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子晨
请记住,人生所有,不过当下一瞬,
而这一瞬,短暂如青丝;
余下所有,不过是已逝之过往,未见之明日。
人生,不过当下一瞬,
而终其流连,不过世上一隅。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上周六,晚上十点多,我洗漱完,本打算准备上床睡觉,结果没有忍住手机的诱惑,就打开手机刷了一下,看到了《朗读者》的上一期视频宣传“胡歌十二年后忆车祸事件”。
马上就被吸引了,因为胡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从当初的《仙界奇侠传》到后来的《琅琊榜》,再加上他的故事,从荧幕上、报道中都能看得出来他的成长、蜕变,不张狂,保持着对演员职业的敬重,对生命的敬畏。
这期《朗读者》的主题是生命,董卿用生命这个主题想要阐释什么呢?我带着好奇心和对胡歌朗读内容的期盼打开了视频,看了起来。
看的我热泪盈眶。
生命
生命究竟是什么?
生命有厚度,有长度,有温度。有不可承受之重,也有不可承受之轻。
节目里董卿说:人这一生中,唯一确定的就是死亡。
再继续,谈到生命,就会谈到生存还是毁灭,就像胡歌所朗读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谈到生存和毁灭,就会谈到时间,因为生命有长度,有时间的限制。
就像一位朗读者在朗读亭里读的《素年锦时》:
时间给予感情珍重的质地,比稀少珍贵的金属更难以挖掘及开采。
曾经,听过一句话:
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待生命的态度。
但是,另一句话,又出现了:时间就是金钱。
社会上,新闻中,周围人好像鬼使神差地就变成了“你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你对待生命的态度”。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刺激着社会上每个人的神经。
教你月入100万的,营销的,往往卖课的人确实赚了100万,而你却成了接盘侠。
其实成了接盘侠,也就是金钱上损失了一些,真正损失的是你的时间。
时间管理告诉我们要对时间进行管理,更深一层的是,时间不能管理,管理的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比如精力管理、目标管理。
那有没有一种更高维度对时间的探讨呢?还真的有这么一本书哦,那就是《时间的悖论:关于时间的科学》,这本书所探讨的就是:
时间的悖论时间观
作者是美国的菲利普.津巴多和约翰.博伊德。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科学协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由于他数十年来在心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协会为他颁发了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再看这本书的推荐人就知道作者和这本书有多牛了。推荐人有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塔勒布(《黑天鹅》作者),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小说家)
看到“时间观”这三个字,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呢?不像时间管理这么接地气。
能称得上“观”的,都是很重要的,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可这些“观”有什么用呢?
比如你知道了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知行合一",知道了学校校训是"厚德载物",又能怎么样呢?
我以前也一直困惑这个问题,这个“观”究竟能干什么?慢慢地发现,这个观可以让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做出决定,付诸行为。
比如,工作>一切的价值观,可以让你变成工作狂,金钱>一切的价值观,可以让你疯狂。
那时间观是什么呢?书中作者列出了很多对时间研究的心理学家的观点,本书作者认为:
时间观常常使无意识的。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各自持有的对待时间和过程的个人态度,会将我们持续不断的时间流分成不同的时间类别,从而赋予生活以次序、连贯性及意义。
这个定义里,提到了无意识,也就是说,你对待时间的态度有时是很难察觉的,书中举了“善良的撒玛利人”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达利和丹.巴森特对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生如何为“善良的撒玛利人”的演讲进行了研究。演讲在学校的一个会堂进行,神学院的指导老师还要对演讲进行评审。在学生准备好之后,他将被告知:
A.他已经迟到了,几分钟之前老师已经在会堂等他,让他马上赶到会堂去;B.他还有很多时间,但他最好马上出发。两种说法唯一的不同就是时间上的压力被细微地改变了。
从准备室到演讲会堂的路上,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一个倒在走廊地上咳嗽、看起来需要帮助的人。
你猜这两组学生的行为会是什么样的?都是优秀学校神学院的学生,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会做出符合他们信仰的选择吗?
结果是,90%“迟到”组的学生并没有停下来对陌生人提供帮助。
这个实验的研究表明:时间视角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时间上的简单操控,就可以让信仰善意的人把眼前关心的事优先于帮助他人的需求,神学院的学生做出了他们自己都感到羞耻的行为。
所以,“老奶奶摔倒了,我们扶不扶?”这个命题,除了善良、道德、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你的时间观”。
扶不扶?作者通过科学的论证,界定出了六种时间观:
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
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
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
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
关注未来的时间观
超未来的时间观
那我们来看一下,现在流行的“活在当下,面向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时间观?
如何专注于当下呢?
在一个政局和经济都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你不可能通过当下的形势来判断未来。你努力工作,把钱存到银行里,未雨绸缪,却没想到突然间通货膨胀加剧,存的钱贬值了。生活中的游戏规则似乎总会随意变动,所以, 你还会给未来投资吗?你很有可能不会再这么做了。你会把精力放在当下。生活在动荡的经济体里的人不会再选择投资,因为现在把资金花掉比等到明天让资本白白贬值要好。
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也会引起家庭内部的不稳定,让人们变得只相信他们手中所拥有的东西。发展未来导向的时间观需要当下环境的稳定和一致,否则人们无法对他们当下的行动带来的结果做出合理的预测。预测不到和看不见的承诺几乎没什么价值。
专注于当下的人很可能是因为环境的不稳定造成的,比如,路边摆小摊的,下次还不一定来这个地方,所以只能是专注于当下的买卖,做一天是一天。而商场里的商家如果遇到一个大买家,会做出合理的预测,面向未来地和大买家进行谈判和合作。
想想你所在的企业是不是这种情况?对于初创企业,活下来才是王道,一个数据曾经显示,中关村的创业企业平均年龄不到2岁,就是说很多企业熬不过2年,那他们的规划不可能是3年、5年规划,而是做好当下的事,活下来。对于大公司,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相对稳定的,才会做五年、10年、20年的规划。大到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经历过生活中巨变(往坏的方向)的人,比如,一夜变成群光蛋,亲人离世等,都会对人生观、价值观造成重大冲击,而实际上,是因为时间观上的隐性改变造成的未来不可预期,好好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你可以获得巅峰体验之一:心流,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坏处就是过度享乐,或者悲观的宿命论。
我们所说的“活在当下”除了上面说的一种情况外,还包括作者另外介绍的一种关于当下的整体主义时间观。
关注当下的整体时间观
整体主义时间观是绝对的当下导向,是佛教和冥想的核心概念,它和西方线性时间观不同。绝对的当下包括了过去和未来。当下并不是过去的奴隶,也不是通往未来的道路。每日的冥想练习可以让练习者获得真正活在当下的体验,这一刻不必经受过去和未来的限制。
通过这种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物质、精神、灵性都不再区分开,而是会与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正念的修炼,就像开头《沉思录》的那段话一样,专注于现在,专注于此时。
所以想要“活在当下,面向未来”,就要:
- 1、思考下你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否是一个相对稳定,有一定预期未来的?如果是,就采取活在当下,面向未来的生存、发展策略吧。如果很不稳定,那就活在当下多一点,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
- 2、做一些冥想、正念的练习,专注于现在的自己身体、精神、心灵。有一个好的身心状态才会让你的行动更有力量。
- 3、面向未来,以终为始。未来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做到?给自己一个目标,去奋斗吧。
- 4、专注当下,落实行动。有了目标,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目标落实为行动,不要总盯着遥远的目标,更重要的走脚下的路。
每个人都有书中提到的六种时间观,只是比例不同,遇到不同的事情可能采取的时间观不同,就像定义里所说的我们“会将我们持续不断的时间流分成不同的时间类别,从而赋予生活以次序、连贯性及意义”。
重构过去,专注现在,面向未来,建立起自己健康的时间观,才能处理好健康、压力、财务、幸福,走出智慧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