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不知道南宋历史上还有王沂孙这样一位词人,读叶嘉莹老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是第一次听说。
王沂孙是南宋最后一个词人,是没有什么科第功名的一个人,正史上没有他的传记,他的姓名一直流传到今天,凭借的是他流传下来的六十几首词。他的词的特殊成就是咏物的词,他六十几首词里面有四十多首是咏物的。
王沂孙的词在清朝的时候,曾经有很多人对之推崇和赞美,认为他的词可以媲美于曹子建、杜子美,把他的词推崇得很高。但是民国以来,一般讲宋词、讲文学史的人又都把他贬得很低,说他的词晦涩艰深、不通、空泛,没有价值。
王沂孙的写词风格是从周邦彦的词风发展而来的,写词不是靠得兴发感动,而是经过思力的安排来写的,具有深思。读王沂孙的词,一眼看不懂,你得把他的词句看作语言符号,思考他词里的深刻含义,思考他一些说法的来历,了解他用的众多典故,由他的一些说法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等。
王沂孙写的多是咏物词却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所生存的时代环境造成的。他经历了南宋的败亡,作为一介平民,他没有做出过执干戈卫社稷的拯救危亡的行动,所剩的只有悲哀。生活中元代,在敌人控制下,他的亡国悲哀有很多不能明说的地方,所以他不得不假借咏物词来表现自己对于祖国的怀念。所以说他的他的词委婉曲折。不了解王沂孙的生活时代及他的身份地位,不了解他写词的方式,你就读不懂他的词,不懂得他的“亡国之音哀以思”。
读着叶老先生对王沂孙三首词的分析,才知道王沂孙的词虽不易懂,但它代表了中国韵文中的一种精美的成就,只有沉下心来细心玩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