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讲台上讲话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把台下的人都催眠了,因为台上的我很紧张,根本嗨不起来。我甚至觉得台下的人都变得可怕起来。每次站到讲台之前,我都需要很认真的哭一会,因为一想到我要站到讲台上,整个人都不好了,但是我又不能临阵脱逃,所以哭完以后吃了个苹果,我又很认真地背稿子,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往讲台上一站背得烂熟的词,已经全忘了。你看,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在很多外向的人看来,其实微不足道,但是作为内向者的我,心里已经波涛汹涌了。很多内向的人都是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惊涛骇浪的戏精,所以普鲁斯特写出了《追忆似水年华》,而另一个内向者写出了《内向者优势》,也就是内向的的我今天要说的这本书。
出版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是2008.1.1,上架分类我估计是心理自助丛书。这本书只出了一版,所以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旧书市场上九五品的旧书是两百块不包邮,还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看书的腰封是“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获得成功”一看就很励志很鸡汤,其实不是,成功是什么我们姑且不论,这本书至少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跟我一样的人呢,顿时充满了力量。
作者玛蒂·莱利(MartiOlsen Laney),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家,作家,心理临床医师和演讲家。她本人是一个内向者,但是她的先生却是一个外向者,她的很多来访者也是内向者,所以她有了很多体验和经经验,写成了这本书,我觉得还满好玩的。
那么什么是内向什么是外向者?我去百度搜了一下,然后跳出了这样的提示:
内向的人难道社会功能不全? 外向的人得抑郁症在常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我顿时了然于心,原来大家对内外向的人有这么大的误解啊?似乎内向的人都不会处理社交,不适应社会,甚至不怎么会工作,然后外向的人天下无敌,得抑郁症都会变得很奇怪。可事实是,男人既然会得乳腺癌,外向的人得抑郁症又有什么奇怪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掰扯一下内外向的问题。
说到内外向,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三大巨头的之一的荣格(另外两大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他提出了人格的两种倾向性,内倾性和外倾性。内倾性的态度指向个人主观世界,喜好安静,爱思考,富有幻想,善于探索,孤僻,不愿抛头露面,像普鲁斯特那样;外倾性的态度指向外部环境,好社交,开朗,坦率,适应能力强,善于冒险,像王熙凤那样的。任何人都同时具有这两种倾向,只是其所处地位或者所占比重不同,个性倾向性的两极:极度内向和极度外向比较少见。(磁铁的两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马蒂·莱利的观点——内外向的不同
1、精力恢复方式
外向的人自由挥洒自己的精力,但很难使自己慢下来,他们可以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非常容易使自己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是从自己内部世界(思想、观念、情绪)中获得精力,发呆,走神,自己呆一会。
2、如何体验外部刺激
外向的人喜欢新鲜刺激,喜欢在人群中凑热闹;
内向的人仅仅处在人群中就会感觉刺激太多,精力快被用光。
3、海的深度,天的广度
外向的人,许多朋友,许多经验,万事通,多样性是刺激和精力的源泉;
内向的人,限制外部进入的经验,但是体验较深,朋友少,关系密切。
全书一共十个章节,作者把它们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离水之鱼,主要讲的是内向者的诸多困惑,后面的的两个部分更多是教会读者怎样处理现实中的情况。也就是说前面是更多涉及的是世界观,后半部是具体的方法论指导。我们主要讲前半部分。
苏珊·凯恩认为这个世界上有2/3的外向者,剩下的1/3努力伪装成外向者。马蒂·莱利的数字更让人绝望,她认为,世界上有75%的是外向者,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剩下的25%则是离水的鱼儿,快要窒息了。所以可见内向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
我以前最怕听到的就是,为人父母者说,我的孩子内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吧啦吧啦之类的。我很怕听到这样的话,仿佛我们性格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错误,跟人类的原罪一样只是不知道是谁犯下的而已。
凭什么?这个世界有昼夜之分,有黑白之分,性格也有内外向之分,但是为什么总是身为内向的我们要承受更多的负面评价?这个人没有结婚,因为性格内向,找不到女朋友结不了婚;这个人没有升职,因为性格内向,不会社交得不到同事认可、领导赏识,所以加不了薪升不了职;这个人自杀了,因为性格内向,不会向人倾诉宣泄压力,自己被自己闷死了;我过年回家的时候,长辈是这样向别人介绍我的,诶,我们家孩子,性格内向啊,不爱讲话啊,又一直在外面,所以大家都不认识……我就不明白了,我又不是人民币为什么别人要认识我,而且这跟性格内向有什么关系?所以但凡涉及到“内向”既定的标签是“宅男”“腐女”“单身狗”“怎么办”“乖张”“古怪”甚至是“变态”啊。你从来都没有听说,哪个人单身是因为他太外向了,也从来没有听说那个男的跟他女朋友分手是因为他性格外向,一刻都不能消停,最多女孩子含蓄地说“我们性格不合”。这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我在想,德云社的于谦是不是也是性格内向啊,你看一直都是郭德纲负责在那边叨叨叨叨叨叨,,他只是适时地应一下,然后郭德纲继续叨叨叨叨叨叨,好不容易郭德纲不叨叨了,换成他儿子郭麒麟在叨叨了,于谦还是适时地应一下,因为这样相声才能说下去。我觉得内向和外向的人就像相声捧哏和逗哏的,外向的在逗着,总要有人捧着他才能进行下去吧,捧着他的就是我们内向的人,没有谁更重要,也没有哪个更好,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再有就是我们都爱的老干部们,霍建华啦,靳东啦,他们塑造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高冷的,有话唠的,有变态的,有古怪的,有高智商的,也有智力平平的,但是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们都说自己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我们说台湾的音乐教父李宗盛,那么懂女人心的一个男人,做出来的词曲缱绻缠绵,如果换做情话,大概会打动每一个女人的心,但是现实中的李宗盛据说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辞。说这么多,是想说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性格内向但是做得很好的人。这个行业,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内向的人,而会怎么样。换句话说,做得不好也不是因为性格内向。并不是性格内向的人不好,而是这个世界主流控制在外向的人手中。
我有一次去面试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人说,你是我见过的,学心理学的人中,话最少的。然后我就不知道怎么接了,就只能无奈地笑笑,加上笑得又不好看,气氛就特别尴尬。读完本书我豁然开朗:其实我只是性格内向嘛,跟我是学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其实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性格内向而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也不会因为你性格外向而变得更喜欢你。人的好恶有着本身的原因,如果哪一天你被人喜欢或者讨厌,不要归结于内外向,因为内外向本身没有好与不好,而是要反思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然后如果你内向,但是真的有喜欢的人想做的事想说的话,不妨查查攻略,寻找表达的方式,而不是企图改变自己变得活泼外向,那会产生一种扭曲的感觉,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境。
网友评论