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国学,或者谈及风水,现在很多“大师”就会祭出《易经》来和你说事儿。
上到阴宅阳宅,下到取名择业,林林总总,各显神通。
有趣的是,问起根源,不少大师会言之必推《周易》,会告诉你《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但,《易经》就是《周易》吗?只有真正的大师才知道,谈何容“易”。
对于“易”这东西,其实很久以来都存在一个误解。
而中国易学研究会一个通行的认识是:《易》到现天,按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曾经先后经历了盲易、周易、唐易、明易和清易这几个划时代的阶段。
盲易——
指的是在中国甲金文出现以前的易学体系,这是一套先了文字之前形成的系统,基于当时的认知水平,盲易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这个阶段,易学完成了对人类对天体运行规律,如日月运行规律,年度四季周而复始的规律,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等等。
周易——
是在盲易的基础上,用文字记载和梳理,并经过总结和延伸,广泛加入军事方面的应用,指导了上千年社会上层体系的运行。大家所熟知的《封神榜》,还有广为传说的三国里的各大战法、阵法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当然,此间易学对自然规律的活用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唐易——
经过对周易的不断深入研究,至唐朝时,以李淳风、袁天罡、杨筠松为代表人物,易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一系列的拓展,直接将原本服务于国家机器的学问拉进了生活领域,指导并实践出一套适用了平民大众生活的理论。在这个阶段,相宅和建筑之术开始基于易学体系而逐渐发展成熟。
明易——
如果把周易当作是非凡的开始,唐易是易学的“青春期”,那么明易就是易学深化路上的“事业成熟”期。因为到了明朝的时候,易学开始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全面开花,不仅是生活受“易”指导,而且在科技版块里面,基于易学的创造和发明更是层出不穷。如果需要一个路人皆知的例证,那么明朝时期对中国四大发明的成熟改良和广泛运用就能证明这一点。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明朝时期的易学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来成为现代易学研究里广泛使用的罗盘标准——蒋盘,就是此间由一代“地仙”蒋大鸿及其后裔推出和改良的。
清易——
在易学发展史里面,清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众知的清朝,相对于汉文化而言,满清入关就是一次外族文化对汉文化的清洗,即便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库全书》也可算作是本质如此。出于对已经成为汉文化军事、生活、科技等社会各层面的基石——《易》学的敬畏,也出于对政权稳定的渴求,清政府用《四库全书》完成了对社会发展后果的保留和弘扬,同时也完成了对社会发展基因的边缘化改造——从此,易学里唯物辩证的部分被剔除贻尽,却保留并诱导了易学往唯心的方向发展,诱导勾勒出了一个易学始终和封建迷信扯不清楚的局面。甚至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原本是留给盲人专享的饭碗——批八字,也被当时饥寒困苦生活状态下的易学研究者拿来作为活下去的本事,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易学发展进入到最黑暗和困难的低谷。
幸运的是,易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对易学的本源和发展有了足够的客观认识,也对易学的指导运用有了更多更高的统一看法。不久之后,据我所知,将会有一部划时代的易学著作,来对当前的易学研究和运用作出一个规范,到时业界会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焕发易学研究、指导未来数百年社会生活的春天,咱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