特殊含义

            在人类的原始分工中,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瓜果之属为女子所有,故《春秋元命苞》云:“织女星主瓜果。”男悦女则相赠以猎物,如云“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女悦男则赠以果类,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云:“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今西双版纳勐猎傣族中,女子求爱,往往唱情歌与男子答对,相邀其坐于自己身边,以槟榔果相敬。

            《晋书》言:“潘岳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见其貌美,投之以果,遂满载以归。”清田雯《苗俗记》云:“狆家……贵阳、都匀、镇宁、普安皆有……亦于孟春跳月。用绿巾编为小圆球,如瓜,谓之花球,视欢者掷之。在室奔而不禁,嫁乃绝之。”通俗小说如《绣球缘》《南唐演义》等,皆有抛绣球招婿之事。此类当即投瓜、投桃古俗之遗存。(参闻一多说)

            诗中的“报”字也很值得注意。这个“报”不是一般的报答,而有男女相报的特殊意义。《左传·宣公三年》有“文公报郑子之妃”,广西平南将男向女家报知结婚日期叫“报吉”,湘潭地方叫作“报日”,台湾地方把向新妇娘家告知婚讯息叫“报包”。

    参考资料:

    《诗经讲读》,刘毓庆;杨文娟 著;胡晓明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64篇《卫风木瓜》(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mz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